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 曹操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稱為“奸絕”。該書從政治、處世、用人及軍事斗爭等多個角度出色地塑造了曹操這一代雄才大略、精明能干的奸雄。
關鍵詞: 曹操 《三國演義》 奸賊 英雄
一、曹操其人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封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
公元174年(東漢熹平六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始入仕途。當時的東漢王朝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lián)u搖欲墜,董卓入朝作亂,豪強擁兵割據(jù)。曹操“散家財,合義兵”。①并在收編農民起義軍中壯大自己,然后挾持漢獻帝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占了政治優(yōu)勢。后,徐州擒殺呂布,官渡大敗袁紹,牢牢控制了北方。
在三國鼎立的前提下,曹操積極發(fā)展實力,力圖統(tǒng)一國家。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令求賢,大宴銅雀臺,收羅了一大批人才。他實施正確的農業(yè)政策,廣泛開展軍屯、民屯,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發(fā)展經(jīng)濟。在此基礎上,向蜀漢和東吳步步緊逼。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聯(lián)合孫權擊敗關羽。第二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于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陳壽《三國志》高度評價曹操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②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為復雜的,“奸雄”可以說是曹操比較突出的性格特征。
二、曹操的“奸”
毛宗崗評本中所說的“三絕”,其中第一絕“奸絕”便是曹操。在作品的第一回,曹操就表現(xiàn)出“奸”的一面。許邵因此稱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可謂一語中的。
曹操“奸”的一個重大表現(xiàn)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獻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陽。但到洛陽后卻發(fā)現(xiàn)“滿目皆是蒿草,”獻帝進退兩難。此時,曹操采納了謀士荀彧將漢獻帝接入許昌的建議。這樣,漢獻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權皆歸于曹操。朝廷大務,先稟曹操,然后封奏天子”。③
隨著勢力的壯大,曹操的行動由當初的隱蔽轉向放肆。“許田打圍”把曹操的奸詐與狂妄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許田打圍過程中,曹操用天子的寶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見了金鈚箭,誤認為是天子射中,都踴躍高呼“萬歲”。曹操竟“縱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④群臣大驚失色,而曹操卻神情自若。不將寶雕弓送還天子,竟自行懸?guī)АV链?,曹操的奸詐、野心表露無遺。
在用人方面,曹操更是“以權術相馭”的能手。這種權術是與一定的政治手腕結合在一起的。為了網(wǎng)羅人才,曹操一再打出“仁義”的大旗。在行刺董卓不成外逃后,曹操回家鄉(xiāng)豎起義旗,“上書‘忠義二字”,這是一面很有吸引力的旗子。沒過多久,“應募之士,如雨駢集”。⑤在籠絡人心方面,“釋私怨以明德于四?!笔呛艹R姷氖址?。作為一個有著極大政治野心的人物,曹操也具備這樣的氣度。
曾為袁紹書記、在討伐曹操的運動中慨然寫下“討曹檄文”的陳琳,盡數(shù)曹操之惡?!安僖娭?,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⑥當袁紹滅亡后,曹操不計前嫌,任命其為從事。陳琳于是走進曹營,為曹操歌功頌德。
從這些膾炙人口的事例中,可見曹操之奸非一般之奸詐,而是有著高超的智慧。
三、曹操的“雄”
東漢末年,社會動亂,群雄紛爭,曹操“名微而眾寡”,但他憑著強烈的進取心和權勢欲,以及雄才大略,一躍成為動亂時代的佼佼者,確立了“亂世奸雄”的地位。盡管曹操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他仍是當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作為一個政治家,要在群雄逐鹿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沒有遠大的目光和過人的膽識是不行的。曹操之所以能夠平群雄、一北方,就是因為他具有這樣的目光和膽識。曹操對人才非常重視,求賢若渴,極力搜羅,并加以重用。在他的麾下,有一大批優(yōu)秀的文臣武將替他運籌謀劃,拼死戰(zhàn)斗,使得曹操的勢力逐步擴大,最終削平了群雄、統(tǒng)一了北方。官渡之戰(zhàn)期間,“赤腳迎許攸”。以曹操當時貴為丞相的地位,對投誠自己的布衣謀士尚且如此,這種識才、愛才、重才之心,可見一斑。
曹操胸襟開闊、樂觀豁達?!鞍组T樓呂布殞命”一回中,曹操擒住張遼,本打算殺了他,但聽了劉、關的勸諫,馬上一改前態(tài),擲劍而笑,并“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坐”。關羽降漢不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曹操也不深究。官渡之戰(zhàn)后,發(fā)現(xiàn)大量“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曹操“命盡焚之,更不再問”,足見其開闊的胸懷和豁達的氣度。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還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在群雄逐鹿的時代,他徹底展現(xiàn)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才能。曹操治軍素以“軍法甚嚴”著稱,對百姓頗為愛護。宛城征張繡時,“割發(fā)代首”。攻打冀州,曹操號令三軍不得騷擾百姓,“如有殺人雞犬者,如殺人之罪”。平定冀州后,又下令盡免河北百姓當年租賦。這其中雖有偽善的一面,但更多的卻是愛民之舉,畢竟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曹操的機智在《三國演義》中可以與諸葛亮相提并論。就連魯迅也說,羅貫中“要寫曹操的奸,結果倒好像豪爽多智”?!板ш栐p死破呂布”、“安眾設伏破張劉”、“抹書間韓遂”、“望梅止渴”、“割須棄袍”等故事,無不體現(xiàn)了他過人的智慧。
曹操的指揮才能在《三國演義》中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在削平群雄的大小戰(zhàn)斗中,曹操總是指揮若定,勝不驕,敗不餒,屢出奇計,或轉敗為勝,或化險為夷。
曹操多年征戰(zhàn),不避箭矢,常常親自領兵上陣。身先士卒,激勵全軍將士莫不死戰(zhàn),最終削平群雄,統(tǒng)一北方。
四、結語
曹操在我國古典小說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價值和地位。他的雄才大略和奸詐狡猾有機融為一體。一方面,他是一個“大奸大詐”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他是一個知人善任、不計前嫌、極富領導才能與作戰(zhàn)方略的軍事家。所以說曹操是一個雄才大略、精明干練的奸雄,是奸賊,也是英雄。
注釋:
①三國演義.第五回,第13頁.
②三國演義魏書.第55頁.
③三國演義.第十四回,第42頁.
④三國演義.第二十四回,第62頁.
⑤三國演義.第五回,第13頁.
⑥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第68頁.
參考文獻:
[1]羅貫中.三國演義.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95.
[3]陳壽.三國志.岳麓書社出版,2002.
[4]社會科學戰(zhàn)線編輯部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叢.
[5]白壽彝.中國通史.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6]陳雪良.《三國演義》作者對我說.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