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琰婷 陳 暉 伍 毅 鄔建明 賀成囧
齲病是繼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重點防治的第三大疾病,是多種口腔疾病的啟動因素,若不得到及時的治療和控制,病情可進展導致牙齒喪失,還可并發(fā)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炎性疾病。齲齒及病情進展后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外表美觀等產生巨大影響,同時刺激根管神經產生劇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且其繼發(fā)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致成或增加患關節(jié)炎、心內膜炎、慢性腎病和多種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的風險,齲病一旦發(fā)生即不可逆,故齲病應以預防為主。精神分裂癥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維持治療,該藥物對人體多個系統(tǒng)均有影響,臨床上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導致嚴重齲齒的病人非常多見,已有報道顯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者齲齒的發(fā)生率和嚴重度均遠高于不服藥人群,且同服藥時間呈正相關[2]。膽堿能受體和腎上腺素能受體在涎腺細胞上的分布相當豐富[3],會對唾液分泌產生影響,大多抗精神病藥物都對這2個受體有作用,其對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可對唾液產生影響。目前國內外在精神科藥物對口腔環(huán)境影響上的研究均很少,而唾液作為牙齒的外環(huán)境,與齲齒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是影響齲病的重要因素。唾液的量和質發(fā)生變化時均可影響齲患率。本研究聯合上海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口腔預防科,通過采集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者的唾液,測定其分泌量,并分析其齲病發(fā)生因素的變化(唾液F-濃度、唾液流速、唾液pH值),旨在通過對其唾液進行醫(yī)學化驗,以研究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齲齒發(fā)生因素的影響,并同健康人群作對照,提出合理的干預方法。
1.1 對象 以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上海市楊浦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服藥組入組標準:①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年齡25~45歲,平均年齡(38.66±6.54)歲;③單一服用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或阿立哌唑,服藥持續(xù)時間12個月以上;④病程和住院服藥時間均一年以上;⑤排除對唾液有影響的疾?。喝缟岣駛惥C合征、糖尿病、腮腺病、放射治療中的患者等;⑥排除口腔檢查不合作者;⑦患者和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在符合入組標準患者中按不同服藥種類隨機抽取各20例,共80例。對照組:隨機抽取本地社區(qū)健康人群40例。入組標準:①年齡25~45歲,平均年齡(36.05±7.49)歲;②排除對唾液有影響的疾?。喝缟岣駛惥C合征、糖尿病、腮腺病、放射治療中的患者等;③排除口腔檢查不合作者;④本人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共計120名入組者全部統(tǒng)一用佳潔士草本水晶牙膏刷牙2周后再留取唾液樣本。兩組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875,P>0.05)。本研究獲得上海市楊浦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被試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唾液收集與保存 清晨刷牙及進食前,用蒸餾水漱口后收集唾液。收集時,受測者放松心情,正座于椅子上,停止吞咽動作,嘴唇自然閉合,將唾液累積于口底,每60秒將唾液吐出,直到收集結束,共3分鐘。收集的唾液保存于4℃,以保溫冰桶放置,于收集當天送至實驗室分析。每個病人間隔2周后再測第2次,求取平均值。
1.2.2 實驗室檢測 分析項目包括唾液流速記錄、唾液pH值測定(上海三愛思試劑有限公司,試三牌精密試紙)、唾液F-濃度測定(方法:配制標準濃度的F-濃度,取0.6ml標準溶液加0.4mlTISAB緩沖溶液 用F-選擇性電極和參比電極測定, 3分鐘后測定),測2次求取平均值。
2.1 兩組唾液F-濃度、流速及pH值比較 服藥組唾液F-濃度、流速及pH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87~10.863,P<0.05或0.01)。見表1。
表1 兩組唾液F-濃度、唾液流速及唾液pH值比較
2.2 服藥組唾液F-濃度、流速及pH值的相關性分析 服藥組唾液流速與唾液pH值呈正相關(r=0.459,P<0.05),流速與F-濃度負相關(r=-0.269,P<0.05 );pH值與F-濃度負相關(r=-0.204,P<0.05)。
