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雄
“綠眉毛”帆船模型是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五部委共同舉辦的“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競賽專用器材。
模型套材保留了我國名船“綠眉毛”的基本形制,外觀漂亮,適合青少年的制作水平,是一款具有教育和技能培養(yǎng)雙重意義的好套材。圖1為筆者制作的“綠眉毛”仿真模型。
“綠眉毛”帆船是典型的浙江鳥船型帆船,其船頭有一對“魚眼”,“魚眼”上方的舷板常涂成綠色,狀如眉毛,“綠眉毛”因而得名。“綠眉毛”帆船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曾用此類浙船為糧草船?!熬G眉毛”帆船艏艉上翹,在東南沿海礁石灘里趨避靈活,航行自如。它用途廣泛,既可捕魚又可運輸,也可作海防用船。
為重走鄭和路線和海上絲綢之路,2003年,浙江省舟山市重造了“綠眉毛”帆船,再現(xiàn)了這條古老名船的勃勃雄姿。2007年,“綠眉毛”應(yīng)邀參加了韓國國際帆船節(jié),引起了世界船舶界的關(guān)注。
在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競賽中,我們看到了不少仿真度很高的“綠眉毛”模型的好作品,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工藝、工具利用和船的形制等方面的問題。
本文將從制作的工藝流程入手,講解制作難點,開拓青少年的專業(yè)眼界。
一、套材和工具
(一)套材
本套材按實船比例1∶148設(shè)計,包括4片板材、1捆木條、1塊帆料(見圖2)和4頁裝配圖(下載地址見:http://weibo.com/2617971205/Ao0fErpu9)。
(二)工具
制作本套材大約要用到以下一些工具:斜刀(或美工刀)、小錘子、小手鉆、小銼刀、剪刀、針、小竹絲(粘膠用)、鱷嘴夾、砂紙、瞬間膠、白乳膠、鉛筆等(見圖3)。
二、制作步驟
(一)構(gòu)架和甲板
從套材板上割取龍骨板和肋板,按編號順序?qū)⒗甙迩萌臊埞前疾坌纬蓸?gòu)架。肋板上部要與構(gòu)架平齊并垂直,如過松應(yīng)加膠固定;從套材板上割取3片甲板,按前、后、中順序?qū)⒓装邃伾蠘?gòu)架(見圖4)。
本部分難點在于甲板邊緣缺口要和肋板準(zhǔn)確嵌入,缺口過小或錯位是造成甲板破損的主要原因。制作者應(yīng)注意修整,直到能順利嵌入,再加膠固定,切不可急躁。
后甲板與主甲板相連處有一塊撐板請不要遺漏。然后,用同樣方法粘上主甲板。由于套材的肋板都是直角的,不符合船體曲線,完成甲板的鋪設(shè)后一定要打磨。這樣,下一步制作才能順利進行。
(二)船體包貼
船體包貼是船模制作的重要部分,套材中有左右各5塊板材。本套材的設(shè)計順序是由底部往上包貼。即:底板—沿底邊板—腰板(襯板)—舷板—腰外板。
1.底板和沿底邊板
底板尾部是彎曲上翹的,這是一個難點。建議彎曲底板前先把要彎曲部分浸入熱水,使木纖維軟化,這樣再彎曲就比較順暢了。
