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楊宇勃
“刺頭”張波
文_本刊記者 楊宇勃
因為他的“發(fā)難”,包括佛山市禪城區(qū)政府在內的23個政府部門因沒有限期履行法律責任,而被認定違法,為此佛山市政府曾專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此后他在佛山小有名氣。也因為一次舉報35個職能部門,并申請公開“三公”消費、收費許可、機構編制等信息,他被有關部門認為是當?shù)氐摹按填^”,被媒體稱為廣州“民告官”第一人。
舉報十余年來,他先后向有關部門發(fā)起了600多起投訴,近300多起政府信息公開申請,300多起行政復議申請。“可以這樣講,2009~2011年期間,整個東莞市的行政復議,特別是因要求政府信息公開所發(fā)出的行政復議,基本上都是與我有關的,那個時候,在東莞基本上只有我一個人在做?!睆埐▽Ρ究浾哒f。
張波是湖南懷化人,身為侗族人的他,既有少數(shù)名族豪爽、干練的處事作風,也有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的魄力。不喜歡妥協(xié)的他,曾因領結婚證被多收2元,向當?shù)匚飪r局舉報,罰了民政局2.3萬元;因到當?shù)毓ど叹植樵兤髽I(yè)登記資料,被收5元檢索費和0.3元復印費,他向法院起訴其行為違法并勝訴。在采訪中,張波對此也直言不諱:“我自認為,我的骨子里有湖南人那種不肯認輸?shù)?,不怕事的風格,如今走上這條路也與之有關。”
在廣州地鐵站口,記者見到了張波,這個32歲的湖南漢子看起來精神抖擻,他個不高,身材微胖,說起話來語速很快,但擲地有聲,有時候還會調侃幾句。記者得知,這個湘西大山走出來的青年至今依然沒有一份固定的職業(yè),“告官”似乎成了他的主業(yè)。
2000年,原本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他,因為父親做生意虧損,選擇了去東莞打工,后與同學合伙開辦了一家加工廠,卻因為經(jīng)營問題而關閉。也正是在東莞的經(jīng)歷,塑造了他“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處事風格。2005年,在東莞工廠打工的張波,向信息產(chǎn)業(yè)部(2008年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和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投訴中國移動亂收費,事后,他獲得了一些賠償。此后,張波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監(jiān)督有關部門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其中涉及服裝、快遞、賣場、銀行等多個領域。
2008年,張波曾經(jīng)起訴過東莞市工商局,當時他有些害怕,擔心他們通過社保記錄找到自己的工作單位,給單位施加壓力。張波的擔憂并不是沒有依據(jù),此前,佛山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他住處所在的村委會的。
2011年,由于廠子經(jīng)營出了問題,張波去了佛山,在一家臺資企業(yè)做采購,次年2月,他走上了職業(yè)“告官路”。張波告訴記者,目前,他的經(jīng)濟來源主要靠舉報或打官司的賠償,對于這種收益途徑,他并不回避?!斑@些年,有人質疑我的行為是為了錢,但這個觀點并不完整,我若不索賠,我便不能繼續(xù)走下去了?!?/p>
采訪中,行政復議被張波多次提及,看得出來,他對于行政復議的效力十分看好,行政復議也成為他維權的“殺手锏”。然而,有的時候,行政復議似乎很難解決問題,有些機關會故意找借口推辭,甚至置之不理。實在沒辦法的話,張波就會起訴?!皟H2013年,我和城管部門打官司就有十幾起。從2008年至今,我告官的次數(shù)早已上千起了?!睆埐ㄐχ嬖V記者,如今他上法庭已經(jīng)毫不畏懼了,都習慣了,好多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
