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棟梁
李白詩云: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扒Ю锝暌蝗者€”在當(dāng)時是夸張了些,但在今日,卻成了事實。昨日早晨還與幾個朋友在賀蘭山上的蒙古包里,敲著四方炕桌,唱岳飛的《滿江紅》,今日卻已在鎮(zhèn)江了。
江南有許多王氣更足的名勝聲名赫赫,可是當(dāng)我經(jīng)過鎮(zhèn)江時,卻在北固山停下了。北固山成了我在江南登臨的第一座山,北固樓便成了我登臨的第一樓。兩日內(nèi)登臨兩座名山,當(dāng)我登上北固樓的時候,我在自己的隨身筆記本上寫下了這個題目:賀蘭山,北固樓。將賀蘭山與北固樓放在一起在許多人看來無疑是有些困惑,這一山、一樓,一江南、一塞北,頗有些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味道。但只要了解中國文學(xué)的人,都會明白是兩首詞將這兩個名勝連綴起來。
這兩首詞就是——岳飛的《滿江紅》和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讀宋詞時記得古人評說過“兩首詞里看南宋”的話,說的就是這兩首詞。古人更說過,只有這兩首詞,才可相提并論。
一
在中國所有名山中,賀蘭山是離我最近的。現(xiàn)在,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在家,只要放目窗外,即可看到迎著勁道的漠風(fēng),披著堅利的冰雪,沐著明烈的陽光,泛賀蘭石的幽幽青光,以松姿柏態(tài)兀立著的賀蘭山雄姿。事實上,在全國的名山之中,賀蘭山高不過喜馬拉雅,雄不過五岳,然而,有朋自遠(yuǎn)方來,總是首先提出登賀蘭山,并且聲言賀蘭山是我早就想登的一座山了。我們寧夏人也總是把賀蘭山首先推到客人的面前。賀蘭山的名氣確實很大。賀蘭山是一座剛性的山,從賈島《送李騎曹》中我們可以看出:“歸騎雙旌遠(yuǎn),歡生此別中。蕭關(guān)分磧路,嘶馬背寒鴻。朔色晴天北,河源落日東。賀蘭山頂草,時動卷帆風(fēng)。”
賀蘭山以其所處的位置和自身的險要曾是王朝的屏障,土匪的窩巢,溝谷里的拙樸簡約的巖畫,懷抱中氣勢恢弘的王陵,四圍滄桑浩瀚的戰(zhàn)場,遍布地上地下的廢墟,不用說,這里曾演繹過不少可歌可泣的壯烈故事,改朝換代的興興亡亡、列強(qiáng)豪匪的殺殺戮戮,大到一個王朝,小到一個家族,一個人物,都繁榮過這片土地,也荒蕪過這片土地,現(xiàn)在都已隨歲月煙消云散了。比如西夏,黨項民族把這塊地方做大做強(qiáng)了,銀川圓了自己的王都之夢,然而這個擁有一百九十年歷史的王朝,卻懸念般神秘地就消失了,消失得悄無聲息,仿佛不曾存在過,仿佛僅僅是一場楊花春夢,其歷史幾乎是一片空漠,就是那獨特的文字也是近幾年才被人們漸漸的破譯;比如國民黨的軍閥馬逵;比如解放時言而無信出爾反爾最終身敗名裂的土匪郭栓子……,這些歷史盡管讓賀蘭山在全國的名山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但是真正讓賀蘭山聲名卓著的是岳飛。我每年要接待多批次的外地朋友同仁,談及賀蘭山,除了少數(shù)幾個人提到了西夏王朝以外,多數(shù)都是從《滿江紅》里知道賀蘭山的。是啊,只要讀過書的人,沒有不知道賀蘭山的,我們不但讀過《滿江紅》,那是教科書里范文,要求背誦默寫的華章;而且唱過《滿江紅》,那氣壯山河旋律絕不是現(xiàn)在的咿咿呀呀的靡靡之音。這些年的東奔西走,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真正讓一些名山名氣大振的還是借助了人文。一首詩詞一篇文賦畫龍點睛般地成就了一個王牌景點在我國數(shù)不勝數(shù)。岳飛的《滿江紅》無疑為賀蘭山賦予了最為迷人的光澤。只要讀過宋詞的人,賀蘭山是怎么繞都繞不開的一座山,正如你繞不開岳飛的《滿江紅》一樣?!稘M江紅》無疑為賀蘭山做了最響亮最權(quán)威廣告: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為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我第一次讀岳飛的《滿江紅》是“文革”期間我上中學(xué)的時候?!拔母铩睍r期,我還是個小小少年,“文革”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我在我們那樣的環(huán)境里接受到了比較上檔次的教育。那個時期被下放到西海固一帶進(jìn)行改造的高級知識分子中不乏教授、專家、導(dǎo)師,他們像蒙塵的明珠一樣散落在我們那貧困、落后甚至是愚昧(原諒我的不敬,在這里我說的是專指文化上的)的世界里。這些受過高等教育并有著極深造詣的人到我上中學(xué)時,他們都有了一個職業(yè)——中小學(xué)教師。他們曾一度成為我們這個落后地區(qū)教育戰(zhàn)線上一支非常強(qiáng)大的力量。從這點上說,我得感謝那場浩劫,否則,我或許與大學(xué)無緣了。
我的語文老師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江南人,當(dāng)時打成右派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太偏激,按我們這里的話說是眼里揉不進(jìn)沙子。倘若按照我們那里當(dāng)時的條件,我接觸這兩首詞顯然是早了。當(dāng)時課本上還沒有將這兩首詞收錄,但卻收錄了辛棄疾的《清平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碑?dāng)時他講這首詞時,忽然間就激動起來,隨后他講起辛棄疾的另一首詞,那就是《京口北固亭懷古》。他是那樣的動情。我清楚地記得他講完之后,將滿頭長發(fā)極瀟灑地往后一甩說:“在南宋詞壇,只有這首詞才可以和岳飛的《滿江紅》相提并論?!闭f罷,他奮筆疾書,一首書法字的《滿江紅》便豎寫在了我們的黑板上,他擊桌而誦,聲若洪鐘,隨后他就細(xì)講起來,講著講著他就唱了起來。他聲音嘹亮,字正腔圓,氣節(jié)高亢。兩首詞顯然觸動了他的情懷,唱罷,已是滿臉淚痕。最后他一拍桌子說:“憤怒出詞人??!”我們教室窗前趴滿了學(xué)生。直到數(shù)學(xué)老師走進(jìn)來,我們才知道老師又拖課了。他抱歉地笑笑,抹凈臉上的淚痕走了。他的語文課讓我受益匪淺,也影響了我以后的人生之路,我至今涉足文學(xué)殿堂,不能說與他沒有關(guān)系。