沿底邊板也有同樣的問題,也可用熱水處理。粘貼時可分兩步走:先貼下邊沿,因有底板作靠山,較易黏合;難點在上邊沿,為使上邊沿能有效黏合,建議使用鱷嘴夾,將板沿與肋板分別夾緊,然后才點膠黏合(見圖5) 。
2.腰板(襯板)與舷板
沿底邊板上面是腰板,腰板上面是舷板。實船上的腰板非常厚,而且通常是直接釘在肋板上的。為了方便制作,套材使用兩塊腰板疊加,一塊襯在下面(此處且稱作“腰板襯板”),一塊疊在襯板上,由此,使腰板達到了仿真的厚度。
腰板襯板的難度不大,難在最上面一塊舷板上。建議大家也使用鱷嘴夾,將舷板與肋板夾緊后粘膠(見圖6)。
在外腰板粘上去之前,應(yīng)先用砂紙打磨船體,把拼縫處打磨平順了,外腰板粘貼就順當(dāng)了。船頭內(nèi)側(cè)有兩小片護舷板,把它們粘到相應(yīng)位置上。
(三)艙面部件
粘貼部件前,先用砂紙消除甲板上的毛刺,部件也應(yīng)逐個打磨。打磨木制品要注意順木紋方向,不要打磨過度,套材上的拼板線要保留。
艙面部件的難點有三個:樓梯、擱帆架和舵孔加工。
樓梯由木片疊置而成。做法是按順序用鑷子將疊置的板片逐個粘膠疊起,然后用小銼或砂紙打磨平整,再粘貼扶手板,最后粘貼到甲板上的相應(yīng)部位。擱帆架由兩個支架和一根圓棒組成。先從材料中截取一段長短合適的圓棒,再將圓棒插入支架孔,如過緊,要修整至合適。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xué)生作品的擱帆支架有破裂現(xiàn)象,這些就是草率留下的遺憾。舵的問題主要出在舵孔上,裝配圖顯示:舵孔的內(nèi)面應(yīng)該是斜面,而機械加工的套材孔是垂直的,如不修整,舵就向外斜了。可用銼刀的側(cè)面銼修,也可用斜刀切割和平刮,使之達標(biāo)。
從制作工藝的角度出發(fā),修好舵孔后,先不要粘上舵(留待最后粘,因為粘上舵,船就放不平穩(wěn)了,會影響其他部分的制作)。
圖7是艙面部件完成的狀態(tài)。
(四)帆和桅桿
“綠眉毛”有非常漂亮的帆,希望制作者用實船帆的知識把這部分做得更加仿真生動,而不拘泥于套材提供的樣式。
1.帆的剪裁
套材中備有帆料,帆料上有鉛筆畫的帆樣。制作者要按照裝配圖檢驗帆樣是否準(zhǔn)確。如不準(zhǔn),可自己出樣。套材提供的布可能偏粗,可以換成顏色略暗黃的化纖布。為做出高質(zhì)量的帆,建議制作者先用硬紙板剪出三塊帆樣板,然后把樣板放在布料上,再用電烙鐵將化纖布照樣板把帆燙割下來。這樣就能得到滿意的、邊緣光整的帆料了。
2.帆上的橫桿
中國帆是豎帆,帆面用一條條橫桿來加強。套材提供的橫桿是木制的,而實船用的是竹竿,制作者也可改用竹絲,更仿真更細(xì)膩。
橫桿上帆:先按照帆上的橫桿數(shù)在帆面等分出每根橫桿的間隔距離,留下記號,再用白乳膠把竹絲一根根地粘上去,粘完后,用書等重物壓平待干(見圖8)。
3.桅桿與帆的結(jié)合
套材提供的桅桿料是一根圓棒,要求我們把圓棒加工成上細(xì)下粗的自然樹干形狀的桅桿??梢越?jīng)銼、刮、砂的工序達到要求。在桅桿上帆前,先在帆上用鉛筆畫出桅桿線記號,然后在線記號經(jīng)過的每根橫桿點位上挖一淺槽,在槽口上點上白膠,再把桅桿粘上去。還有一點要注意,待桅桿尚未完全粘牢帆時,將帆的下部向內(nèi)稍稍扭動,使帆面呈弧形(用小夾固定待干)。因為真實的船帆并不是平板型的。最后,用縫衣針(取深色線)在每根橫桿上把桅桿包縫起來(這是仿實船的做法),并在線與桅桿的接觸點上粘上瞬間膠。桅桿與帆的結(jié)合就完成了(見圖9)。
