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生活的元素都不錯:自然、綠色、純手工、天人合一,可他們絕呆不了一星期,回到城市,看見潔白的抽水馬桶,他們就像與親人重逢,將流下眼淚。
讓我們從一條人類的共識開始:貧窮不好,富裕值得追求。怎么減少貧窮?這可能是個永恒的問題。因為相對貧窮永遠存在,也許現(xiàn)在某個窮人生活得比三百年前的平均水準好得多,但他還是覺得窮。
一個國家,窮人太多,那可能就會放大風險。
如何解決貧窮問題?中國人發(fā)明了兩種方法。
一是抒情法。它由一些大眾媒體和一些微博大V運作,標準的句法是:“在這個物欲橫流、世風日下的商業(yè)社會,我懷念(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那時雖然窮,但是人們質樸、善良?!弊鳛橐粋€70年代的人,有過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這些話都是假的,貧窮只會讓人更粗魯、更邪惡。原理很簡單:如果你只有十塊錢,為五塊錢糾紛打一架是值得的,但你有一萬塊,掉了五塊錢,你一點也不會肉痛。
抒情法之所以人人會用,張口就來,跟教科書和作文選有大量此類文章有關,久假不歸,變成下意識。主流輿論有意的抒情法其實是安撫窮人的一個計謀:我雖然沒辦法讓你變富,把你捆綁在窮鄉(xiāng)僻壤,可是,你質樸!你善良!——所以,就別抱怨了。
抒情法的殺傷力不大,任何田園抒情圣手,把她(他)扔到一個落后的鄉(xiāng)村,挑水砍柴,生火做飯,一周洗不了一次澡,每天得到蒼蠅嗡嗡叫的儲糞式露天廁所蹲一蹲,這生活的元素都不錯:自然、綠色、純手工、天人合一,可他們絕呆不了一星期,回到城市,看見潔白的抽水馬桶,他們就像與親人重逢,將流下眼淚。
有殺傷力的方法是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最愛用的:免費法。
人民看不起病,政府要免費!人民讀不起大學,政府要免費!人民養(yǎng)不了老,政府要免費!人民買不起房,政府要免費!類似的提案和發(fā)言,毫無例外,會得到掌聲,所以說的人越來越多。代表委員真是太好當了,也不用調研,更無所謂專業(yè),只要高喊免費就行了。
這類免費的提案經(jīng)不起多追問幾句:人民原本看不起病,為什么政府一聲令下就看得起了?那么,政府為什么不索性一勞永逸地下令:“人民從此必須富裕”,貧窮不就絕跡了?免費消費掉的,不是空氣,而是商品和服務,比如免費看病,建醫(yī)院、藥品及醫(yī)生的服務,都需要成本,需要金錢,由誰支付?政府可不會生產(chǎn)。
兩會代表不是豬,追問到這里是不行的,他們會大喝一聲:加稅!政府有錢了,就可以支付。所以要繼續(xù)問:為什么人民看不起病,他們多交稅以后,反而看得起了?這道理成立,想長胖就得拉肚子,被抽走越多,你得到的營養(yǎng)越多。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拉完肚子,只會更虛弱,正如一個人交完稅后只會更窮,他的消費力更弱,因此更加看不起病。
兩會代表會告訴他們最終的方案:富人可以多交稅。比如一個富人有兩億,收他一億的稅,也許就可以讓一千個窮人生活得很舒服。圖窮匕見,種種應該“免費”的政府福利,最后都是吃大戶的平均主義。不能不說,這種方案短期是有效的,劫富濟貧,迅速縮小貧富差距,但時間一拉長,它會讓人失去追逐財富的動力:為什么要努力呢?辛苦賺的錢,多半被人拿走了;既然當個窮人,政府什么都免費,生活得像個在度假的富人,那就當窮人好了。
在抒情及加稅的路上走得越遠,就越不容易富裕。兩會代表們也許不會改,以后仍然這樣喊,但你我可以先改,不再歌頌貧窮,也不要指望別人多交稅會讓自己變富。只有意識到富裕得靠自己追求,才容易脫離貧窮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