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偉
許多老師愛把語文閱讀當成數(shù)理化練習,學生成為做題的機器,而忽略了文章是一種藝術,文字藝術、文學藝術。只有把一篇篇文章當作一朵朵嬌艷欲滴的花蕾去盡情地欣賞,語文閱讀才能成為一種享受。這也是我這幾年閱讀教學的一點感悟。
一、欣賞,從作者驛動的心開始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心靈澆灌的花朵。
文章,是作者抒發(fā)性情,讀者閱讀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洗滌心靈、啟迪智慧、教化人類之目的。因而我們閱讀文章,應把感受作者那顆驛動的心放在首位。不要讀了幾遍,還不知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還不明白這篇文章有何價值。閱讀,從“心”開始,這是一種閱讀的方法,也是我們閱讀應養(yǎng)成的習慣。
譬如,《荷葉 母親》,作者從一次下雨觀景,從荷葉護紅蓮感悟到了母愛的偉大,我們讀到的是冰心那顆母愛之心,對天下偉大母親的歌頌贊美;《背影》,我們除了讀到偉大的父愛之外,更讀到了朱自清對父親的無限感激、愧疚,作為兒子,對父親晚年的不幸無限傷痛之情。
每一篇文章,作者都在與我們進行著心靈的對話,我們都是在聆聽作者的心語。詩歌、散文、小說……無論哪一種文學樣式,無不在抒發(fā)作者的性情,或謳歌、或鞭撻,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心靈泉水的流淌。
二、欣賞,從作者睿智的構思開始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睿智思考綻開的火花。
又說《荷葉 母親》吧,雨打蓮池,一張綠圓的荷葉,讓一朵盛開的紅蓮免受暴雨的侵凌,作者由此想到母愛,這既因冰心有一顆驛動的心,更因冰心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經常在思考,作家是多情的,同時又是很睿智的。要不然別人怎么就沒想到而冰心想到了呢?我想只要讀了《變色龍》的讀者,都不會忘記那位圍繞狗主人的變化而變化的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就一個狗咬人的事,作者卻以此揭露了當時沙皇警官制度的黑暗,有時我真對作家的睿智佩服得五體投地。
三、欣賞,從作者那靈動的語言開始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語言可樸實,也可優(yōu)美,無論樸實、優(yōu)美,都是作者精雕細琢后最后留下的,都是為了眼前那精妙絕倫的藝術精品。如,《背影》,語言質樸,句句含情,若用優(yōu)美的文字,反倒會影響作者的抒情,生活的再現(xiàn),更真實、更動人?!逗商猎律?,月下荷塘,這景,若沒幾句優(yōu)美的句子,那這景也就白白浪費了。閱讀,要學會品味文字,品味靈動的語言。文字,因作家而變得韻味無限;作家,也因文字,可任思維自由地馳騁,情感盡情地傾瀉,什么是相得益彰,這難道不是?
文章本是一件精妙絕倫的藝術品,切不可把它分割得支離破碎,上邊所說只是文章欣賞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目的是想讓大家明白什么是文章,文章的價值在哪兒。文章作為藝術,我們要像欣賞花兒一樣來欣賞。
朗讀,閱讀之魂。文字無聲,心靈有聲,不然,何來共鳴。對于情真意切、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我們要反復閱讀,反復體味,甚至付之于聲。從無聲到有聲,我不知是不是閱讀達到了一種更高的境地,我是有這樣親身經歷的,一次在火車上我就因對一篇文章太過喜歡而放聲朗讀過(在火車上,其實聲音并不大)。因而我也要求我的學生朗讀,以前早自習朗讀一般就是讀背古詩文,學生完成背誦的任務,現(xiàn)在我的學生早自習可盡情陶醉他們喜歡的文章了。我還教他們電腦錄音。聽著學生那富有情味的朗讀,我感覺頗有成就感。
寫作,閱讀之魄。我認為,只閱讀,不寫作,說明閱讀還沒達到一種高的境界。就像讀書沒出聲,那是境界不夠。同樣,寫作也是如此。只有當我們通過閱讀,也手癢癢,有創(chuàng)作的沖動,并且寫出了幾篇滿意的作品,我覺得這才算真正喜愛閱讀。我也為我博客上我與學生近百萬的文字而驕傲。
朗讀、寫作,學生享受閱讀的更高境界。而分享,更讓學生多了幾分成功與自信。分享讀到的美文,分享朗讀的錄音,分享創(chuàng)作的文字。以前沒想到甚至難以想象的一些事竟然就在我與學生身上發(fā)生了。
欣賞閱讀,享受寫作,語文將趣味無窮。到時你眼前將會有無數(shù)的美麗的花兒。
(作者單位 重慶市綦江區(qū)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