4.桅桿上甲板
甲板上有預(yù)留孔,注意前桅是向前斜出的。每根桅桿的底部有左右兩片夾板,可使桅桿與甲板結(jié)合得更緊密。固定桅桿要多角度觀察,確保位置正常,不可匆忙下膠。
(五) 索具系統(tǒng)
中國帆船的索具系統(tǒng)大致分成轉(zhuǎn)帆索、提帆索和升降索等。套材只畫出了轉(zhuǎn)帆索一種。這里,我們把其他幾種也還原出來。
1.轉(zhuǎn)帆索
轉(zhuǎn)帆索用一至兩個滑輪牽動帆的弧形一邊,以調(diào)整帆的受風(fēng)角度。套材中僅有單眼滑輪(而滑輪應(yīng)是多眼的,其眼數(shù)由橫桿數(shù)決定。多眼滑輪可自制)。將橫桿上的線穿過滑輪,扎在相應(yīng)的另一橫桿上,繩索便像傘一樣張開了,非常華麗。
2.提帆索和升降索
把一根繩索的兩端系在下橫桿上,索上有一滑輪接在一根提帆索上,這根索通過桅頂?shù)幕喸谖U下固定,用于提帆。升降索一端系在上橫桿上,通過滑輪或桅桿上的孔固定在桅桿下部,用于升降帆(見圖10)。
3.斜拉索
裝配圖上每根桅桿都有左右兩根斜拉索以固定桅桿不致?lián)u晃,建議用深色線完成。
(六)欄桿扶手
欄桿扶手之所以放在最后制作,是因為這一部件比較細(xì)巧,容易被碰損。如果先做好,工作的余地將大大縮小,不利于后續(xù)的制作。
做法:在一塊板上按1∶1畫出欄桿圖,然后切下欄桿料,就在圖上拼接(用竹絲點粘)。欄桿粘上船舷邊時,先將欄桿輕彎,使其與舷邊弧度一致,以減小難度。
(七)舵和底座
舵和底座放最后也是工藝上的安排。將舵插入已修整好的舵孔,粘好膠,另取一段細(xì)圓棒做操縱桿,粘在舵桿上;切割并取下底座料,拼合后裝在底座上。
檢查模型,用砂紙把膠痕等打磨干凈。
至此,“綠眉毛”帆船的套材模型就制作完成了(見圖11) 。
結(jié) 語
一款高質(zhì)量、有價值的模型離不開制作技藝和船的知識掌握這兩個方面。做套材模型并不是依樣畫葫蘆。只有把個人的知識和理解“物化”在作品中,才能出現(xiàn)有個性、有水準(zhǔn)的作品。國際和國內(nèi)模型界都倡導(dǎo)和鼓勵對套材模型進行有依據(jù)的增減和補充,使其更加仿真美觀。而在競賽中,通過改動而煥發(fā)生機、栩栩如生的模型常常能得到高分。
“綠眉毛”帆船模型是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五部委共同舉辦的“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競賽專用器材。
模型套材保留了我國名船“綠眉毛”的基本形制,外觀漂亮,適合青少年的制作水平,是一款具有教育和技能培養(yǎng)雙重意義的好套材。圖1為筆者制作的“綠眉毛”仿真模型。
“綠眉毛”帆船是典型的浙江鳥船型帆船,其船頭有一對“魚眼”,“魚眼”上方的舷板常涂成綠色,狀如眉毛,“綠眉毛”因而得名?!熬G眉毛”帆船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曾用此類浙船為糧草船。“綠眉毛”帆船艏艉上翹,在東南沿海礁石灘里趨避靈活,航行自如。它用途廣泛,既可捕魚又可運輸,也可作海防用船。
為重走鄭和路線和海上絲綢之路,2003年,浙江省舟山市重造了“綠眉毛”帆船,再現(xiàn)了這條古老名船的勃勃雄姿。2007年,“綠眉毛”應(yīng)邀參加了韓國國際帆船節(jié),引起了世界船舶界的關(guān)注。
