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文字源遠流長,幾經(jīng)變遷,詞語像一個個百寶箱,裝滿了奇妙的故事?,F(xiàn)在,讓我們一同走進俗語故事世界,了解俗語奇妙的源頭吧!
俗語一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東漢人楊震是個頗得稱贊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后調(diào)任為“東萊太守”。當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史任內(nèi)舉薦的官員,王密聽得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并帶金十斤作為禮物。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舉薦表示感謝,二是想通過賄賂,請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關(guān)照。可是楊震當場拒絕了這份禮物,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道:“暮夜無知者?!睏钫鹆⒓瓷鷼饬?,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
然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以后卻被人們反其意用之,成為訂立攻守同盟的常用語了。
俗語二 有眼不識泰山
據(jù)傳說,我國春秋時代著名的木匠魯班,曾經(jīng)招收了一批徒弟。魯班十分珍視自己的聲譽,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從徒弟中淘汰個別“不成器”的人。魯班徒弟中有個叫泰山的年輕人,看上去不稂不莠,技藝長進不大,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魯班毅然辭掉了泰山。
事隔數(shù)年,一次魯班率徒閑逛集市,突然發(fā)現(xiàn)貨攤上擺著許多做工講究的竹制家具,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顧客爭相搶購。愛才的魯班很想結(jié)識一下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聽。人們告訴他,是魯班大師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魯班大吃一驚,想起當初錯辭泰山,感到后悔莫及,長嘆一聲:“唉!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這眼睛留著還有什么用呢?”說完,當即把左眼挖掉了……
從此,魯班就使用一只眼干活,他一點也不保守,把自己的技藝盡數(shù)傳授給后代。據(jù)說后來的木匠為紀念他,在檢查木條直、曲的時候,總是把一只眼閉起來,只用一只眼看。
俗語三 靠 山
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寵信安祿山,要升他為宰相,楊國忠知道后,進諫皇上不要重用野心勃勃的安祿山,唐玄宗于是就不讓張洎擬定提升安祿山的詔書了。張洎是安祿山的好友,很快把這件事告訴了安祿山。
一次,張洎與在京任職的大詩人李白談起了與安祿山交往的事,李白直言不諱地說:“我看胡兒(指安祿山)有謀反之心,他的野心很大,到時會連累你的,你萬萬不可靠山(指安祿山),還是靠皇上吧!”
張洎點頭稱是。
不久,安祿山果然起兵反唐,張洎卻仍受到玄宗的重用。張洎深有感觸地說:“幸虧我沒有靠山啊!”
“靠山”一詞,從此流傳下來。
俗語四 吃 定 心 丸
“定心丸”本為明代軍隊中的必備之藥。明朝茅元儀所輯《武備志》中記載的“定心丸”配方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黃、辰砂各等份,母丁洋減半。”把這幾味藥合煉為丸,其功效可抗菌防腐、止痛消毒、安心定神,故起名為“定心丸”。凡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傷員們都要吃這種“定心丸”。
后來,有些傷員轉(zhuǎn)回老家養(yǎng)傷養(yǎng)病,就把軍中這種“吃定心丸”的口語帶回了家鄉(xiāng),凡遇到心中有底數(shù)的事情,就借用“吃定心丸”一語來比喻。
俗語五 千里送鵝毛
唐貞觀年間,回紇使臣緬伯高,遵照國王命令,帶著珍珠寶物向唐朝進貢,同時還帶了一只他們認為世間稀有的白天鵝。
白天鵝十分美麗可愛,緬伯高親自用籠子裝著護送。到了湖北沔陽,他發(fā)覺天鵝非常口渴,便放它到湖里喝水,一不小心天鵝展翅高飛了,倉促間,緬伯高只抓得一片鵝毛。這如何是好呢?想來想去,只好硬著頭皮,把鵝毛用絲緞包裹好,并附上詩一首,送給唐太宗。詩云:“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湖失寶,倒地哭號號。上復(fù)唐天子,請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p>
唐太宗看了詩,見來使的思想負擔很重,便安撫一番,同時把天鵝毛誠懇地收下,回送一些中原特產(chǎn),緬伯高這才轉(zhuǎn)憂為喜。他高興地把答禮帶了回去,還在回紇王面前大贊唐朝……
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便成為我國民間流行的口頭禪了。
(木木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