后來在大學(xué)里,當(dāng)老師再給我們講宋詞,講到《滿江紅》,講至賀蘭山時,順手一指窗外那千秋綿亙著的山,然后便不做任何解釋了。在寧夏,誰沒有數(shù)次到過賀蘭山呢?就憑著賀蘭山的雄奇,憑著岳飛的《滿江紅》,憑著岳飛的一腔忠烈,賀蘭山就是寧夏人心中最雄偉的風(fēng)景圣地。
在宋詞的汪洋大海中,詞人成百上千,有成就的詞人也有上百人之多,岳飛作為一介立馬橫刀的將軍,并不以詞聞名,而且他肯定沒有想過通過詩詞文賦浪得什么名氣,然而,這首“聲可裂石”的《滿江紅》卻成為各種版本的宋詞選本必選的詞章,完全是應(yīng)了“憤怒出詩人”的老話?!皯嵟鲈娙恕?,岳飛就是一個著名的典例。大學(xué)者陳廷焯曾譽(yù)此詞:“何等氣概!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边@是真正的詩,是用血寫出來的。將軍的憤怒比文人的憤怒更為感人!歷史無數(shù)次證明在茍且偷生的統(tǒng)治者那里,他們可以找到“大丈夫當(dāng)能伸能屈”的偏安理由,但在真正的將軍那里我們得到的就是壯志凌云的《滿江紅》。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故事中,有兩個經(jīng)典系列:楊家將和岳家將的故事。這兩個故事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石,久說不衰。不要說是文化聚集的城市,就是那些僻遠(yuǎn)的山間野村,一提起楊、岳兩家,人們都是能細(xì)說端詳?shù)?,即使是不識字的老者,也能講得幾章幾節(jié)。而在所有的地方戲曲中,楊、岳兩家將的故事成就了幾十部經(jīng)典曲目為所有的地方戲曲保留。對于楊家將的故事,許多歷史學(xué)家都曾提出過置疑,懷疑楊家將的真?zhèn)?,至今在正史中我也沒有找到記載,但對于岳家將故事卻沒有人懷疑,正史的記載并不比野史少?!讹L(fēng)波亭》《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等一代代久唱不衰的曲目所講述的都是真的,這些劇目曾震撼了多少人。現(xiàn)在,在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岳王廟、鄂王廟。岳飛被人們高高地供奉在殿堂之上。
歷史上,岳飛的悲劇是真正意義上的悲??!岳飛的人生只有一個目標(biāo)——“還我河山”!他18歲從故鄉(xiāng)湯陰應(yīng)募,正式與金兵對戰(zhàn),后在名將宗澤麾下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1129年便提一旅孤,轉(zhuǎn)戰(zhàn)于宜興一線。1130年,他揮軍北上,一舉收復(fù)了建康(現(xiàn)南京),而在以后的幾年中他從金人手中先后收復(fù)了郢、隨、唐、鄧、襄陽、信陽六座州郡,威名赫赫,32歲被升為清遠(yuǎn)軍節(jié)度使。1142年,岳飛打得金人節(jié)節(jié)敗退率師渡河直逼金都之時,宋高宗向金朝乞和,竟然在一天之內(nèi)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收兵回返臨安,隨后被解除兵權(quán)。不久,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其時岳飛才39歲。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千古遺嘆。一個帶出讓金軍聞風(fēng)喪膽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家軍將軍,一個“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的將才就這樣死在了后方。作為一個軍人,不是死于行軍對陣,卻是死于后方爭權(quán)弄術(shù)的陷阱,那種悲哀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三十多歲的將軍正是馳騁沙場揮戈殺敵的黃金歲月啊。二十一年的征戰(zhàn)中,岳飛帶兵打仗上百場,幾乎沒有敗過,讓侵略者聞風(fēng)喪膽,然而,卻落得身死后方的結(jié)局。而每次的勝利,換回來的幾乎都是議和,他憤怒了。把將軍逼到了這個份上,激情化作詩情噴涌而出,王朝毫不留情地將一個將軍逼成了一個文學(xué)史繞都繞不開的人物。
杭州西湖的兩副對聯(lián)“蘇家弱柳猶含媚,岳墓喬松亦抱忠”、“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逆臣”做出了歷史的評判。岳飛的忠和秦檜的奸都是頂尖極的,這“一反一正”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道德與人格兩個極端的典范,鑲嵌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底座上。
在中國的詩詞里,以“岳飛”為題材的詩詞很多,其中不乏優(yōu)秀的傳世之作。郁達(dá)夫曾有一首,我上大學(xué)時讀過,至今記得:“北地小兒耽逸樂,南朝天子愛風(fēng)流。權(quán)臣自欲成和議,金虜何嘗要汴州?屠狗猶拼弦下命,將軍偏惜鏡中頭!饒他關(guān)外童男女,立馬吳山志竟酬。”趙孟頫在過杭州西北的棲霞嶺岳鄂王墓時,也作了一首詩:“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壁w孟頫是大宋的宗室,缺乏政治節(jié)操,活得極不光彩,元世祖忽必烈統(tǒng)一天下后,向慕大漢文化,對漢族知識分子推行懷柔政策。下令搜訪遺逸,一批漢族讀書人經(jīng)不住功名利祿的誘惑,把仁義道德、忠君愛國的一套放下,投入到蒙古人的懷抱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趙孟頫。這個名聲極差的宗室“貳臣”,人們向來頗有鄙視,但這首詩古人卻給予了“持論公平,造句警煉。詠鄂王詩,此為第一”的高度評價。趙孟頫對祖上與英雄的評價,表達(dá)了一個宗室“貳臣”的心態(tài)。是愧疚也罷,是贖罪也罷,真正的忠臣是絕不會做“貳臣”這個不光彩的角色的。