在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競賽中,我們看到了不少仿真度很高的“綠眉毛”模型的好作品,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工藝、工具利用和船的形制等方面的問題。
本文將從制作的工藝流程入手,講解制作難點,開拓青少年的專業(yè)眼界。
一、套材和工具
(一)套材
本套材按實船比例1∶148設(shè)計,包括4片板材、1捆木條、1塊帆料(見圖2)和4頁裝配圖(下載地址見:http://weibo.com/2617971205/Ao0fErpu9)。
(二)工具
制作本套材大約要用到以下一些工具:斜刀(或美工刀)、小錘子、小手鉆、小銼刀、剪刀、針、小竹絲(粘膠用)、鱷嘴夾、砂紙、瞬間膠、白乳膠、鉛筆等(見圖3)。
二、制作步驟
(一)構(gòu)架和甲板
從套材板上割取龍骨板和肋板,按編號順序?qū)⒗甙迩萌臊埞前疾坌纬蓸?gòu)架。肋板上部要與構(gòu)架平齊并垂直,如過松應(yīng)加膠固定;從套材板上割取3片甲板,按前、后、中順序?qū)⒓装邃伾蠘?gòu)架(見圖4)。
本部分難點在于甲板邊緣缺口要和肋板準(zhǔn)確嵌入,缺口過小或錯位是造成甲板破損的主要原因。制作者應(yīng)注意修整,直到能順利嵌入,再加膠固定,切不可急躁。
后甲板與主甲板相連處有一塊撐板請不要遺漏。然后,用同樣方法粘上主甲板。由于套材的肋板都是直角的,不符合船體曲線,完成甲板的鋪設(shè)后一定要打磨。這樣,下一步制作才能順利進行。
(二)船體包貼
船體包貼是船模制作的重要部分,套材中有左右各5塊板材。本套材的設(shè)計順序是由底部往上包貼。即:底板—沿底邊板—腰板(襯板)—舷板—腰外板。
1.底板和沿底邊板
底板尾部是彎曲上翹的,這是一個難點。建議彎曲底板前先把要彎曲部分浸入熱水,使木纖維軟化,這樣再彎曲就比較順暢了。
沿底邊板也有同樣的問題,也可用熱水處理。粘貼時可分兩步走:先貼下邊沿,因有底板作靠山,較易黏合;難點在上邊沿,為使上邊沿能有效黏合,建議使用鱷嘴夾,將板沿與肋板分別夾緊,然后才點膠黏合(見圖5) 。
2.腰板(襯板)與舷板
沿底邊板上面是腰板,腰板上面是舷板。實船上的腰板非常厚,而且通常是直接釘在肋板上的。為了方便制作,套材使用兩塊腰板疊加,一塊襯在下面(此處且稱作“腰板襯板”),一塊疊在襯板上,由此,使腰板達到了仿真的厚度。
腰板襯板的難度不大,難在最上面一塊舷板上。建議大家也使用鱷嘴夾,將舷板與肋板夾緊后粘膠(見圖6)。
在外腰板粘上去之前,應(yīng)先用砂紙打磨船體,把拼縫處打磨平順了,外腰板粘貼就順當(dāng)了。船頭內(nèi)側(cè)有兩小片護舷板,把它們粘到相應(yīng)位置上。
(三)艙面部件
粘貼部件前,先用砂紙消除甲板上的毛刺,部件也應(yīng)逐個打磨。打磨木制品要注意順木紋方向,不要打磨過度,套材上的拼板線要保留。
艙面部件的難點有三個:樓梯、擱帆架和舵孔加工。
