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正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盡管中國的電動汽車政策出臺不少,補貼力度也非常大,但中國電動汽車的銷量卻微不足道,每賣1000輛車只有一輛是電動汽車。與此同時,全球電動車市場發(fā)展得如火如荼,日美電動汽車市場強勁,德國技術領先生產豐富車種,挪威電動汽車市場已經成熟,電動汽車發(fā)展的熱浪已經席卷全球。
一馬當先
政策鼓勵
1.購買電動汽車免除25%的增值稅以及注冊費,年費等。日產的暢銷純電動汽車Leaf,免稅后價格大概為24萬元。特斯拉的價格相對于同級別的奔馳S級和寶馬7系來說,價格更要便宜一半左右。
2.電動汽車不收取高速公路過路費和公共停車場停車費,每年可節(jié)約過路費2萬元左右。
3.政府鼓勵建設更多的快速充電樁,并對公司建立充電樁或充電站提供財政補貼。
4.電動汽車被允許使用公交專用車道。
市場強勁
重要生產基地
美國是最主要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到2016年,美國將生產超過46萬輛的電動汽車,德法兩國各自產量將在25萬到26萬輛,約為美國的一半。
強勁的市場增長
美國在電動以及插電式汽車領域仍保持領先市場地位,2013年共銷售近9.6萬輛電動汽車,第二名的日本銷量為2萬多輛。據(jù)Navigant的研究預測,2014年到2023年,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3%,2023年銷量將超過51.4萬輛。
最火的電動車:特斯拉
被譽為“汽車界的蘋果”,它本身就是一部加強版的智能手機。幾乎所有車內操作都在一塊17英寸的液晶屏上實現(xiàn),擁有絕佳的操控和駕駛體驗。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特斯拉采用的電池就是最常見的松下“18650”鋰電池。
特斯拉的創(chuàng)新還有許多,比如建立完全免費的超級充電站、機器人90秒完成電池組更換等。2013年特斯拉銷量超過2.5萬輛,今年一季度銷量增至6457輛,特斯拉旋風仍在繼續(xù)。
技術領先
關鍵技術優(yōu)勢
1.電池:鋰陶瓷電池,在2011年實現(xiàn)量產,可以實現(xiàn)200km內的單次充電續(xù)航里程。試用前瞻性電池技術——蜂鳥阿爾法聚合物技術,單次充電行駛里程605公里。
2.電機及電控:已掌握高轉矩電機、電力電子控制設備以及驅動控制技術等全套技術。
市場現(xiàn)狀
2013年德國市場電動車擁有量為7000輛,占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3.7%。德國汽車業(yè)將對電動車研發(fā)投入約170億歐元。根據(jù)各家車企的計劃,到2014年底,德國汽車業(yè)還將推出16款電動車型,其中包括大眾高爾夫、奔馳B級的電動版等?,F(xiàn)已推出的主要有寶馬i3、奧迪A3e-tron和大眾e-up。
最顛覆的廠家:街頭滑板
5000歐元的價格、每月100歐元的電池費用、時尚的外形——“街頭滑板”(StreetScooter)廉價短途電動車已悄然進入人們的視野。StreetScooter的最大創(chuàng)新并不僅僅是低售價的電動汽車本身,而是將傳統(tǒng)以汽車整車廠商為主導的金字塔架構,變?yōu)榱艘怨虨橹鲗У木W(wǎng)絡合作伙伴聯(lián)盟。
通過扁平化的生產模式,StreetScooter集結了上百家同盟者,而同盟者公司從10人到2萬人不等,研發(fā)成本也只為傳統(tǒng)方式的1/10。僅僅12個月的時間就證明了德國仍舊是當今世界的汽車王國。
全面試水
政策:汽車補貼購買(6萬元)、購置稅減免(免征消費稅)、充電樁建設等基礎政策已頒布。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優(yōu)惠政策正在研究。
資金投入: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上投入的資金規(guī)模達到70億元人民幣。
充電站:截至2013年底,國網(wǎng)已建成的充換電站為400座,交流充電樁1.9萬臺,離2015年建成4000座充換電站的目標非常遙遠。
市場:2013年,銷售純電動汽車14243輛、插電式混合動力3290輛,全球占比6.03%。電動汽車保有量4.5萬輛,全球占比6.1%。北京市今年更加嚴格限制傳統(tǒng)能源汽車,同時計劃推廣2萬輛新能源車,到2017年則增加到17萬輛。
產業(yè)領跑
強大的電池產業(yè)
日本主要從其電池生產實力中獲益:到2016年,日本將占據(jù)全球電池生產60%左右的份額。與此同時,韓國的份額為16%,德國則為4%。
最牛的電池供應商:松下與NEC
從2010年雙方開始合作,松下已為特斯拉提供了超過20億塊鋰電池電芯元件,電池市場份額為39%。NEC在松下之后,與日產聆風合作,其電池市場份額為27%。
賣得最好的電動車:日產聆風
由于日本電動汽車強大的產業(yè)鏈,讓日本在電動汽車行業(yè)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2013年,日產一共賣出了超過9萬輛電動汽車,銷量位居全球第一,遠超話題之王特斯拉的2.5萬輛。而日產聆風的全球銷量已突破10萬大關,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的占有率高達45%,幾乎是每賣出兩輛電動車就有一輛是聆風。
光環(huán)不再
明星企業(yè)倒閉
以色列曾是電動車行業(yè)的話題中心,如今卻風光不再。將主要市場定位在以色列的“美好空間”公司,曾被視為以色列創(chuàng)新智慧的典范,總計獲得過8.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2013年,這家有著美好前景的公司申請破產,以色列要成為第一個電動汽車輪上國家的夢想也隨之破碎。
倒閉原因
前期基礎設施投入巨大,也沒有得到汽車生產廠商的支持。
試點范圍過小,只在以色列、丹麥進行試點。
未得到大車企的充分支持,車型少,不適合家庭使用,且產量不足。
市場營銷不力,沒有獲得消費者認同。
傳統(tǒng)大型汽車制造商和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頻頻發(f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