二
北固山上輕柔曼妙的涼爽讓我這個在干燥粗獷的西北生活著的人感到十分舒暢,脾肺的受益得到了心靈的應(yīng)和。北固山形勢險峻,三面懸崖,北臨揚子江,風(fēng)景壯美,古有“此山鎮(zhèn)京口,回出滄海湄”之說。登頂眺望,確有“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之感。但是,與賀蘭山相比,北固山帶著江南的秀氣與媚麗,高不過58米,長不過200米。大宋江山自趙匡胤從后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疆土不能說不廣,從南到北,有多少天塹,南宋王朝一個個都放棄了,卻把這樣的一座山當(dāng)作與北方對抗的軍事重鎮(zhèn)。真讓人覺得有些滑稽。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陳亮登臨之上,寫下一首《念奴嬌·登多景樓》:“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shè)神施,渾認(rèn)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yuǎn),也學(xué)英雄涕。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qū),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qiáng)對!”詞人用戰(zhàn)略家的眼光指點江山,審視歷史,破長江乃天塹南北的舊說,發(fā)京口可爭雄中原的宏論,嗟六朝只經(jīng)營門戶之私計,笑庸人空仿效英雄之揮涕,進(jìn)而大聲疾呼,鼓吹北伐。一個“渾認(rèn)作”就把南宋王朝統(tǒng)治者的懦弱無能淋漓盡致地表達(dá)出來。
多景樓是北固山風(fēng)景最佳之地,立其上,憑欄遠(yuǎn)眺,碧空晴朗,大江東去,驚濤拍岸,卷雪騰云。真是托志抒情的大好去處。是歷代文人墨客登臨唱賦的佳妙之地,許諢、沈括、歐陽修、蘇軾、米芾、陸游、辛棄疾、陳亮等人和明清時無數(shù)文人雅客等都曾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尤其是南宋時期,一些愛國詩人常常登此亭望北而抒情,辛棄疾便是常來此處的一個?!昂翁幫裰荩繚M眼風(fēng)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笨纯此畛醯菢菚r的情懷,何等壯烈。
辛棄疾出生不久,家鄉(xiāng)山東濟(jì)南已為金人所占,家破人亡的事已經(jīng)親歷得夠多了,21歲他就組建了一支兩千多人的抗金義軍,從事抗金大業(yè)。后來投奔耿京。并作為耿京領(lǐng)導(dǎo)的起義代表赴建康去見宋高宗。在他從南宋北歸時,叛徒張安國謀害了耿京,并劫持了部分起義軍投降金人。他大怒,率部下五十人直入張安國五萬人的大營,縛張安國于馬上,長驅(qū)南渡,直奔南宋。南歸后,他進(jìn)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qiáng)兵復(fù)國的具體規(guī)劃,又上宰相《九議》,進(jìn)一步闡發(fā)《十論》的思想,但都未得到采納和施行,一腔熱血噴灑在一方冷石之上。隨后便只是在“長亭更短亭”地奔波于官場。每到一處,他認(rèn)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zhàn),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直至受到革職處分,43歲起便被閑置,達(dá)二十多年。如此大將之才,卻落得個“君恩重,教我種芙蓉”境遇,多么深刻地揭示出統(tǒng)治者屈身茍安的本質(zhì)?!皢救〖t巾翠袖,拭英雄淚”又是何等的無奈與凄涼。
宋孝宗淳熙六年,辛棄疾由湖北轉(zhuǎn)運副使調(diào)官湖南。這一調(diào)轉(zhuǎn),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國防前線,而是照樣去擔(dān)任主管錢糧的小官。現(xiàn)實與志愿相去愈來愈遙遠(yuǎn)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酒至半酣,見景生情,填了一闕《摸魚兒》抒寫了他長期積郁于胸的苦悶之情:“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zhǔn)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p>
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內(nèi)質(zhì)上卻抒發(fā)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qiáng)烈不滿。好一個“匆匆春又歸去”,好一聲“閑愁最苦”,然而,孝宗“見此詞頗為不悅”,得了軟骨病的南宋統(tǒng)治者連憂國憂民的話都聽不得了,他只有在醉夢中一次次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醉里挑燈看劍,夢里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廬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復(fù)國還鄉(xiāng)只是一個遙對星際的奢望,只是對曾經(jīng)的一種懷戀。敵人在身邊肆虐,將軍卻在一邊種花寫詞。他的壯志只能與草榮枯,隨花凋零。這種心志的蹂躪就是鐵骨鋼筋也承受不起。辛棄疾晚年,已是清愁不斷,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想來一個山東大漢,赴南宋而來,不是為了撈取功名利祿,也不為江南美景所迷戀,而是為了復(fù)國還鄉(xiāng)的,到頭來卻落了個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的尷尬,內(nèi)心的郁悶可想而知。一個滿頭白發(fā)的人誰不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呢?“塞雁先還”,而他歸期杳然。那種“都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落寞與凄慘,又幾個經(jīng)得住呢?他最初的滿紙英豪之氣,至此已化作渺渺輕煙。一個血性漢子至此只落得個“醒來明月,醉后秋風(fēng)”(元好問《黃鐘·人月圓》)。南宋這個偏安江左的醉生夢死的畸形兒,它讓一批的英雄豪杰成為一個又一個的詞壇大家。辛棄疾便是繼岳飛之后的又一典范。