2011年的時候,在佛山打工的張波,曾起訴過佛山市人社局。在應訴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佛山市人社局工作人員所駕駛的公車很可能超標,于是就想查一查“三公”經(jīng)費使用問題。隨后,他給佛山市當?shù)?2個部門發(fā)了行政復議,要求公開“三公”經(jīng)費。其中包括宗教管理局、科技局、審計局、食品藥品監(jiān)督局等。隨后,有23個部門公開了“三公”經(jīng)費?!敖?jīng)過這件事后,現(xiàn)在佛山市的‘三公’經(jīng)費使用透明了很多,不少單位網(wǎng)站上也有了‘三公’經(jīng)費的公開信息?!贝撕?,張波依然緊盯“三公”經(jīng)費,還向廣州番禺區(qū)質監(jiān)局、肇慶質監(jiān)局、佛山市南海區(qū)質監(jiān)局等申請公開“三公”。
長期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張波有時也會感到很被動,但是,面對困難,他的辦法就是繼續(xù)往上“捅”,“有的部門不公開‘三公’經(jīng)費,我就起訴他們……我會繼續(xù)堅持下去,想方設法促成他們公開‘三公’經(jīng)費?!?/p>
除了繼續(xù)舉報外,張波也會借助媒體的力量?!懊襟w一般情況下很支持我的工作,而且媒體一報道,就好辦了。”然而,他也對記者坦言,“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后來,雖然做過一些監(jiān)督‘三公’的事,但是,只是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做,并沒有批量化地申請……批量化地做壓力會很大?!?/p>
監(jiān)督“三公”經(jīng)費需要耐心,更需要技巧,如今,張波總結出了一些方法。比如,他會首先確定做關于某問題的信息公開,這個問題的確定往往會和國家出臺的某項政策,或者某個部門的某種過失行為有關;然后,他會有針對性地搜集相關法律依據(jù),分析如何開展工作可以取得一個最優(yōu)效果,同時,他也會分析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分析如何化解。
“考慮好這些事情后,我就會給相關部門發(fā)申請,如果他們不公開,我會想進一步的解決途徑,總之我不會放棄?!睆埐ǜ嬖V記者,一般情況下,行政機關每年的三月份之前,會做政府信息公開的前一年報表,表中包括公開了哪些信息,沒有公開哪些,有沒有因為沒公開被起訴、復議,處理的結果如何……“這些信息都直接與他們的考評掛鉤,所以這塊是他們最害怕的?!?/p>
張波告訴記者,之所以關注違建,是因為城管被他“盯上了”?!坝幸淮位睾侠霞业臅r候,我在廣州火車站看見幾位城管在查小販,結果城管將小販賣的飯沒收后,倒在地上踩,我就看不過去,畢竟是糧食,為什么要去踩?”于是,他就拍了張照片發(fā)在微博上,惹來了很多網(wǎng)友的圍觀。從那時候起,張波對城管的印象就開始改變。
一件事情讓張波找到了機會。2012年的一天,張波在廣州市海珠區(qū)某工商所發(fā)現(xiàn),一輛私人牌照車輛停在一處專門搭建的雨棚里面,而這個工商所的大門處,更有工商部門私自用水泥堆砌的斜坡,占據(jù)了街道,影響行人通行。
按照廣州的地方法律規(guī)定,這處斜坡雨棚屬于違法建設。于是,張波就去城管部門舉報,然而,三四個月過去了都沒有回應。無奈之下,2013年年初,張波就向海珠區(qū)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沒過多久,城管部門便對張波說他們會調查處理的?!爸螅ど趟ぷ魅藛T給我打電話,一邊和我攀老鄉(xiāng)關系,一邊說送我一套價值不菲的茶具,想讓我撤銷投訴?!睆埐ㄐχ鴮τ浾哒f,“我原本就不會接受,結果竟然忘記我的手機是有自動錄音功能的。”
“我心里很氣憤,城管久久不辦結舉報也就罷了,竟然還將我的投訴信息給泄露出去了。于是我向海珠區(qū)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請求確定城管不依法查處違建的行為違法。然而,海珠區(qū)政府以我不是直接利害人為由,不受理行政復議。”于是張波就通過廣州市法制辦請求市政府責令廣州市海珠區(qū)政府受理他的行政復議申請,市政府同意后,海珠區(qū)政府還是不予支持他的復議訴求。“不支持我,我就把他們起訴到法院,這樣一起訴,城管對工商局的違法建筑就馬上立案了,可官司打到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后,法院判定城管已經(jīng)對違建立案了,由于沒有法律規(guī)定城管必須回答我,所以就駁回了我的起訴。這個案件,我肯定還要向省高級人民法院進一步上訴?!睆埐ǜ嬖V記者,最后城管將雨棚拆除了,也書面告知他了。
