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鳳
摘 要: 縱觀我國的話劇歷史,曹禺的《雷雨》是中國話劇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不論從故事的悲劇性、悲劇的構(gòu)成還是戲劇中人物形象的悲劇性上來看,《雷雨》都是徹底的悲劇,具有深刻的悲劇意蘊和豐富的歷史、社會內(nèi)涵,其突出的戲劇藝術(shù)和悲劇感染力為中國的話劇史作出了突出貢獻。
關(guān)鍵詞: 《雷雨》 人物性格 悲劇結(jié)構(gòu) 悲劇意蘊
1.概述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劇,故事是以上世紀二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為背景,通過一個大封建資本家周樸園的家庭及周、魯兩家錯綜復(fù)雜的矛盾沖突的刻畫,揭露了一系列社會和家庭的悲劇,成功地塑造了周樸園、周萍,以及魯侍萍、蘩漪等悲劇人物形象,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悲劇。大師李健吾稱之為“一處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zhì)的長劇”?!独子辍窂V泛地吸收了古希臘戲劇的“命運悲劇”、莎士比亞戲劇的“性格悲劇”、易卜生戲劇的“社會戲劇”的合理因素并將之成功有機融合,將幾個家庭幾代人的恩怨和命運交織在這些人不斷地掙扎和掙扎中的絕望中。
悲劇的美學(xué)意義在于激發(fā)人心靈與作者的共鳴,阿瑟·密勒認為:“悲劇之所以被稱為是一種更令人意氣風發(fā)的意識,是因為它們是我們察覺到任務(wù)原本可以達到卻沒有達到的境地。因而悲劇是和對人類包郵某種適當?shù)南M植婚_的。”悲劇之所以吸引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的再度加工,這都源于人們的體驗及對理想的期望。從廣義上來說,任何求之不得,事與愿違的逝去都可以稱之為悲劇,在故事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上,黑格爾更充分強調(diào)了悲劇性格的重要意義。
2.人物的悲劇性格
曹禺的《雷雨》是中國新話劇走向成熟的標志性作品,其深邃的內(nèi)涵、圓熟的技巧一直被后來人津津樂道并奉為經(jīng)典。《雷雨》中有八個突出的戲劇人物,其中女主人蘩漪歷來是最被關(guān)注的,她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悲劇人物,作者曹禺也稱其性格最具有“雷雨”的,也是他刻畫的最具特色和最鮮明的人物。
在歷史上,女性形象往往都是被侮辱和欺壓的對象,都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品而存在的,往往是被忽略的。直到19世紀中葉,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她們開始作為獨立的個體站在社會的舞臺上?!独子辍分械霓冷艟褪沁@樣女子的典型例子,雖然最后她的生活以悲劇結(jié)局,但是在整部劇中她所表現(xiàn)出的思想和行為上的覺醒都值得我們關(guān)注。
蘩漪是個牢籠中的女子,是個如暴風驟雨的女子,她在命運和愛情之前努力掙扎,雖然最后傷痕累累;她竭盡全力維護那畸形的愛戀,卻無法堅持自己;她拒絕和周樸園給她的藥,卻僵持不過吞下那一碗碗苦水,麻痹她的軀體和靈魂。
蘩漪的悲劇在于她走進了不應(yīng)該走進的門,愛了不應(yīng)該愛的人,將亂倫的愛情看做自己的救命草,放棄了真正能擺脫現(xiàn)狀的反抗??傊?,繁漪作為悲劇人物,其性格對她的生命活動有著直接影響,甚至能夠?qū)τ趬阂?、窒息、毀滅悲劇人物的生命激情起到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正因為繁漪的雷雨性格和狹隘心理,使她成為全劇的主導(dǎo)性人物,引導(dǎo)戲劇沖突和人物關(guān)系的矛盾,并把戲劇沖突推向悲劇的高潮。錢谷融先生認為:繁漪不但有雷雨的性格,而且是有獨特性的雷雨性格,她本人就簡直是“雷雨”的化身。繁漪操縱著全劇,成為整個劇本的動力,牽制著劇中人物:她死命地拖住周萍不讓他離開周公館;她把魯侍萍招來周公館;最后在周萍與四鳳將要一同出走時,又是她叫來周樸園,揭出難堪的事實真相,了結(jié)了這個悲劇,葬送了這個家庭?!独子辍愤@曲悲劇,是在繁漪的性格力量的推動下一手制導(dǎo)完成的。
另外一個為了擺脫命運的折磨而不斷與命運斗爭的女人是魯侍萍,她沒有蘩漪“雷雨”般的性格,然而她的沉默讓我們不敢同樣沉默地模式命運。她三十年未見大兒子,三十年帶著魯大海兩次下嫁給別人,生了四鳳卻不想四鳳去侍奉拋棄她的周樸園,更不料四鳳竟與她自己同母異父的哥哥還懷上了他的孩子。她知道這一切的真相卻無力開口說出一個字,這殘酷的現(xiàn)實像一顆顆大雷炸開。漫天的雨代替了她所有的淚,她失去了三十年未見的親兒子,失去了最疼愛的女兒四鳳。這也許就是命運的安排。侍萍悲劇的人生沉痛地敲擊著《雷雨》悲劇的喪鐘:將最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她作為一個舊時代的婦女,她將自己撕碎一般給丈夫,給兒女,她一直默默無私地為他人奉獻著,她命運的悲劇性讓生命這汪純潔的泉水枯竭了。