樓梯由木片疊置而成。做法是按順序用鑷子將疊置的板片逐個粘膠疊起,然后用小銼或砂紙打磨平整,再粘貼扶手板,最后粘貼到甲板上的相應(yīng)部位。擱帆架由兩個支架和一根圓棒組成。先從材料中截取一段長短合適的圓棒,再將圓棒插入支架孔,如過緊,要修整至合適。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xué)生作品的擱帆支架有破裂現(xiàn)象,這些就是草率留下的遺憾。舵的問題主要出在舵孔上,裝配圖顯示:舵孔的內(nèi)面應(yīng)該是斜面,而機械加工的套材孔是垂直的,如不修整,舵就向外斜了??捎娩S刀的側(cè)面銼修,也可用斜刀切割和平刮,使之達標(biāo)。
從制作工藝的角度出發(fā),修好舵孔后,先不要粘上舵(留待最后粘,因為粘上舵,船就放不平穩(wěn)了,會影響其他部分的制作)。
圖7是艙面部件完成的狀態(tài)。
(四)帆和桅桿
“綠眉毛”有非常漂亮的帆,希望制作者用實船帆的知識把這部分做得更加仿真生動,而不拘泥于套材提供的樣式。
1.帆的剪裁
套材中備有帆料,帆料上有鉛筆畫的帆樣。制作者要按照裝配圖檢驗帆樣是否準(zhǔn)確。如不準(zhǔn),可自己出樣。套材提供的布可能偏粗,可以換成顏色略暗黃的化纖布。為做出高質(zhì)量的帆,建議制作者先用硬紙板剪出三塊帆樣板,然后把樣板放在布料上,再用電烙鐵將化纖布照樣板把帆燙割下來。這樣就能得到滿意的、邊緣光整的帆料了。
2.帆上的橫桿
中國帆是豎帆,帆面用一條條橫桿來加強。套材提供的橫桿是木制的,而實船用的是竹竿,制作者也可改用竹絲,更仿真更細(xì)膩。
橫桿上帆:先按照帆上的橫桿數(shù)在帆面等分出每根橫桿的間隔距離,留下記號,再用白乳膠把竹絲一根根地粘上去,粘完后,用書等重物壓平待干(見圖8)。
3.桅桿與帆的結(jié)合
套材提供的桅桿料是一根圓棒,要求我們把圓棒加工成上細(xì)下粗的自然樹干形狀的桅桿。可以經(jīng)銼、刮、砂的工序達到要求。在桅桿上帆前,先在帆上用鉛筆畫出桅桿線記號,然后在線記號經(jīng)過的每根橫桿點位上挖一淺槽,在槽口上點上白膠,再把桅桿粘上去。還有一點要注意,待桅桿尚未完全粘牢帆時,將帆的下部向內(nèi)稍稍扭動,使帆面呈弧形(用小夾固定待干)。因為真實的船帆并不是平板型的。最后,用縫衣針(取深色線)在每根橫桿上把桅桿包縫起來(這是仿實船的做法),并在線與桅桿的接觸點上粘上瞬間膠。桅桿與帆的結(jié)合就完成了(見圖9)。
4.桅桿上甲板
甲板上有預(yù)留孔,注意前桅是向前斜出的。每根桅桿的底部有左右兩片夾板,可使桅桿與甲板結(jié)合得更緊密。固定桅桿要多角度觀察,確保位置正常,不可匆忙下膠。
(五) 索具系統(tǒng)
中國帆船的索具系統(tǒng)大致分成轉(zhuǎn)帆索、提帆索和升降索等。套材只畫出了轉(zhuǎn)帆索一種。這里,我們把其他幾種也還原出來。
1.轉(zhuǎn)帆索
轉(zhuǎn)帆索用一至兩個滑輪牽動帆的弧形一邊,以調(diào)整帆的受風(fēng)角度。套材中僅有單眼滑輪(而滑輪應(yīng)是多眼的,其眼數(shù)由橫桿數(shù)決定。多眼滑輪可自制)。將橫桿上的線穿過滑輪,扎在相應(yīng)的另一橫桿上,繩索便像傘一樣張開了,非常華麗。
2.提帆索和升降索
把一根繩索的兩端系在下橫桿上,索上有一滑輪接在一根提帆索上,這根索通過桅頂?shù)幕喸谖U下固定,用于提帆。升降索一端系在上橫桿上,通過滑輪或桅桿上的孔固定在桅桿下部,用于升降帆(見圖10)。
3.斜拉索
裝配圖上每根桅桿都有左右兩根斜拉索以固定桅桿不致?lián)u晃,建議用深色線完成。
