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次在書店里,我和我的幾個朋友在選書,看見一本打著自己的名字但是卻完全和我沒有關系的書擺在桌面上,我好奇地拿起來看。
然后我身邊的兩個女人,用鄙夷的目光和嘲笑的口氣,也拿起了這本書,說:“哎喲,又是郭敬明,看見他的名字我就好想吐?!?/p>
那個時候,我有點想摘下自己的墨鏡和帽子,不知道她看見我本人會不會更想吐。
2 我們每一次聽見自己從來不知道的事情,或者驚訝的事情,第一反應都是:“真的啊?”
但是我們很少會說:“假的啊?”
無論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或者對方說的話有多么的不符合邏輯,我們心里都會在第一時間悄悄認定了那樣的事實,就是:真的嗎?
然后我們就轉述給下面一個人,中間記不清楚的細節(jié),就自己憑借想象去填補。然后再次聽見別人說:真的???
3 遇見過這樣的情況:在喧鬧的場合,KTV或者夜店,新認識的朋友彼此聊起來,發(fā)現(xiàn)他也認識自己的好朋友,在寒暄幾句之后,卻突然聽到類似“不過他背后卻不是這么說你的哦”或者“他這樣和你說的嗎”之類的話。
那一瞬間第一直覺就是“為什么我的朋友會這樣”,而不是“他在說謊,我的朋友怎么會這樣”。
4 人越成長,內心就會慢慢地開始封閉吧。
像是曾經隨便玩耍的操場,慢慢地扯起了鐵絲網?;牟菰诶锩嫠烈馍L,而人們在外圍來來往往,不得入內。
黃昏過去。黎明過去。飛鳥過去。白云過去。
那樣寂靜而又龐大的一個操場。
中央站著幼小的一個自己,孤單地拍著皮球,或者搭起積木。
5 年輕時候的自己,活在喜歡偶像的世界里。而漸漸地長大,卻開始想知道,偶像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里。
蔡康永說,其實偶像都是一群被寵壞了的漂亮小孩,他們使用著昂貴的玩具,他們不用做苦力的工作,他們被所有人寵愛,他們穿著漂亮的衣服站在舞臺的中央、目光的中央。
可是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
有時候偶像卻像是被人嘲笑的流浪的小孩,他們被人指指點點,他們被人肆無忌憚地觀賞;路人丟了一塊錢給他們,他們便要跪下來撲通撲通地開始磕頭。他們被教育成必須善良友好地對待所有丟錢給你的人;他們被教育成無論別人用怎樣的目光肆意打量你,你都不能有不高興的情緒;他們被教育成無論多晚多累,當別人丟來一個銅板,你就要開始跳舞唱歌,翻跟頭耍猴戲。
6 有好多時候,看著自己的各種負面新聞,光怪陸離,像是別人的故事。
到現(xiàn)在每一次接受采訪,我也只能很平靜地說:“不在意,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可是真的完全不在意的人,未免也活得太過冷血了吧?
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別人對自己的贊美,都喜歡聽見別人對自己的支持,聽見鄙夷的聲音、誣賴的聲音、陰險的聲音,心里不會完全沒有波瀾。
每一個偶像,都活在別人的目光和話語里。他們對抗著世界的冷漠和傷害,最大的力量就是喜歡著他們的人,對他們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