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偉
要說時下最熱門的審美符號,“小清新”無疑是一個。網(wǎng)上網(wǎng)下,隨處可見小清新,無人不知小清新,有80后處皆有小清新。以至于還產(chǎn)生了另一個群體——“最煩小清新”。
什么是小清新?很難給出一個完整定義。歲月靜好、45度天空、白色棉裙、帆布鞋、LOMO相機、腳丫特寫……是其外在具象,體現(xiàn)了簡單、天真、與世無爭的姿態(tài)。而一個只可意會的“小”字,一則表明它是年輕人的專屬,一則標志它是小眾的、低調的甚至自我的。
“《董小姐》火了,可是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2012年都開始聽宋冬野了,到現(xiàn)在人人都聽宋冬野,本來一個屬于自己的東西被人發(fā)現(xiàn)了,我不喜歡我喜歡的東西被別人喜歡……”這或許可以體現(xiàn)一些小清新們看世界的獨特姿態(tài)。
“小清新至少毀了兩個作家,一個是村上春樹,一個是張愛玲;至少毀了兩個家居用品店,一個是宜家,一個是無印良品;至少毀了兩件物什,一個是單反,一個是帆布鞋……”這大概可以反映一些“最煩小清新”們的復雜心情。
事實上,無論小清新還是“最煩小清新”,追求的都是某種專屬“清新”,都不希望自己的“清新”被大眾化、通俗化乃至庸俗化。許多“最煩小清新”往往脫胎于小清新,因為見不得自己喜愛的事物被程式化而站到了事情的對立面。然而,在追求獨特與小眾上,兩者又有什么本質不同?
在小清新的世界里,生活中的壓力種種遁形了,零碎的情感和生活感悟,代替了對真實社會的感知。其背后則是社會轉型期年輕一代的特定境遇,由于社會變遷,從求學、就業(yè)到成家,他們都面臨著更多壓力。通過小清新的形式,他們尋找安頓身心、讓自己放松的方式,并以此實現(xiàn)對生活的一種“柔軟反擊”。
小清新的流行,當然體現(xiàn)了年輕人對個性的追求。只是,受制于各種現(xiàn)實因素,尤其是生活經(jīng)歷、文化水平的制約,許多人對個性的認識止于表層。有時候,追求個性卻變成了盲目模仿,最終失去自我,也讓“個性”變得千篇一律。就此而言,一些都市小清新們的白色棉裙,與鄉(xiāng)村“非主流”少年們的濃妝彩發(fā),在理解個性方面并無二致。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小清新并非年輕人的專利,呈現(xiàn)出異化、標簽化的趨勢?!靶鄙?5度角”的觀望姿態(tài)下,視角比視野更重要,細節(jié)比整體更奪目,自我比社會更迷人……一些作品遭受質疑,就在于只有私人化的情感,沒有觀照現(xiàn)實的情懷;一些討論變得“一地雞毛”,就因為只有個人好惡,沒有價值判斷。失去了時空坐標,抽掉了歷史厚重,某些“知識分子”成了“姿勢分子”,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另類小清新?
寫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米蘭·昆德拉說過,“我們每個人都生存在自我與現(xiàn)實的對立之中,我們都需要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自我”。與文青、憤青、小資一樣,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小清新終歸會走向歷史。但它所依托的現(xiàn)實背景、所展現(xiàn)的個性追求、所表達的觀望姿態(tài),卻是值得我們認真面對、長久思之的?!鰁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