經(jīng)歷了多年的沉浮與閑置,虛度了數(shù)十載的年華。開禧元年,辛棄疾再次登上北固樓,這是他眺望家園的地方,更是他寄托志懷的地方。他身佩寶劍,俯瞰長江水浪若飛雪,聲若鳴雷,向北而望,內(nèi)心里郁積了近五十年的家仇國恨隨一腔悲憤奔涌而出,復(fù)國壯志,隨浪排空,英雄氣概,橫空出世: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核榭歌臺,風(fēng)流總比風(fēng)吹雨打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惶此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就是那首在南宋詞壇堪與《滿江紅》相提并論的《京口北固亭懷古》。王國維在評價時指出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辛棄疾詞豪,是英雄豪杰的豪啊!辛棄疾存詞六百多首,一大半是愛國豪詞,向來被人稱為“英雄之詞”。這次他是作為鎮(zhèn)江知府登臨的,雖然他被韓佗胄所用,但這個時候他已是六十六歲的老人了。一上任他一邊派人到金國偵察形勢虛實,一邊招募士兵訓(xùn)練。然而,這一切剛剛開始,他就又被當(dāng)權(quán)者罷免了。第二年,他懷抱自己始終不能實現(xiàn)的政治抱負(fù)與世長辭了。一個“想當(dāng)年”,涵蓋了他一生的幸與不幸。
南宋王朝建都臨安與金對峙的局面形成以后,統(tǒng)治集團(tuán)的核心人物深恐抗金救國的政策會破壞他們賴以享樂的偏安局面,于是,不惜媚敵求和,妥協(xié)投降,先后三次同金人簽訂可恥的協(xié)議。這三次議和都讓辛棄疾趕上了。
三
人生的幸與不幸,完全在于一個人的心志是否得以抒發(fā)?!叭松庋自仆觯棉Z轟烈烈做一場。”亂世出英雄,不錯,但英雄并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的,盡管你生長于一個十分需要英雄的時代。在南宋,“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不僅僅是陸游一個人的心聲。
在我看來,岳飛要比辛棄疾和所有報國的文人痛快淋漓得多,至少在他的一生中,十八歲入伍,征戰(zhàn)疆場占據(jù)了他短短的一生,為了國家社稷,為了為臣的忠誠,為了一個軍人的天職,他立馬橫戈,馳騁沙場,氣吞胡虜,頭可斷,血可流,志不移,將自己的生命放置在王朝的生命之中。他要什么?要的是國泰民安,要的是為臣的無愧,要的是為將者的尊嚴(yán)?!叭γ麎m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何等的壯懷,何等的激烈。疆場是一個將軍的榮辱場,更是一個愛國者的生死場。他雖然死于獄中,但作為一個將軍,他是無愧的!而“精忠報國”“還我河山”大字碑刻磐石一般,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底座。與岳飛悲劇相比,辛棄疾的一生要可悲得多,遭遇的折磨強(qiáng)岳飛數(shù)倍。看著大好的山河破碎不堪,到處是戰(zhàn)場,而他卻不能馳騁疆場。辛棄疾無疑是一個大將之才,他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但是,君王卻不要他操心,困在茍安的京都目睹南宋王朝屈辱求和,腐敗享樂,就是你“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卻“無人會,登臨意”。只有淚如雨,氣若絲。但卻也因此成就了一世的文魁。
辛棄疾作為宋朝詞壇與蘇軾齊名的詞壇領(lǐng)袖,事實上如果按照現(xiàn)在讓他填志愿,他的第一志愿絕對不是詞人,而是軍人。在濟(jì)南市辛棄疾祠,有一聯(lián)寫道:功戰(zhàn)奇方,不讓關(guān)張獨步;慷慨大節(jié),寧輸武穆居先。郭沫若也撰聯(lián):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南宋統(tǒng)治者無疑將一個優(yōu)秀的將軍硬硬逼成了一個詞人。辛棄疾的詞滿紙英豪之氣,劉熙載《藝概》說:“稼軒詞龍騰虎擲?!鼻迦俗T仲修譽(yù)辛詞有“裂竹之聲”。詩文足以讓他名垂千古。一支羊毫軟筆成為一把利劍,淬上愛國的鋒芒,它必然成為一個民族歷史的瑰寶。徐軌在《詞苑叢談》中說:“辛稼軒當(dāng)弱宋末造,負(fù)管(管仲)樂(樂毅)之才,不能盡展其用,一腔忠憤,無處發(fā)泄。觀其與陳同甫抵掌談?wù)?,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無聊之氣一寄之于其詞。令欲與搔首傅粉者比,是豈知稼軒!”
兩首詞里看南宋。在岳飛的《滿江紅》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將軍“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馳騁疆場的雄姿。而在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將才在“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追憶中,“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尷尬與無奈!
