專家觀點
趙忠心: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
兒童教育有兩種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一是以兒童為本,時時處處考慮兒童的身心特點,以有利于兒童發(fā)展為最高目標;另一條是以社會為本,時時處處考慮給兒童什么樣的教育,以推進完整的教育體系為最高目標。顯然,最為有效也最有益于兒童發(fā)展的是第一種方法,可卻被太多家長忽視。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那些極為淘氣或者極能折騰的孩子里面,很可能有天才兒童存在。就像一個飯量特大的人,一般性的學習水平難以滿足天才兒童的需要,而他們又不知道該如何發(fā)揮正能量,所以就會隨意而為甚至大鬧天宮。因此,要以適合為標準,飯量大的多吃,飯量小的少吃,適合是一個尊重而平等的原則。
程淮:中國嬰幼兒潛能開發(fā)教育專家
多年的幼兒潛能發(fā)展研究和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遠遠超出成人的想象!他們敢于質疑“千古佳話”,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在“玩”的游戲中無拘無束的想象,用成人從未想過的異想天開的“思想成果”去“解決”問題,這正是童年的純真、幸福與美麗!因此,兒童是成人之父!
家長聲音
媽咪Jane:
我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發(fā)現(xiàn):有質量的回應最最重要,能讓孩子感覺你是在尊重他們;幽默的回應讓孩子更喜歡你,因為他們也希望自己媽媽很酷;有智慧的回應讓孩子崇拜你,因為他們需要安全感,他們很本能地會明白:聰慧的媽媽才會讓他們擁有安全和溫暖。
張宇:
我的兒子很難帶,但我不會說因為他沒辦法讓我睡覺,他要我講故事,他要我一起做游戲就覺得很煩,因為感情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開始,這對我來說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就是在每天日積月累的相處中,在與他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不是他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他。
劉湘梅:
兒子和他的小伙伴都迷上了《爸爸去哪兒》,這節(jié)目倒是真有魅力,不僅讓爸爸們都想多陪陪孩子,連孩子對爸爸也“友好”了許多。這幾天,老公下班早早地就回家陪兒子做游戲、干家務了;兒子也喜歡去逗爸爸,招著他跟自己玩鬧,覺得爸爸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