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涌
北京之行讓張謇決心遠離官場,“三十年科舉之幻夢,于此了結(jié)。”他決定走實業(yè)的路,無論多難,也要咬牙堅持下來。十多年后,他在1909年冬天對劉厚生說:“我早已想到假如我到北京做官,當然一無所成?!?/p>
張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于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zhèn)(今海門市常樂鎮(zhèn))。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yè)家,主張“實業(yè)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
世界地圖上的“唐家閘”
唐閘原叫唐家閘,更早叫唐家壩,本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地方,如果不是狀元張謇在1896年選中這塊地方辦廠,唐閘也許不會進入歷史。
張謇買地時,唐閘還很荒涼,地價很低,他在唐閘的陶朱壩一帶買下了大約68畝地,只花了1250兩銀子。以后先后6次,又買下了140多畝。唐閘雖然荒涼,但卻和盛產(chǎn)棉花的南通很近,只有12里路,周圍一馬平川,到處是棉田,通揚運河在此緩緩流過,港閘河直通長江邊的天生港碼頭,水路十分便利。
相隔20多年后,1918年,當一個叫做上冢司的日本人來到唐閘時,看到的已是一個繁華的工業(yè)城鎮(zhèn):“沿河的一條街,車水馬龍,絡繹不絕,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異常熱鬧,河邊停泊著的數(shù)百艘民船裝卸著貨物?!钡?920年,唐閘人口已接近5萬人。通揚運河沿岸工廠林立,商業(yè)繁榮。有人看到過當年國外發(fā)行的世界地圖,中國許多大城市都沒有標出,卻在南通方位赫然印著“唐家閘”三個字。一個彈丸小鎮(zhèn)進入世界視野,這不僅在當時的中國是唯一的,世界上也只有美國的黃石公園。
張謇是1894年中的狀元,這一年他已42歲。自從1868年中秀才以來,他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走了26個年頭,進出科場20多次,其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內(nèi)心最清楚。所以中狀元的這一天,他的心情非常復雜,并沒有特別興奮。喜訊傳到家鄉(xiāng)不久,他父親就撒手人寰。他從天津乘海輪南下奔喪。按清朝規(guī)矩,他要在家守制三年。
歷時四載創(chuàng)業(yè)路
1895年夏天,他閑居在家,在替兩江總督張之洞起草的《條陳立國自強疏》中提出了“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張之洞在調(diào)任湖廣總督前,授意張謇在南通籌辦一個紗廠。“狀元辦廠”當時是個新鮮事,一開始,張謇內(nèi)心有過猶豫,辦廠畢竟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他起自農(nóng)家,苦讀成名,有過10年不得志的游牧生涯,到過朝鮮,終究只是一介寒士,一個沒有從商經(jīng)驗的書生。