讀宋詞自然要走進(jìn)宋朝的那些舊事中去。而人們又不能不為南宋而咬牙切齒,正所謂恨其不幸,怒其不爭。岳飛的悲劇和辛棄疾的悲劇是南宋王朝文人志士共同的悲劇。只要在南宋王朝存有收復(fù)失地宏愿的文人志士,都有過岳飛、辛棄疾的遭遇。“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當(dāng)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的陳亮多次伏闕上書,申論時政,強(qiáng)調(diào)富國強(qiáng)兵,反對妥協(xié)投降,招致了主和派的嫉恨,曾三次被捕下獄,差點送命;“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的張元干被除名;“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的張孝祥被下獄;“京洛胡塵滿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的曾幾被罷官;“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的楊萬里罷官十五年死于家中……一生起起落落的陸游寫下了多少著名的愛國詩篇:“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薄敖┡P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弊罱K壯志未酬身先死,只能留給兒子“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樣的詩句而離開塵世?!翱蓱z白發(fā)生”,這個弱智的南宋王朝空白了多少志士的少年頭啊。盡管“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但他們的呼聲卻從未斷過,無疑,憤怒是南宋詞人的靈感。這無法阻擋他們的愛國熱情,一首首淬著愛國光芒的詞不斷涌現(xiàn)出來,不要說是血性男兒,就是一生顛沛流離的才女李清照也寫出了“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南渡衣冠思王導(dǎo),北來消息少劉琨”的壯麗詩篇。
同時,我們在宋詞也讀到這樣的句子:“卷地一聲鼙鼓,笑談頃長江齊楚”;“人事本無古今,試展臥龍韞蘊(yùn),果見功成旦暮,問江左,想云霓切望,玄黃迎路。”這出自于完顏亮之手,正是南宋統(tǒng)治者一味茍安,才造就了完顏亮這樣意氣飛揚的人物。完顏亮原為藩王,做海陵藩王時給人題扇面題詞曰:“大柄若在手,清風(fēng)滿天下?!苯鸹式y(tǒng)八年(1148年)他做了宰相。1149年,他殺了金主自立為皇帝,遷都于燕金。稱汴京為南京。他久有南侵之意,遣人畫臨安湖山圖為屏,畫己像于其上,并作《自題畫像》詩:“自古車書一混同,南人何事費車攻。提師百萬臨江上,立馬吳山第一峰?!边@是何等氣勢。而他《述懷》更是氣勢非凡:“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作混和。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惫?161年,他舉兵侵南宋,他在位十二年,營造宮室殺戮皇族,國內(nèi)民怨沸騰。結(jié)果他帶兵南下之際,國人擁完顏雍為帝,他被貶為海陵庶人。最終被宋將虞允文所敗,他也被部下所殺。然而,他掀起的南侵已經(jīng)成為金人雷打不動的主題。
四
由詩詞而入史,我們就會看到詞人的憤怒并不夸張。文官也罷,武將也好,動不動就遭貶流放,在南宋已經(jīng)成為一種痼疾般的習(xí)俗。南宋對愛國人士的流放在歷朝歷代是十分少有的。在海南島,有一個五公祠,是為了紀(jì)念被貶到這里的五位宰相級官員的。這五位宰相級官員除了唐朝宰相李裕德之外,其余的四位都是南宋的宰相和副宰相級的人物,他們是李綱、趙鼎、李光和胡銓。他們共同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放棄抗金的主張而被貶至這里。這里在當(dāng)時是蠻荒之地,土著之邦。李綱在金兵圍汴京時,堅決主戰(zhàn),勸阻欽宗遷都,以尚書右丞相任親征行營使,率領(lǐng)軍民打退金兵。然而等待他的是被罷官。建炎元年,宋高宗趙構(gòu)在南京即位,起用他為宰相,由于他主張領(lǐng)導(dǎo)兩河義軍堅持抗金,僅在職三十天,又被貶職。趙鼎兩度擔(dān)任宰相,最終因為主張抗金而被流放到了海南島吉陽軍(今崖城),在這里他一直與疾病和饑餓斗爭,但秦檜還是不放過他。他傳話給兒子:“秦檜不會放過我,我死了,你們就沒事了,我如果不死,你們卻會有麻煩?!庇谑撬^食而死,死前為自己手書了出喪銘旌:“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胡銓上書請斬秦檜,被貶。他和李光在海南一直住到1156年秦檜死后才返回。與金戰(zhàn)爭期間,使臣洪皓和張邵被金人流放到了黑龍江,但他們不辱臣節(jié),靠著野菜度日。金兵占領(lǐng)了淮北之后,宣布只要是淮北人都可回家。這期間許多在金的南宋官員都說自己是淮北人而南歸了,只有他們?nèi)哉f自己是江南人。一直到了宋金議和,他們才得以回家。然而,就因為他們抱著抗金的主張不放,他們在自己的朝廷再次遭到貶放。他們被傷害的程度可想而知。最終兩人都在顛沛流離貶途中郁悶而死。
不只是文相,對武將也是動不動就削了兵權(quán),閑置起來。在南宋的歷史上,抗金曾取得過多少戰(zhàn)爭的勝利,每至關(guān)鍵時期,南宋統(tǒng)治者卻總是一再地釜底抽薪——停戰(zhàn)議和。南宋著名大將宗澤用岳飛為將,屢敗金兵。后因上書力請高宗還都,收復(fù)失地,被削除兵權(quán),憂憤成疾而死。臨終時仍掛念收復(fù)失地,連呼三聲“過河”而亡。他的詩《早發(fā)》寫道:“傘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yuǎn)路多花。眼中形勢胸中策,緩不徐行靜不嘩?!笨纯此麑κ諒?fù)失地是多么的自信。曾率八千人與金兀術(shù)十萬大軍相持四十八日,讓金兀術(shù)大窘的韓世忠被解除兵權(quán),還有阻擊并大敗不可一世的完顏亮于采石的虞允文等一批抗金名將不是被削除兵權(quán),再不就是被閑置。他們都是打了許多勝仗的將才!