(六)欄桿扶手
欄桿扶手之所以放在最后制作,是因為這一部件比較細(xì)巧,容易被碰損。如果先做好,工作的余地將大大縮小,不利于后續(xù)的制作。
做法:在一塊板上按1∶1畫出欄桿圖,然后切下欄桿料,就在圖上拼接(用竹絲點粘)。欄桿粘上船舷邊時,先將欄桿輕彎,使其與舷邊弧度一致,以減小難度。
(七)舵和底座
舵和底座放最后也是工藝上的安排。將舵插入已修整好的舵孔,粘好膠,另取一段細(xì)圓棒做操縱桿,粘在舵桿上;切割并取下底座料,拼合后裝在底座上。
檢查模型,用砂紙把膠痕等打磨干凈。
至此,“綠眉毛”帆船的套材模型就制作完成了(見圖11) 。
結(jié) 語
一款高質(zhì)量、有價值的模型離不開制作技藝和船的知識掌握這兩個方面。做套材模型并不是依樣畫葫蘆。只有把個人的知識和理解“物化”在作品中,才能出現(xiàn)有個性、有水準(zhǔn)的作品。國際和國內(nèi)模型界都倡導(dǎo)和鼓勵對套材模型進行有依據(jù)的增減和補充,使其更加仿真美觀。而在競賽中,通過改動而煥發(fā)生機、栩栩如生的模型常常能得到高分。
“綠眉毛”帆船模型是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五部委共同舉辦的“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競賽專用器材。
模型套材保留了我國名船“綠眉毛”的基本形制,外觀漂亮,適合青少年的制作水平,是一款具有教育和技能培養(yǎng)雙重意義的好套材。圖1為筆者制作的“綠眉毛”仿真模型。
“綠眉毛”帆船是典型的浙江鳥船型帆船,其船頭有一對“魚眼”,“魚眼”上方的舷板常涂成綠色,狀如眉毛,“綠眉毛”因而得名?!熬G眉毛”帆船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曾用此類浙船為糧草船?!熬G眉毛”帆船艏艉上翹,在東南沿海礁石灘里趨避靈活,航行自如。它用途廣泛,既可捕魚又可運輸,也可作海防用船。
為重走鄭和路線和海上絲綢之路,2003年,浙江省舟山市重造了“綠眉毛”帆船,再現(xiàn)了這條古老名船的勃勃雄姿。2007年,“綠眉毛”應(yīng)邀參加了韓國國際帆船節(jié),引起了世界船舶界的關(guān)注。
在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競賽中,我們看到了不少仿真度很高的“綠眉毛”模型的好作品,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工藝、工具利用和船的形制等方面的問題。
本文將從制作的工藝流程入手,講解制作難點,開拓青少年的專業(yè)眼界。
一、套材和工具
(一)套材
本套材按實船比例1∶148設(shè)計,包括4片板材、1捆木條、1塊帆料(見圖2)和4頁裝配圖(下載地址見:http://weibo.com/2617971205/Ao0fErpu9)。
(二)工具
制作本套材大約要用到以下一些工具:斜刀(或美工刀)、小錘子、小手鉆、小銼刀、剪刀、針、小竹絲(粘膠用)、鱷嘴夾、砂紙、瞬間膠、白乳膠、鉛筆等(見圖3)。
二、制作步驟
(一)構(gòu)架和甲板
從套材板上割取龍骨板和肋板,按編號順序?qū)⒗甙迩萌臊埞前疾坌纬蓸?gòu)架。肋板上部要與構(gòu)架平齊并垂直,如過松應(yīng)加膠固定;從套材板上割取3片甲板,按前、后、中順序?qū)⒓装邃伾蠘?gòu)架(見圖4)。