2.3 對照組唾液F-濃度、流速及pH值的相關性分析 對照組唾液流速與唾液pH值呈正相關(r=0.574,P<0.05),流速與F-濃度呈負相關(r=-0.415,P<0.05);pH值與F-濃度負相關(r=-0.496,P<0.05)。
在精神科臨床工作中發(fā)現齲齒甚至多個失齒的患者人數眾多,齲齒對患者生活質量、軀體狀況都有影響,這是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問題,目前國內外在抗精神病藥物對口腔環(huán)境的影響上研究甚少,本研究探討抗精神病藥物對齲齒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的影響,為臨床精神科醫(yī)師用藥選擇提供參考,也為將來在精神??漆t(yī)院開展齲病預防工作提供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唾液流速、pH值以及F-濃度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提示與健康人群相比,服用抗精神病藥的患者存在唾液齲齒保護因子的缺陷。本研究認為,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均有抗膽堿能作用和抗α-腎上腺能的副作用[3-4],會導致腺體分泌減少,腮腺分泌減少的作用可使唾液的流速減低,這將降低唾液對口腔的清潔力,使唾液的抗菌能力和自凈能力減弱,增加齲齒的活躍度。本研究中服藥組唾液流速平均值(1.46±0.97)ml/min低于對照組(1.99±0.51)ml/min,與上述一致,說明抗精神病藥會使患者唾液分泌減少,這可能是導致服藥者齲齒多發(fā)和嚴重度更甚的主要原因。同時,口腔科學研究發(fā)現,唾液流速與唾液pH值呈正相關[5],流速減低后會使唾液的緩沖能力降低,導致pH值下降,增加齲齒的活躍度,唾液pH 值越低,患者齲齒發(fā)生率越高,齲齒數目越多,pH 值處于酸性范圍內時(即pH<7 時),齲齒發(fā)生率最高[1]。而本研究中服藥組平均pH值為(6.30±0.39),低于對照組的(7.09±0.34),服藥組的口腔環(huán)境趨于酸性化,使發(fā)生齲齒的風險增高。
本研究中服藥者唾液F-濃度低于對照組,考慮原因如下:①住院患者大多沒有良好且正確的刷牙習慣,甚至因為失齒過多而使刷牙成為“無牙可刷”,故不能使所使用的含氟牙膏發(fā)揮作用而使唾液F-濃度處于較低水平;②飲食結構原因,一般患者住院期間由醫(yī)院統(tǒng)一飲食,食譜比較單一、含氟飲食少可能都是導致服藥組F-濃度低于對照組的原因。因氟化物可以干擾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增強釉質對酸的抵抗作用,從而減緩或逆轉齲損過程[6],故當F-濃度處于低水平時口腔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得不到抑制,進而使齲齒的發(fā)生率增高。
正常情況下唾液流速與pH值呈正相關;流速與F-濃度呈負相關,進而pH值與F-濃度也呈負相關[5],本研究中對照組和服藥組結果均與此相符??梢?,對于服藥患者不僅要干預唾液的流速,也要在F-濃度的環(huán)節(jié)上予以改善,才能有效預防齲齒。
由于唾液流速、pH值和F-濃度均與齲齒發(fā)生密切相關,而唾液流速又能影響pH值的變化,服藥者可通過經常咀嚼木糖醇口香糖來增加唾液的分泌[7],進而保持良好的pH值,以降低齲齒的活躍度。必要時可規(guī)律給予人工唾液來改善唾液分泌不足的情況[8];其次由于唾液流速與F-濃度負相關,故也應注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干預,僅僅增加唾液流速還不夠,服藥人群還可通過適當增加食用含氟的食物,如動物性食品的骨、軟骨、肌腱,海魚,五谷類種子等[9]來補充氟離子,必要時可每隔3-6月使用氟化物(氟泡沫或氟凝膠)防齲, 同時應當關注住院患者的刷牙情況,加強教育和宣傳,培養(yǎng)良好的刷牙習慣;對患者家屬作宣傳,尋求家屬的協助。
本研究由于樣本量還不夠大 ,結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確信能完全代表實際所有住院患者人群的真實情況。故今后有待擴大樣本數量,豐富疾病病種及藥物種類,對抗精神病藥物對齲齒發(fā)生的影響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 汪雙喜,張輝.分析探討唾液pH值及個人生活行為習慣對患齲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14,9(25):41-42.
[2] 林新榕,林實,韓琴.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患者齲病情況[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09,18(6):513-516.
[3] 俞光巖,吳立玲.調控涎腺細胞分泌的受體及其信號轉導的研究進展[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9,12(19):381-384 .
[4] 沈漁邨.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836.
[5] 邊專,王松林.口腔生物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53.
[6] 許瓊莉,周娟.氟對牙齒健康的影響[J].醫(yī)學綜述,2014,20(17):3163-3165.
[7] 易敏,王小平,鐘濱.咀嚼麥芽糖醇口香糖對唾液流率及pH值的影響[J].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2,6(1):38-41.
[8] 劉天爽,程祥榮.人工唾液治療口干癥[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11(28):356-358.
[9] 胡德渝.口腔預防醫(yī)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