不過,早在1886年左右,他就產(chǎn)生過“中國須振興實業(yè),其責任須在士大夫”的想法,并在家鄉(xiāng)提倡過蠶桑,還試制過高粱燒。甲午戰(zhàn)爭之后,他開始形成實業(yè)和教育報國的念頭。思前想后,他還是答應了,其中說服自己的一個理由,就是替書生爭氣,世人都說書生只會空談,只會負氣,他要做出個樣子給人看看,于是下決心“舍身喂虎”。
當年12月,張之洞正式委任張謇“總理通海一帶商務”。他在上海、南通、海門奔走幾個月,包括老朋友沈敬夫在內(nèi),有6個關(guān)莊布商、花布商和買辦愿意和他一起集股辦廠,分別叫“滬董”和“通董”。在唐閘選定廠址之后,他取了“大生”兩字作為廠名,“大生”二字源自《易經(jīng)》“天地之大德曰生”這一句。很多年后,他對大生二廠經(jīng)理劉厚生說過“大生”的含義。
最初,張謇和“通、滬六董”商定辦一個2萬錠的紗絲廠(后來確定叫紗廠),“滬董”籌集40萬兩,“通董”籌集20萬兩。他們分析了在南通辦廠的利人利己之處,決定公開向社會集股60萬兩,分6000股,每股100兩,預計每股每年可以獲利22兩,以2個月為期,在上海、南通、海門三處認購,結(jié)果招股很不理想,應者寥寥。
這樣一來,所謂的“官招商辦”走不通了。1896年12月6日,江寧商務局與通州大生紗廠簽訂《官商合辦條約》,第一條規(guī)定將南洋紡織局現(xiàn)有紗機萬多錠連同全副鍋爐引擎,折價官股50萬兩規(guī)銀投資大生,沈敬夫等六董都在合同上簽了字。說是“官商合辦”,官方提供的只是一批積壓已久的機器,并沒有現(xiàn)金,大生要另外籌集商股50萬兩來建廠房、收原料及作為營運資本。1897年,大生重訂集股章程,向社會招股50萬兩,分5000股,但還是進展不順,上海方面只收到2萬兩,南通也不足6萬兩,離50萬兩目標實在太遠。
在新任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的過問下,1897年,張謇和官商盛宣懷達成《通滬紗廠合辦約款》,4萬多錠官機對分,張謇領的一半作價25萬兩作為大生的官股(盛領的一半在上海浦東另辦一家紗廠),大生的股本25萬兩也由神通廣大的盛氏幫助籌集,這一條款白紙黑字寫在合同上,簽名的除了他們兩人,還有見證人鄭孝胥、何眉生。8月16日,江寧商務局和張、盛三方簽署合同,張、盛分別在通、滬設廠。合同迄今還保存在大生檔案中??梢哉f,到這一年,大生紗廠的籌辦才進入實質(zhì)性階段。9月26日,“大生機器紡紗廠股票”開始發(fā)行,署名是“經(jīng)理通州紗廠張季直”,因為盛宣懷承諾幫助籌資,所以票面上還印有他的姓氏頭銜。當年10月17日,2萬多錠官機由軍艦運到南通,這批英國造的機器已在上海碼頭擱置5年之久,日曬雨淋,連包裝木箱都破了,機器零件銹壞的占了十之三四。光是搬運和擦銹就花去6000兩。前來安裝的英國工程師說,從來沒看見過損壞成這樣的機器。
然而盛宣懷承諾的資金一直沒有到位,張謇寫了無數(shù)告急書,幾乎字字有淚,到最后一分也沒有兌現(xiàn)。張謇大為惱火,一直沒有原諒盛的言而無信。
在籌辦大生紗廠的過程中,最初的“通、滬六董”中,有人退出,也有人因集股不力被撤,中途又吸收了幾個人進來,最后參與建廠的4個通董比較得力,除了關(guān)莊布商沈敬夫,還包括木材商高清、典當商蔣錫坤等,在唐閘買下廠基之后,他們墊出部分股金做建筑費,著手建廠。那個時代,人們對辦新式企業(yè)沒有認識,有了余錢或者買地,或者投入傳統(tǒng)的典當、錢莊等熟悉可靠的行業(yè)。辦新式企業(yè)集股困難重重,他們連當?shù)卮壬茍F體、道觀有限的一點資金也吸收了,有時湊不了一股(100兩),連半股也收,最小的一筆僅37兩,半股都不夠,只能算作存款。集股之難,可以想見。
