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若函
打開手機應用下載,一款《今日頭條》的閱讀軟件吸引了大量用戶,不僅在Appstore中名列榜首,日分享信息甚至還超越了“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等互聯(lián)網大佬。為什么它會在眾多閱讀軟件中脫穎而出?因為它更像用戶定制的移動報紙,哪怕是等電梯的幾分鐘時間,你也可以閱讀。而開發(fā)這一軟件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29歲的張一鳴。
出生于福建龍巖的張一鳴,從高中時代起就酷愛計算機。神秘的網絡世界,令他十分好奇,總想有一天,自己能夠學好本領,一探其中奧妙。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他選擇了南開大學的微電子和軟件工程專業(yè)。
他愛鉆研新生事物,在大四時編寫的電路板自動化加工軟件PCBS就獲得過“挑戰(zhàn)杯”二等獎。大學畢業(yè)后,他曾嘗試自己創(chuàng)業(yè),但終因目標選擇不當,最終失敗。然而,張一鳴并沒有放棄對夢想的追求,他在短暫的迷茫后,加入了旅游搜索網站酷訊。這是一個新興的網站,憑借高超的技術,他成了網站首席工程師,全面負責酷訊的搜索研發(fā),一年后成為酷訊的高級經理,最后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后來由于公司管理混亂,張一鳴果斷離職。
之后,有人投資,他又創(chuàng)立“九九房”房產信息網站。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里,他推出掌上租房、掌上買房等5款移動應用,在當時的移動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150萬用戶,創(chuàng)下房產類應用的第一名的好成績。張一鳴覺得自己這么好的技術,只用在房產行業(yè)上,太委屈了自己,他要成立一家屬于自己的移動互聯(lián)網公司。
張一鳴是一個“新聞控”,每天空閑的時候,就拿起手機,翻閱一些新聞網站,了解新鮮的資訊。他發(fā)現(xiàn)搜狐、網易等新聞客戶端都是將門戶新聞直接搬到手機上,推送給用戶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新聞,用戶想要看自己關心的內容非常困難。能不能有一款軟件,能夠過濾一下新聞,選出喜歡的內容呈獻給用戶呢?從跳動的新聞中找出用戶喜歡的,他決心做成這件事。他給自己的公司取名為“字節(jié)跳動”公司,他做的新聞就叫《今日頭條》。
經過篩選,去重,通過龐大的技術分析,張一鳴率領他的團隊開發(fā)的“今日頭條”一上市,就吸引了大眾的眼球。熱點、社會、財經、體育、搞笑、圖片等十幾種應用集中的頁面,簡單,精美,而且搜索迅速,節(jié)省流量。只要你綁定了微博或者QQ社交賬戶,系統(tǒng)就可根據你的選擇,及時將你關心的資訊送到眼前,你還可以隨時發(fā)表評論。
《今日頭條》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張一鳴要做就做到最好。他又開始改造《今日頭條》,找資料,學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常常通宵達旦。成功總是青睞那些努力的人。張一鳴又在軟件里加了“正能量”、“養(yǎng)生”、“歷史”、“故事”、“美文”等22個界面。這一次用戶反饋非常好,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字節(jié)跳動”公司創(chuàng)立不到一年,吸引了來自SIG以及華爾街經濟學家的A輪投資,融資額達500萬美元。如今,《今日頭條》用戶數已經突破5000萬,每天的下載量都在不斷飆升。這個平臺還可以搭載商業(yè)信息、生活信息、折扣信息,具有非常廣闊的開拓市場。而張一鳴也收獲了他人生中寶貴的財富,被《福布斯》評為2013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最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
當記者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時,張一鳴微笑著說:“夢想就是一粒玉米種子,一旦種下,就要讓它開花、結果。雖然它會歷經許多坎坷磨難,但是只要你有在暗夜里拔節(jié)的勇氣,就會收獲金色的秋天。很多人不成功,是因為他們習慣了平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