2013年5月,張波又發(fā)現(xiàn)廣州市城管綜合執(zhí)法局海珠分局將已經(jīng)建成的陽臺圍起來做廁所,所以他就到規(guī)劃部門查看該行為是否報批,結果發(fā)現(xiàn)未獲報批。于是他認為該辦公樓存在違建行為,就將這件事發(fā)到了微博上。
《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二款明確規(guī)定,已經(jīng)竣工的工程再將陽臺封閉起來就是違法建設,于是張波認定城管將陽臺封閉起來做廁所就是違建。于是,他首先向城管舉報,然而效果并不明顯。后來,他聯(lián)系了《南方日報》記者,第二天,媒體刊登出這則報道之后,城管迫于壓力,當天下午就將該廁所拆除了。城管隨后將處理結果電話告知了張波,第二天他悄悄去現(xiàn)場一看,果然拆了。
與城管周旋,需要耐心,更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我會注意看他們的神色,然后猜想他的內心活動,以便采取方式應對,所以和他們交涉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別讓他們知道自己住哪里,免得給房東找麻煩。”張波坦言,這些年雖然有成功,但是他自己也招致了不少麻煩?!拔抑白≡诤V閰^(qū),結果被他們逼得搬到荔灣區(qū)了。我的房東告訴我:你得罪了政府部門,我沒辦法,如果不讓你走,那么就會認定我的房子是違建?,F(xiàn)如今老城區(qū)的房子,多多少少都有些違建,只是他們想以此為借口趕我走罷了?!睆埐ūг沟?,這是他第一次搬家,“我不是一個無理取鬧的人,我只是感覺他們做得離譜了,把我給逼的?!?/p>
在做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方面,張波可謂小有名氣。有的時候,他也會告訴朋友如何進行信息公開、行政復議,其中也涉及在這一過程中如何保護自己……
“這些年都是我一個人在做這些事情,有時候感覺好累,但是這些事得有人來做。海珠城管每次和我打官司的時候,都說我扮演的是一個衛(wèi)道士的角色?!壁w波笑著說,“作為一個老百姓,生活在這個城市,如果我感受不到法律賦予的尊嚴的時候,特別對一些法院的判決無法理解的時候,我就會用我的方式對一些事進行質疑、抗議?!?/p>
這些年的經(jīng)歷,令張波身心疲憊。這些年,他幾乎都是凌晨兩點鐘才睡覺,早晨八點鐘起床,然后就去法院立案,同時還會上網(wǎng)瀏覽一些信息,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一旦發(fā)現(xiàn)哪個部門有問題,就會有行動。張波告訴記者,最近他正在向廣州市黃埔區(qū)物價局“發(fā)難”。
除了“找茬”之外,張波也會去思考法制建設方面的問題。2014年3月份,張波給廣州市法制辦寫了一封大約30張紙的《致廣州市法制辦的公開建議》的萬言書,里面涉及自己關于廣州法制的看法,涵蓋了他所經(jīng)歷的區(qū)級行政機關的違規(guī)行為,一些其他地區(qū)會支持自己而廣州地區(qū)不支持的案例……兩三個月過去了,終于等到了答復,但答復幾乎全是些互相勉勵的客套話。
在談到家人時,張波說:“我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他們最多以為我就是買個東西投訴一下……有的時候,我很討厭一些行政機關動不動就將我的行政復議書、判決書往老家寄。這些事,我不想讓他們知道,怕他們擔心?!泵看萎敿依锶耸盏竭@些材料時,張波的父親就會打電話詢問,而對于家里人的質疑,張波總是敷衍幾句。
“對于一些單位的處理結果,我不滿意時,就會繼續(xù)舉報,一直到他們‘痛了’為止。除非有的時候家里人給我施加壓力,否則我就不會停?!睆埐ㄐχf,這些年的舉報,使得一些單位開始注意自己了。廣州市某單位中心的工作人員曾當面對張波說,為了對付他,他們專門增加了幾個編制,而增加的這幾個編制,主要負責處理張波的材料。
由于職業(yè)需要,張波也在補充自己的法律知識?!拔視ゲ槟硞€行政機關自己出臺的行政法規(guī)有哪些,如果覺得哪條有用,我就會把它記在本子上,這樣便于記憶,有的時候要拼命記這些東西?!睆?009年開始,無論多忙,張波每天都要花費半個小時看法律方面的書籍,其中有關于食品安全的,有關于城市管理的,也有信息公開方面的……
談及這些年走過的路,張波說:“如果可以重來的話,我不會選擇這條路,走上這條路后,我是不快樂的,做這種事情得罪的人多……我喜歡看電視劇《包青天》,因為只有看著它,我才相信世界上終有法理澄清的一天……不然我就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