一手造成這悲劇的人就是周家老爺周樸園。他禁錮著蘩漪的身體和精神,麻痹著她的思想和靈魂;他一直用著侍萍當初用的家具,保持著她當年的習(xí)慣,保存著她的照片,懷念著她,卻在四目相望的那一刻想要用錢來收買侍萍的人心。不知道是什么讓他變成這個樣子,他面不改色地讓雙手上染滿工人的鮮血,他威嚴的形象常常讓孩子們心驚膽戰(zhàn),但是他自己的內(nèi)心是什么樣的呢?也許他自己也看不清了。
周樸園的性格是復(fù)雜的,性格中的幾個方面是時常處于矛盾對立的狀態(tài)。在《雷雨》中最能表現(xiàn)周樸園性格的復(fù)雜性的是他與魯侍萍的沖突,在潛意識中,他無法忘記侍萍,本能和良知在他的內(nèi)心中發(fā)生著強烈的碰撞。當他和侍萍相認的時候,本能上他想與侍萍相認,但是他的理智和社會地位阻止了他這一決定。因為一旦他與侍萍相認,周樸園的社會地位、名譽權(quán)威都將失去,他不想失去這“來之不易”的一切,但片面地給他冠以薄情寡義的頭銜顯然是有失公允的,畢竟他在三十年間還在以各種方式懷念著侍萍。
在周樸園對待魯大海的事件上,我們要從兩方面看這一問題:一方面,他壓榨工人的血汗,雙手沾滿了工人的鮮血,另一方面,在周樸園年輕的時候,他也對西方的民主、自由有過大膽的追求,他沖破家庭的桎梏與侍萍同居,向封建大家庭宣戰(zhàn),但是在面對強大的命運和現(xiàn)實的時候,他動搖了,失敗了。
周樸園這一人物形象的最可悲之處在于他不敢向壓抑、摧殘他的社會發(fā)起挑戰(zhàn),而是在不斷的折磨中退讓、妥協(xié)。在三十年黑暗制度的折磨中,從三十年前他趕走即將臨產(chǎn)的侍萍的時候,他開始變得腐壞,性格變得扭曲和畸形。但是曹禺并沒有將周樸園推向極端,而是將他歸為偽善,讓讀者能在他黑暗的性格中看到一絲閃亮,也使一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周樸園的悲劇人生讓我們看到了那種可怕的、強大的封建勢力是如何壓抑正常的人性,使人性變得扭曲和畸形的。
如果說周樸園的深處有著一種隱忍的人生哲學(xué),他將一切都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話,那么蘩漪的生命則是像火一樣燃燒到白熱,雖然短促,但是在一瞬釋放出極大的光和熱,在化成的這朵絢麗的花消失的時候,她的生命隨之灰飛煙滅。
3.悲劇故事的結(jié)構(gòu)和意蘊
曹禺在故事設(shè)計上,吸取了英國戲劇創(chuàng)作流行的“三一律”的原則,組織《雷雨》的情節(jié)。劇本在四幕中,一天的時間、兩個場景內(nèi)集中展開了周魯兩家三十余年的矛盾糾葛,以一系列人物為扭點展開故事,極端、復(fù)雜、緊張的矛盾沖突在一個個錯綜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網(wǎng)中展開,這一人物交糅雜錯的關(guān)系愈演愈烈,在一瞬間這個家、這八個主要人物一下子陷入泥淖,導(dǎo)致了劇中人物無一例外的悲劇結(jié)局,展示了作品嚴禁而精湛的戲劇結(jié)構(gòu)技巧。
在曹禺設(shè)計的這一結(jié)構(gòu)中,每一個人物都在推動著悲劇的發(fā)展,他們制造著悲劇又是悲劇結(jié)果的承受者?!独子辍芬援惒始姵实膽騽_突展現(xiàn)悲劇的進程,打破了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二元結(jié)構(gòu),用一種嶄新的視角深入解讀了戲劇的模式,使戲劇的結(jié)構(gòu)形式走向了多樣化。
曹禺的《雷雨》的悲劇根源絕不是單一的,它是作者現(xiàn)實生活的演化,是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xiàn)實的展現(xiàn),這并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也不僅僅是人物性格的悲劇,更是命運的悲劇。我們在理解《雷雨》的悲劇意蘊時,不能單單從命運悲劇、性格悲劇或社會悲劇的角度來看,更要綜合這幾種悲劇一起看才能更深刻、更細致地理解《雷雨》的悲劇意蘊。
參考文獻:
[1]曹禺.曹禺論創(chuàng)作.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2]曹禺.雷雨·序.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4.
[3]斯馬特.悲劇.朱光潛.悲劇心理學(xué).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4]亞里士多德.詩學(xué).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5]朱光潛.悲劇心理學(xué).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