顯然,我們不能說他們生不逢時,應(yīng)該說他們正逢其時,正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大好機(jī)遇,國仇家恨都讓他們趕上了,這是名垂青史的大好機(jī)遇,可不幸的是他們也遇上了一立朝就得了軟骨病的南宋王朝。南宋處處是戰(zhàn)場,一百五十年里先是與金國戰(zhàn),隨后又是與元朝戰(zhàn),然而,志士卻是“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志士凄涼閑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标懹螄@出的是南宋文人志士的共同心聲。
五
南宋有如此之多的舍身立忠取義的英雄豪杰,又據(jù)有江南繁華財富之地,卻無奈走到了亡國的境地,原因何在?一個王朝是不會輕易分別人一杯羹食的,何況那杯羹已經(jīng)被人家強(qiáng)奪去了,不要說是一個帝王,就是一個普通百姓也難忍得下那口氣的。大宋王朝的開國之君趙匡胤對南唐李煜的求和稱臣的使臣徐鉉所說:“天下一家,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邪?”這話并沒有成為趙氏王朝的家訓(xùn),到了南宋,趙匡胤的后輩兒孫卻容他人在臥榻之旁酣睡了一百五十多年,最終為臥榻之旁的敵人所滅亡。而許多人認(rèn)為宋高宗昏聵無能,任用佞人,人們常常要把罪責(zé)歸罪于奸臣秦檜。事實上這個主和的人物卻有一大半的罪名是替這個一建立就偏安茍活的王朝擔(dān)當(dāng)了。讓我們先來看看在數(shù)百年之后的明王朝發(fā)生的一件事,那是足可以為南宋王朝的悲劇佐證的。
明朝正統(tǒng)年間,建國在阿爾泰山山麓的瓦剌部族,兼并了蒙古高原上許多部族之后,成為元朝以后最強(qiáng)大的蒙古帝國。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領(lǐng)也先南下進(jìn)攻,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一戰(zhàn),俘虜了御駕親征的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鎮(zhèn),隨即包圍北京。這時,以兵部侍郎于謙為首的抗戰(zhàn)派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這就是景泰帝。幾場接戰(zhàn),打敗了瓦剌侵略軍。后來迎回了英宗。但景泰帝卻沒有把皇位讓給哥哥,英宗勉強(qiáng)當(dāng)上了太上皇,然而,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的死黨徐有復(fù)、石亨等趁景泰帝患病之際,突然發(fā)動政變,擁英宗復(fù)辟,廢了朱祁鈺,殺了于謙等大臣。不久,景泰帝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這段歷史,似乎就是專為證明南宋的悲劇而發(fā)生的。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攻占北宋都城開封。次年二月,廢宋徽、欽二帝并虜二帝北上,北宋滅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的趙宋皇族康王趙構(gòu),在金軍退走之后,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仍沿用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年號建炎,隨后幾年南宋一直退至淮水以南,偏安江左,直至滅亡。南宋一味偏安的心態(tài)有詩為證:“丞相紛紛詔敕多,紹興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欽返,其奈中原不要何!”(鄭板橋《紹興》)與鄭板橋同時代的書畫名家文徵明也作了一首《滿江紅》:“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dāng)初,倚飛何重,后來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fēng)波獄。豈不惜,中原蹙;且不念,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dāng)時自怕中原復(fù)。笑區(qū)區(qū)、一檜亦何能?逢其欲?!笔前?,“徽欽既返,此身何屬”。清康熙九年進(jìn)士、翰林侍講孟亮揆在謁于謙墓時寫道:“曾從青史吊孤忠,今見荒丘岳墓東。冤血九原應(yīng)化碧,陰磷千載自沉紅。有君已定完鑾策,不殺難邀復(fù)辟功。意欲豈殊三字獄,英雄遺恨總相同!”岳飛、辛棄疾以及南宋眾多愛國志士的悲劇在這幾首詩詞中得到了詮釋。也是為什么宋軍與金人對陣,戰(zhàn)爭一贏,王朝的統(tǒng)治者就立馬命令停戰(zhàn)議和的原因。無疑,南宋一立國,便是一個站著的癱子。任你岳飛氣可吞天,任你辛棄疾志可攀月,任你登高一呼,山呼谷應(yīng),但你要收復(fù)失地怎么可能呢?翻開南宋史,我們可以看到這樣許多的詞:“紹興和議”“隆興和議”“嘉定和議”……明白人誰都明白,議和絕對不是上策,陸游曾不止一次唱道“和戎自古非長策”,而且進(jìn)一步指出“諸公尚守和親策,志士虛捐少壯年”“戰(zhàn)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真是高宗昏庸么?難道他真的不懂先人趙匡胤“天下一家,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邪?”的千古名言么?不,偏安江右無疑被他看成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上策。毛澤東曾對這段歷史有過評述:“主和的責(zé)任不全在秦檜,幕后是宋高宗,秦檜不過執(zhí)行皇帝的旨意。”而在《宋史》中,趙構(gòu)也承認(rèn),講和之策“斷自朕意,秦檜但能贊朕而已”。這些年人們在為岳飛鳴冤的同時,我們終于明白過來岳飛悲劇完全來自于他提出“迎請二圣還朝”的口號,因為這對宋高宗的帝位產(chǎn)生了直接的威脅。趙構(gòu)做了高宗不久,就發(fā)生了一件讓他魂飛魄散的軍變,他從揚州巡幸回杭州,擔(dān)任宮衛(wèi)警戒的軍官叛變,逼他退位,而立他一歲多的小兒子為帝。直到韓世忠勤王,他才得以復(fù)辟。王位一旦坐上,要么牢牢坐穩(wěn),要么就死路一條。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積累了太多的痼疾,而痼疾的積累卻形成了傳統(tǒng)。國人歷來崇拜正宗的東西,尤其是帝王的血脈。選取一個血統(tǒng)純正名正言順的帝王要比選取一個膽識超人德才兼?zhèn)涞牡弁醺鼮橹匾?,否則朝綱會亂的。阿斗劉禪不管怎么的阿斗樣,他還是龍種,即使他是種了龍種收獲的跳蚤,他仍然是正宗的王位繼承人。諸葛亮才智超人,再像龍種,也坐不得王位。而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孺子坐朝理政,已不為鮮??纯粗袊臍v史,除了堯讓位于舜之外,我們還能知道堯讓位大賢士巢父,巢父不受,堯又找到賢士許由,許由依然不受,遁于山中,堯窮追不舍,找到了許由,懇求許由做九州長,許由覺得這話臟了他的耳朵在河中洗耳,遇巢父飲牛,巢父將牛牽至上游以飲,不讓污其犢口。除了我們在這則故事里讀到了許由、巢父讓光芒十足的王位尷尬無奈之外,再誰不想得到帝王之位呢?而圍繞著王位的光環(huán),手足相殘相戮者哪個王朝沒有呢?王位的顯赫,造就了一個個與人性相背的悲劇。而金人卻正是抓住了高宗的心態(tài),不放,也不殺,正是這種卑鄙的手段使高宗讓父親宋徽宗在金國做了九年的俘虜,最后死于五國城。使他的大哥欽宗在金國做了近二十年的俘虜,受盡污辱,最終也死于金國。高宗卻從來沒有向金人提出過迎還欽宗的事。有一次,欽宗曾密囑赴金使者,為他傳語高宗,許他歸國,只要在蜀中劃出一城安頓他就滿足了。然而,使臣知道高宗的心理,回國后根本就不敢提及這事?!靶^(qū)區(qū)、一檜亦何能?逢其欲”,真乃千古絕唱!