本部分難點在于甲板邊緣缺口要和肋板準(zhǔn)確嵌入,缺口過小或錯位是造成甲板破損的主要原因。制作者應(yīng)注意修整,直到能順利嵌入,再加膠固定,切不可急躁。
后甲板與主甲板相連處有一塊撐板請不要遺漏。然后,用同樣方法粘上主甲板。由于套材的肋板都是直角的,不符合船體曲線,完成甲板的鋪設(shè)后一定要打磨。這樣,下一步制作才能順利進行。
(二)船體包貼
船體包貼是船模制作的重要部分,套材中有左右各5塊板材。本套材的設(shè)計順序是由底部往上包貼。即:底板—沿底邊板—腰板(襯板)—舷板—腰外板。
1.底板和沿底邊板
底板尾部是彎曲上翹的,這是一個難點。建議彎曲底板前先把要彎曲部分浸入熱水,使木纖維軟化,這樣再彎曲就比較順暢了。
沿底邊板也有同樣的問題,也可用熱水處理。粘貼時可分兩步走:先貼下邊沿,因有底板作靠山,較易黏合;難點在上邊沿,為使上邊沿能有效黏合,建議使用鱷嘴夾,將板沿與肋板分別夾緊,然后才點膠黏合(見圖5) 。
2.腰板(襯板)與舷板
沿底邊板上面是腰板,腰板上面是舷板。實船上的腰板非常厚,而且通常是直接釘在肋板上的。為了方便制作,套材使用兩塊腰板疊加,一塊襯在下面(此處且稱作“腰板襯板”),一塊疊在襯板上,由此,使腰板達到了仿真的厚度。
腰板襯板的難度不大,難在最上面一塊舷板上。建議大家也使用鱷嘴夾,將舷板與肋板夾緊后粘膠(見圖6)。
在外腰板粘上去之前,應(yīng)先用砂紙打磨船體,把拼縫處打磨平順了,外腰板粘貼就順當(dāng)了。船頭內(nèi)側(cè)有兩小片護舷板,把它們粘到相應(yīng)位置上。
(三)艙面部件
粘貼部件前,先用砂紙消除甲板上的毛刺,部件也應(yīng)逐個打磨。打磨木制品要注意順木紋方向,不要打磨過度,套材上的拼板線要保留。
艙面部件的難點有三個:樓梯、擱帆架和舵孔加工。
樓梯由木片疊置而成。做法是按順序用鑷子將疊置的板片逐個粘膠疊起,然后用小銼或砂紙打磨平整,再粘貼扶手板,最后粘貼到甲板上的相應(yīng)部位。擱帆架由兩個支架和一根圓棒組成。先從材料中截取一段長短合適的圓棒,再將圓棒插入支架孔,如過緊,要修整至合適。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xué)生作品的擱帆支架有破裂現(xiàn)象,這些就是草率留下的遺憾。舵的問題主要出在舵孔上,裝配圖顯示:舵孔的內(nèi)面應(yīng)該是斜面,而機械加工的套材孔是垂直的,如不修整,舵就向外斜了。可用銼刀的側(cè)面銼修,也可用斜刀切割和平刮,使之達標(biāo)。
從制作工藝的角度出發(fā),修好舵孔后,先不要粘上舵(留待最后粘,因為粘上舵,船就放不平穩(wěn)了,會影響其他部分的制作)。
圖7是艙面部件完成的狀態(tài)。
(四)帆和桅桿
“綠眉毛”有非常漂亮的帆,希望制作者用實船帆的知識把這部分做得更加仿真生動,而不拘泥于套材提供的樣式。
1.帆的剪裁
套材中備有帆料,帆料上有鉛筆畫的帆樣。制作者要按照裝配圖檢驗帆樣是否準(zhǔn)確。如不準(zhǔn),可自己出樣。套材提供的布可能偏粗,可以換成顏色略暗黃的化纖布。為做出高質(zhì)量的帆,建議制作者先用硬紙板剪出三塊帆樣板,然后把樣板放在布料上,再用電烙鐵將化纖布照樣板把帆燙割下來。這樣就能得到滿意的、邊緣光整的帆料了。
