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平
摘 要:紫砂壺作為宜興特有的工藝品,在紫砂作品中以“竹”為題材也非常普遍,在宜興制作竹藝紫砂器的高手大有人在。呂堯臣的竹爐茶具,仿宋人杜小山“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之意境。高級工藝美術師何道洪的十六竹壺,壺身用十六支老竹圍捆成型,竹節(jié)參差、刻畫細膩。還有陳鳴遠的竹筍水盂蔣蓉大師的竹節(jié)筆筒;顧紹培大師的高風亮節(jié)壺,都是在值得我們學習的。
關鍵詞:紫砂器;君子之風壺;創(chuàng)作;竹
1 前言
紫砂壺作為宜興特有的工藝品,在紫砂作品中以“竹”為題材也非常普遍,在宜興制作竹藝紫砂器的高手大有人在。呂堯臣的竹爐茶具,仿宋人杜小山“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之意境。高級工藝美術師何道洪的十六竹壺,壺身用十六支老竹圍捆成型,竹節(jié)參差、刻畫細膩。還有陳鳴遠的竹筍水盂蔣蓉大師的竹節(jié)筆筒;顧紹培大師的高風亮節(jié)壺,都是在值得我們學習的。
宜興紫砂文化自聞名以來,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中華歷史上更是一朵獨一無二的奇葩。宜興地處江南水鄉(xiāng)人文薈萃之地,所生產的紫砂器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文化氣質。
經過歷代藝人的薪火相傳,紫砂壺大致可以分為:光器、花器與筋瓤器。
花器作為宜興紫砂的一個重要門類,是對動植物自然形態(tài)的真實寫照,更具親切感與真實感。宜興盛產毛竹,有“竹的海洋”之美譽。在人們的眼里,竹子的空心象征虛心好學;它又有節(jié),象征著有節(jié)操再加上竹子形態(tài)秀美、亭亭玉立、臨風搖曳,楚楚動人,若再有月影粉墻,則更有詩情畫意了,故竹歷來為人們所喜愛,晉代的王子猷就曾指著竹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也曾有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2 《君子之風》壺的創(chuàng)作經歷
筆者對竹貨壺也頗為喜愛,常到竹林中,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與竹的清新,置身其中,喧鬧與塵囂為竹子的平靜所摒棄,浮躁與虛乏被竹子的清新所消解,心中不覺清明了許多。竹林歸來,竹林的清新久揮不去,終覺紫砂遠離華貴富麗的品性與竹擺脫塵世紛雜似有相通之處,便創(chuàng)作了“君子之風”壺。此壺采用黃龍山原礦(下轉第74頁)清水泥,以一段經過抽象處理的橫臥的竹為壺身,嘴、鈕、把均以竹節(jié)為主要內容,壺鈕雖為一斷竹,但清秀挺拔之中透出了勃勃生機,頓覺瀟灑飄逸。大小適宜的壺身與恰到好處的搭配使此壺樸素中略帶秀氣,清秀中暗含古拙,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氣韻生動、形神皆備。雖源于生活,同時也高于生活。
3 結語
宜興紫砂,在歷代藝人手把手的傳遞中,得以彰顯其本色,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中,保存其精髓,傳承其意旨,才是我們這代人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