由此看來,文人的愛國情和將士的復(fù)國志在骨子里浸透了偏安享樂的南宋王朝完全是一種浪費。
在西子湖畔,當(dāng)我看到那堆鐵的時候,我想應(yīng)該有一個趙構(gòu)的,無論對于一個家族,還是對于一個民族,這里都該有他長跪謝罪的一席之地,可是如果有趙構(gòu),雕塑家如何擺放他的位置呢?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君主是不能承擔(dān)這個責(zé)任的,中國人對君主的崇拜是至高無上的。君主再錯也是君主,天子的錯誤是神的錯誤,是凡人批判不得的。而臣再大也只是臣,而再大的臣也是人。故而誤國罪名只能由秦檜來承擔(dān)。
六
在鄉(xiāng)下有一種不治之癥叫胎里帶,意思是在娘胎里就得了病。南宋王朝的茍且偏安正是從胎里帶來,一立朝,這種病癥就顯示出來了。時光會造就傳統(tǒng),讓人們習(xí)慣一些東西。長期的茍且本性使南宋王朝已經(jīng)習(xí)慣了偏安偷生的方式,茍安已浸入骨頭之中,南宋王朝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把茍安的日子過得沒有絲毫的屈辱感了。偏安,本就是一鍋銷魂的湯,何況是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樣的水鄉(xiāng)江南立國以偏安。靡靡的氣息,更增添了偷安者的偷安,加重了茍活者的茍活。擁婀娜多姿操吳越軟語的女子,金轡玉輦綾羅綢緞地穿街過巷,還有什么比這樣更好的呢?而就是在北方成就了霸業(yè)的帝王哪個不是數(shù)下江南呢?收復(fù)也好,雪恥也罷,都不再成為南宋后世帝王的夢想,反而成為他們心驚膽戰(zhàn)的事情。誰都記得那首發(fā)表在臨安(今杭州)一家客棧墻上的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沒錯,除了那些愛國將士,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把這里當(dāng)了汴州了。偷安與茍活成為南宋王朝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唯一的大氣候。正是這種氣候造成了南宋奸臣群體的空前繁榮。
在忠臣那里,或許有主張、見解、方案等等的不同,但在奸臣那里,卻沒有這些的不同,因此他們很容易就形成了氣候。《宋史》“奸臣傳”一共四章,列舉奸臣十五人,又包括他們的子弟等七人,總數(shù)達(dá)到了二十二人。內(nèi)中既有行新法的蔡確、章淳,也有慫恿徽宗揮霍的蔡京,和李綱為難的黃潛善和汪伯彥,置岳飛于死地的秦檜,一意北伐的韓佗胄,最后以南宋覆亡前夕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兼都督的賈似道結(jié)束。南宋王朝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中,竟培養(yǎng)了如此之多的奸臣,實屬罕見,足以見得南宋王朝是滋生奸臣的肥沃土壤!
后人對中國有史以來的奸臣進(jìn)行了一番篩選,選出了名垂青史的十大奸臣,南宋竟占據(jù)了兩個席位。除了秦檜,還有一個賈似道。據(jù)《宋史·賈似道傳》書記載,賈似道膽小如鼠,但就是因為他的姐姐是宋理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因此在宋理宗時既是右丞相又兼樞密使(當(dāng)時軍隊最高統(tǒng)帥),可他卻從不親臨戰(zhàn)場,但在朝內(nèi)卻是權(quán)傾朝野,飛揚跋扈。到了宋度宗時,他還是宰相,而且成了太師。宋度宗的昏庸無能在歷史上也是有名的,事實趙氏的天下已成了賈家的江山。在杭州葛嶺有一府第名曰“半閑堂”,便是度宗賜予賈似道的。一個皇帝為自己的宰相賜府第取曰“半閑堂”,其做皇帝的心志不言自明。“半閑堂”的豪奢自不用說。賈似道在“半閑堂”里置“多寶閣”,從全國各地搜刮的寶玩便藏于內(nèi),竟比朝廷還多。從貪這個角度上講,他并不比清朝的和坤差。至于他從民間、青樓、甚至是宮中、尼庵搜拔美女,晝夜淫亂,與其他奸臣無二。而賈似道在“半閑堂”里最大的樂趣就是斗蟋蟀。據(jù)說賈似道每得極品蟋蟀,為增強(qiáng)蟋蟀的斗性,竟讓十多個粉面桃腮的宮女凈身后,綁縛起來放進(jìn)門戶洞開的房子,讓蚊蟲去叮吮宮女的血,然后又命家丁捕捉蚊蟲去喂蜘蛛,再用蜘蛛去喂養(yǎng)蟋蟀……。就是這樣的一個奸臣,卻兩度為相。當(dāng)元兵圍攻襄陽時,他依然在和他的寵妾們斗著蟋蟀,落了個“蟋蟀宰相”的雅稱。作為一個宰相,他應(yīng)該寫出一本治國方略的,然而,他卻寫(應(yīng)該是編纂)了本《促織經(jīng)》,竟然成為我國第一本研究蟋蟀的專著,成為南宋以后歷朝歷代研究蟋蟀和玩家的教材。而蟋蟀之斗,據(jù)史所載,盛行于南宋,自賈似道以后更是日盛一日。