2.帆上的橫桿
中國帆是豎帆,帆面用一條條橫桿來加強。套材提供的橫桿是木制的,而實船用的是竹竿,制作者也可改用竹絲,更仿真更細(xì)膩。
橫桿上帆:先按照帆上的橫桿數(shù)在帆面等分出每根橫桿的間隔距離,留下記號,再用白乳膠把竹絲一根根地粘上去,粘完后,用書等重物壓平待干(見圖8)。
3.桅桿與帆的結(jié)合
套材提供的桅桿料是一根圓棒,要求我們把圓棒加工成上細(xì)下粗的自然樹干形狀的桅桿。可以經(jīng)銼、刮、砂的工序達到要求。在桅桿上帆前,先在帆上用鉛筆畫出桅桿線記號,然后在線記號經(jīng)過的每根橫桿點位上挖一淺槽,在槽口上點上白膠,再把桅桿粘上去。還有一點要注意,待桅桿尚未完全粘牢帆時,將帆的下部向內(nèi)稍稍扭動,使帆面呈弧形(用小夾固定待干)。因為真實的船帆并不是平板型的。最后,用縫衣針(取深色線)在每根橫桿上把桅桿包縫起來(這是仿實船的做法),并在線與桅桿的接觸點上粘上瞬間膠。桅桿與帆的結(jié)合就完成了(見圖9)。
4.桅桿上甲板
甲板上有預(yù)留孔,注意前桅是向前斜出的。每根桅桿的底部有左右兩片夾板,可使桅桿與甲板結(jié)合得更緊密。固定桅桿要多角度觀察,確保位置正常,不可匆忙下膠。
(五) 索具系統(tǒng)
中國帆船的索具系統(tǒng)大致分成轉(zhuǎn)帆索、提帆索和升降索等。套材只畫出了轉(zhuǎn)帆索一種。這里,我們把其他幾種也還原出來。
1.轉(zhuǎn)帆索
轉(zhuǎn)帆索用一至兩個滑輪牽動帆的弧形一邊,以調(diào)整帆的受風(fēng)角度。套材中僅有單眼滑輪(而滑輪應(yīng)是多眼的,其眼數(shù)由橫桿數(shù)決定。多眼滑輪可自制)。將橫桿上的線穿過滑輪,扎在相應(yīng)的另一橫桿上,繩索便像傘一樣張開了,非常華麗。
2.提帆索和升降索
把一根繩索的兩端系在下橫桿上,索上有一滑輪接在一根提帆索上,這根索通過桅頂?shù)幕喸谖U下固定,用于提帆。升降索一端系在上橫桿上,通過滑輪或桅桿上的孔固定在桅桿下部,用于升降帆(見圖10)。
3.斜拉索
裝配圖上每根桅桿都有左右兩根斜拉索以固定桅桿不致?lián)u晃,建議用深色線完成。
(六)欄桿扶手
欄桿扶手之所以放在最后制作,是因為這一部件比較細(xì)巧,容易被碰損。如果先做好,工作的余地將大大縮小,不利于后續(xù)的制作。
做法:在一塊板上按1∶1畫出欄桿圖,然后切下欄桿料,就在圖上拼接(用竹絲點粘)。欄桿粘上船舷邊時,先將欄桿輕彎,使其與舷邊弧度一致,以減小難度。
(七)舵和底座
舵和底座放最后也是工藝上的安排。將舵插入已修整好的舵孔,粘好膠,另取一段細(xì)圓棒做操縱桿,粘在舵桿上;切割并取下底座料,拼合后裝在底座上。
檢查模型,用砂紙把膠痕等打磨干凈。
至此,“綠眉毛”帆船的套材模型就制作完成了(見圖11) 。
結(jié) 語
一款高質(zhì)量、有價值的模型離不開制作技藝和船的知識掌握這兩個方面。做套材模型并不是依樣畫葫蘆。只有把個人的知識和理解“物化”在作品中,才能出現(xiàn)有個性、有水準(zhǔn)的作品。國際和國內(nèi)模型界都倡導(dǎo)和鼓勵對套材模型進行有依據(jù)的增減和補充,使其更加仿真美觀。而在競賽中,通過改動而煥發(fā)生機、栩栩如生的模型常常能得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