當時對大生集股幫助最大的是在外地為官的股東惲莘耘。1907年召開的第一次大生股東會上,有股東質(zhì)問,為什么股東惲莘耘跟辦事人一樣分紅?張謇回答,股東分紅當然不合章程,但是大生籌辦的5年間萬分困難,惲先后幫助集股6萬多兩,1900年后大生漸漸穩(wěn)定,惲又幫助集股6萬多兩,合計占了全部商股的1/5,僅惲家兩兄弟的投資就有3萬多兩,在個人股東中最多。張謇說,惲莘耘對大生并無特別的義務,對他本人卻有贊助的感情。大生自1900年起有了余利,有股東提議應該給惲分紅,他和各董事商議,有人覺得股東分紅和廠章不合,他就提出把自己的總理紅獎分出一半。沈敬夫說:“獨苦總理不可,可分總理紅五厘,董事四人合分一成酬之?!彼裕瑦恋乃脤嶋H上是幾個辦事人個人給的,和廠章并無抵觸。
“機樞之發(fā)動乎天地”
大生直到開機時,招股一直不順,實收資本不足20萬兩,買地、建廠房,加上支付官利等其他開支,已用去19萬多兩,資金耗盡,每天僅收棉花一項就要1萬多兩,只有靠借債一條路,可就是借債也難乎其難,無奈只有“盡花紡紗,賣紗收花,更續(xù)自轉(zhuǎn)”。因為沒有流動資金,張謇一度想按50萬兩股本、年息8厘把廠租給朱幼鴻、嚴信厚,只是兩人貪心太重、一再壓價,沒有談成。
大生開機前后,張謇幾乎天天在過“年三十夜”。他在外地,每次接到沈敬夫的告急信而一籌莫展,不時在日記中感嘆“通廠籌款,垂成而敗”、“通廠籌款迄不諧”。他當時多數(shù)時間在南京主持文正書院,靠這份薪水養(yǎng)家,籌辦的四年多時間里,未曾用過大生的一分錢,其他幾個董事也是。他在上海奔走,最艱難的時候,旅費無著,“常常跑到黃浦灘對天長嘆,看江也是長嘆,眼睛里淚同潮水一樣涌出來。有時候旅費不夠,也賣過好幾回的字,廠款分文不去動用?!?/p>
1897年,張謇接連接到翰林院催他回京的三封函電,他曾寫信對好友沈曾植說:“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p>
1898年他到北京銷假,正值“百日維新”,趕上恩師翁同龢被罷官,張謇心知官場險惡難測,想起甲午年在大雨中跪迎慈禧太后那一幕,更是心寒。那一回,慈禧太后從頤和園進宮,恰逢暴雨,路面積水一二尺,文武百官都出城迎駕,個個匍匐路旁,衣帽盡濕,兩膝泡在水里,頂戴上的紅纓流下鮮紅的水,其中有七八十歲的老臣。慈禧乘轎子經(jīng)過時,視若無物。
這件事給他很大的震撼,身居廟堂,難道就是做叩頭蟲嗎?此次北京之行,他決心遠離官場,“三十年科舉之幻夢,于此了結(jié)?!睆堝罌Q定走實業(yè)的路,無論多難,也要咬牙堅持下來。十多年后,他在1909年冬天對劉厚生說:“我早已想到假如我到北京做官,當然一無所成?!?/p>
1897年冬天,張謇為大生起草的《廠約》開篇說:“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痹谒哪恐校k廠就是有用之事,他為自己找到了讀書人的報國之地,他興奮難已,一口氣給大生擬定多副對聯(lián):
“生財有道,大利不言?!?/p>
“通商惠工,江海之大;長財飭力,土地所生?!?/p>
“秋毫太行,因所大而大;樂工興事,厚其生謂生。”
1899年5月19日,離大生開機只有4天,他派人過長江,到常熟請恩師、前戶部尚書翁同龢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一直掛在大生的公事廳,現(xiàn)在仍由大生一廠保存:
“樞機之發(fā)動乎天地
衣被所及遍我東南?!?/p>
1899年5月23日,大生終于正式開機,2萬紗錠只開足了9000錠,之后又到國外購買了機器零部件,一直到10月份后才開到萬錠。
而此時,距離張之洞的任命,已經(jīng)過去了4年之久。
編輯 羅歐陽
《商道》雜志QQ⑧群號:28776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