賈似道和秦檜無疑是一個模子里脫出來的。秦檜與宋徽宗、欽宗一起被金人俘獲,賣身投靠金太宗之弟撻懶。女真貴族將他放縱南歸后,他摸透了趙構(gòu)的心態(tài),因此抱著議和的態(tài)度,在朝廷里一升再升,任禮部尚書、兩任宰相,前后執(zhí)政十九年。這十九年,成了抗戰(zhàn)的民族英雄們的黑色歲月,他殺害民族英雄岳飛,貶逐忠臣良將,力主和議,實行向金稱臣納幣政策。《宋史·秦檜傳》記載,南宋政府雖幾次派代表與金朝談判,但仍沒有放棄最后的王朝底線,一邊防守,一邊議和。而從秦檜開始就專與金人解仇議和。從秦檜在金朝時首倡和議開始到他南歸后,實際上他已成為女真貴族的代理人。紹興九年(1139年),秦檜不顧趙鼎、胡銓、韓世忠、張浚、王庶、岳飛、李綱等反對議和的上書,簽訂了第一個宋金和約。趙構(gòu)怕事,裝病躲進(jìn)宮中,他就代行皇帝職權(quán),跪拜在金使面前,簽字畫押。從此,秦檜在朝廷中的身價倍增,炙手可熱,宋金戰(zhàn)和問題開始由他左右。故而,當(dāng)岳飛從戰(zhàn)爭的前沿被十二道金牌追回下獄后,那些文臣武將一個個藏頭蔽尾,而與岳飛一同抗金的名將張俊也成為揭發(fā)者。除韓世忠大喊:“‘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祝允哲犯難冒死,愿以闔家七十多口來擔(dān)保。一個王朝卻只有這兩個人站了出來。韓世忠也好,祝允哲也罷,盡管功績卓著聲名顯赫,但他們救不了岳飛。
賈似道這個大名鼎鼎的奸臣和秦檜一樣,除了縱貪泛欲之外,議和也成了這個“蟋蟀宰相”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手段。1259年,他以右丞相兼樞密使的身分到漢陽指揮軍事,卻密遣使臣向圍攻鄂州的忽必烈求和:“北兵若旋師,愿割江為界,且歲奉銀、絹各二十萬。”答應(yīng)南宋皇帝稱臣納幣。在打擊抗蒙將領(lǐng)上,賈似道并不比秦檜差。他認(rèn)為左丞相吳潛曾派他移防蒙古軍頻繁出入的黃州,是想借蒙古人的刀殺他,景定元年(1260年)四月,他使人彈劾吳潛,罪名是吳潛反對立趙祺為太子,又在抗蒙戰(zhàn)爭中措置無方,從而削去了吳潛左丞相之職,隨后又派人毒殺吳潛于循州(今廣東龍川西)。他認(rèn)為抗蒙將領(lǐng)曹世雄、高達(dá)曾經(jīng)輕視他,就羅織罪名,逼死曹世雄,廢棄高達(dá)。賈似道又因忌功,于景定二年(1261年)八月,在各路行“打算法”,以清查軍費為名,誣陷各地抗戰(zhàn)將領(lǐng)侵吞官物,有的人因此被迫害致死,有的人被削去了官職……,看看多少英雄志士死于“莫須有”的罪名。秦檜與賈似道相比,兩者的惡名秦檜更大,可以說對后代影響更大。清朝乾隆年間,秦檜的一個叫秦大士的裔孫中了進(jìn)士,和好友袁枚同游西湖,被士人們“求詩”圍困,秦大士非常窘迫,知文人們的用意,便請袁枚寫了一副對聯(lián):“人于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鼻』实塾幸淮螁柷卮笫渴欠駷榍貦u的嫡傳子孫,秦大士不敢正面給予回答,“撲通”跪地說:“一朝天子一朝臣?!?/p>
如果要真正在兩個奸臣之間尋找到不同,那就是一個向金國跪趴,一個向元朝叩首。
奸臣當(dāng)?shù)?,文道、武道便全都封閉了,懦弱的王朝已經(jīng)像一個晚期癌癥患者,“議和”這服那些權(quán)奸們用他們的利益配制的“良藥”再也挽救不了這個垂死的王朝。
七
1278年12月,南宋王朝的最后一個丞相文天祥被俘,1279年正月初二于囚舟中過零丁洋,另一首詞就在那波濤洶涌的“零丁洋”里誕生。南宋王朝的氣數(shù)在這里已盡矣。這首詞就是文天祥的《酹江月》:
水天空闊,恨東風(fēng)、不惜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譽(yù)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照J(rèn)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fā)。正為鷗盟留醉眼,細(xì)看濤生雪滅。睨柱吞贏,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fā)。伴人無寐,秦淮應(yīng)是孤月。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文天祥走向他魂牽夢縈的北方的路,是何等的凄絕,他的心碎了。那是一條殉國之路,而此時,國已亡矣?!@個時候的歷史記載已改成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伴人無寐,秦淮應(yīng)是孤月?!睂τ谝粋€忠臣而言,殉國者的心焉能不碎。“天地垂日月,斯人未云亡。文武道不墜,我輩終堂堂?!彪S著一個丞相級的忠臣的英勇就義,南宋的氣數(shù)徹底盡了。元世祖至十六年初春,南宋丞相張世杰兵敗崖山,陸秀夫誓不投降,背著南宋最后一個小皇帝六歲趙柄沉海自盡。南宋王朝徹底地結(jié)束它茍活的命運,讓陸秀夫這樣愛國的仁人志士徹底解脫了。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徹底的解脫呢!
八
賀蘭山,北固樓,遙遙對峙,聳立在南宋王朝的歷史之中,想繞都繞不開。
責(zé)任編輯 王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