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有一個學(xué)者寫過一本書,叫《無所在的故事》。他把人的生活狀態(tài)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所在”,一種是“無所在”。
什么叫“有所在”的生活狀態(tài)?他的描述是這樣的,就是你生活在一個固定的程序里面,比如說你每天從家走向單位,從單位走向菜市場,然后從菜市場走回你家的廚房。你的一生就沿著這樣一個固定的道路,重復(fù)著,偶爾有一點點意外。
那還有一種人生呢,叫“無所在”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當你踏出家門的那一刻,你就不知道明天你在哪里,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故事。你在每一個碼頭、車站,甚至每一個大街轉(zhuǎn)角的地方,都有可能因為踩住了一個少女的裙邊,因為一聲道歉,而產(chǎn)生一場意外的愛情,或者其他的故事。
我喜歡這樣一種“無所在”的生活狀態(tài),一生渴望自由。我也結(jié)交了無數(shù)的義人,我們行走在路上,默默無聞地做慈善的、維權(quán)的、救助的、公益的各種各樣的好事。我們這些喜歡道路的人,喜歡自由的人,從我們自身的生活開始革命。
革命不意味著是暴力,我最喜歡的革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革命,如果沒有一種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深刻的革命,即使有一場社會的革命,我們依舊還會活在奴役之中。
在路上的人生,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革命。在路上,我結(jié)交了形形色色的人,于是我開始寫作。寫作給我?guī)砹松娴馁Y源,也給我?guī)砹藰s譽,帶來了尊嚴。
我從我的故鄉(xiāng)那個偏僻的土家族苗族小鎮(zhèn)出發(fā),從湖北省最偏僻的那個角落,到今天已經(jīng)走過了千山萬水,甚至出國,歐洲、美國、東亞。因為這個少年的夢,一直激勵著我,也就是我一直被道路誘惑著。
每個人的一生要么早夭,要么壽終,我們各自行走在自己的命途之中,必須對規(guī)定的命運進行一場反叛,否則我們的生命有什么意義。
我常常鼓勵現(xiàn)在的年輕人去漫游。不要怕,沒有什么可怕的。在這個時代,活著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不去偷不去搶我們一樣可以活得非常好。
在北京,有一次,我對女兒說,你看看那些路邊拎著一桶水甩著毛巾的人,你知道他們是干什么的嗎?他們就像你父親當年來到這個城市一樣,從中國的各個鄉(xiāng)村來到北京,他們沒有生存技能,沒有人脈,但是他們知道,買一個塑料桶只要幾塊錢,拎一桶水,拿一個毛巾,在路邊甩手帕,洗車,他們也可以活下來。
生活下來,只要你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很低。大家不要認為我是大學(xué)生,我要去擺個地攤兒會很沒面子。不要有任何一點虛榮心,我們大多數(shù)人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即使是官二代、富二代,我們也應(yīng)該沿著自己的道路走,而不是完全去沾父輩的光。
我前幾天在大理遇見了一個老大姐,75歲,她竟然認出我來。她說她是我的粉絲,要跟我合影,我很難想象有一個75歲的老大姐會是我的粉絲。我說你怎么會知道我,她說我上微博啊,上網(wǎng)啊。我說75歲還上微博嗎,她說,你太瞧不起我了,我在新疆生活了55年,55歲終于退休,之后我才開始我的人生。從新疆出發(fā),現(xiàn)在行進了大半個中國。她65歲的時候在三亞學(xué)習潛水,72歲的時候徒步進入西藏,一直過著背包客的生活。
我問她最近在大理做什么,她說在大理做志愿者。一個75歲的人做志愿者,就是到每一個她喜歡的客?;蛘邥?,我給你打一份義工,不要工資,你只給我一個住的地方。她就這樣活著,一個老大姐,75歲的老人,跟著很多年輕人徒步穿越。
她說,我終于從55歲開始了我真正的生命。
只要你懷揣著一種到遠方去的夢,懷揣著一種在路上的使命,永遠告訴自己,不要怕,你一定會在這個世界結(jié)交很多很多的奇人,結(jié)交很多很多的朋友,你一定會找到你的同道。當有一天,這個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能夠挽手,成為新的人墻。我們活著的意義,正是為了推進時代一點一點的進步。有一天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去活,我們一定要為自己,甚至為我們的同胞爭取更大一點的空間。自由從來不是自天而降的,自由一定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它的時候,它才會來到我們身邊。
我希望所有的青年,都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熱愛自由。如果沒有自由的生活,人和畜生無異。
本文選編自野夫在“一席”武漢站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