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洱玫
家有瑞獸
■ 撰文 洱玫
對于自然的崇拜,長久以來都貫穿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于是,當我們推開那些曾經(jīng)生龍活虎的大宅院時,每一次都會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瑞獸鎮(zhèn)守著家園。即便是歲月流轉(zhuǎn),伊人已逝,這些或用石刻或用木雕的生靈仍盡忠職守地留在原地,虎視眈眈地看著我們這些前來走馬觀花的后人。
即便如今的建筑在外形上越來越追求現(xiàn)代化的造型,但總會有人懷念傳統(tǒng)建筑在一些細節(jié)之處顯出的傳統(tǒng)文化韻味。這種韻味或許不在飛揚的馬頭墻上,或許也不再體現(xiàn)于小橋流水的選址之中,也許只是檐角淺淺含笑的薔薇花,也或許只是墻角一隅藏著的模糊的瑞獸圖案。
只需一筆輕描淡寫的勾勒,便可說盡萬千老故事。
蚩吻
在對民居一竅不通的時候,便十分中意將鏡頭對準高高的屋頂,用長焦鏡頭將遠遠的站在屋頂?shù)娜皤F拉入鏡頭之中。一直覺得,那遠遠逃離眾人視野的精巧,恰好便是古人們的一絲不茍小心思的體現(xiàn)。
后來才知,那高高矗立著的小動物,叫做吻獸。所謂吻獸,便是在“大屋頂”的各脊盡端或轉(zhuǎn)折之處安置的瓦質(zhì)或陶質(zhì)的獸形裝飾。這被“束之高閣”的精靈自然不僅僅為了賞心悅目的美觀,對于舊時的人們來說,這些都是可以驅(qū)逐厲鬼、保護家宅的“辟邪物”,也是可以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的吉祥物。
在漢代以前,那些比較尊貴的建筑物的屋脊上常常安置鳳凰的形象,以示高雅與吉祥。而在另一些考證之中,也能在屋頂瞅見鴟鵂的身影。鴟鵂,便是如今所說的貓頭鷹。莊子云,“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比藗兓蛟S便是看重了鴟鵂能夜視,置于屋頂便可守夜,以使宅子遠離鬼魅之侵襲?;蛟S,這便是后來脊飾又被稱為“鴟吻”之緣由之一吧!
對以木材作為主要材料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來說,火災是人們所擔心的。于是,除了修筑了封火墻等建筑部件以外,在裝飾上也巧妙地用盡了心思。如今,我們能看到的很多的鴟吻是一種似魚非魚的造型,大抵便是因為魚與水那份與生俱來的聯(lián)系吧。到了封建社會的后期,鴟吻的形象越來越近于龍形,中唐之后,鴟尾漸漸變成帶有短尾的獸頭??诖髲?,正吞著屋脊,而尾部上翹而卷起,這個造型又被稱作“蚩吻”。明代人認為,蚩吻是龍的兒子,“天生好吞”,龍生于水,飛于天,自然祈求美好生活的裝飾。
龍形大吻只能用于皇家建筑上
吻獸通常是兩兩相對出現(xiàn)的
當然,如龍之子一般的裝飾大多只能出現(xiàn)在官式建筑之中。一些重要的建筑大多選擇使用琉璃吻。紫禁城太和殿的大吻高達3.4米,重量達到4.3噸,由數(shù)塊琉璃件拼湊而成,著實讓人驚嘆彼時工匠的手藝和智慧。
普通的民宅自然是用不得與龍有關(guān)的造型,于是在普通民居中有了另一種類似的建筑部件——鰲魚。無論從設置的位置還是形象的寓意來說,鰲魚都是吻這種部件的一種,寄托著建造者樸素而美麗的愿景。
一直認為北方的民居是粗獷而缺乏細節(jié)的,但大同古城里所留存的10余處屋頂上的瑞獸,倒稱得上是鳳毛麟角的藝術(shù)了。這些留存下來的,被稱為“朝天吼”的辟邪獸帶著濃濃的北方特色,豪邁又不失精致,雖有藝術(shù)之名卻也帶著一股子的生活氣息。
與常見到的禽魚不同,大同古城里所留下的瑞獸大多是類似“犬”樣子,這也是當時社會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已將犬類馴化為生活的伙伴,既對主人忠心耿耿,又能對外人兇猛彪悍。大同地處中原農(nóng)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交匯之處,生活中自然少不了犬的存在,而古城民居里瑞獸便是由這樣的形象演變而來。彼時的匠人將生活中犬的形象提煉出來,又加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便有了后世所見到的瑞獸。
事實上,這些瑞獸的形象還有著佛教文化的影子。歷史上的大同地區(qū)是敬畏佛教文化的,所以那些被安置在民居最高處的,面向四方做吼狀的瑞獸倒也像是在向人們四面弘法。而居住于此的人們似乎也是在日夜敬佛,祈求在佛的保佑下生活得安穩(wěn)幸福。
將這樣的瑞獸置于屋頂便能防火喚雨,國泰民安這不過只是一種質(zhì)樸而略顯天真的愿望。資料記載,直到清代,在國家工程中,還保留著十分鄭重莊嚴的迎吻儀式??梢韵胂?,當時的工匠們畢恭畢敬地迎來脊龍,焚香叩首,虔誠得很。如此這般,大概也可知吻獸之于人們心中的位置了。
即便,如今這佇立屋頂?shù)男~F只不過是一種符號與圖騰,但誰也不能否認,缺了它,這建筑便少了太多的意蘊,成不了心中的中國味。
荷池中的麒麟
不單單是屋頂,任何一個中國傳統(tǒng)建筑都在細微末節(jié)處有著瑞獸的身影,沒有誰對它們感到陌生。蹲守在院落門口的石獅、大水缸上的蟾蜍、照壁上的“福祿壽喜”都盡忠職守地守著它們的領地,寸步不離。
舊時的人們借形或音寓意來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與審美情趣。那些看上去并不太“萌”的造型和圖案,寄托了一代一代統(tǒng)治者和百姓的理想。這些象征著吉祥如意的紋飾出現(xiàn)在斗拱上、門樓上、花墻上、牌匾上,巧妙地表達著那些祖祖輩輩相傳的人文思想。其中,亦不乏精妙的藝術(shù)品。
對于自然的崇拜,長久以來都貫穿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于是,當我們推開那些曾經(jīng)鮮活的大宅院時,每一次都會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瑞獸鎮(zhèn)守著家園。即便是歲月流轉(zhuǎn),伊人已逝,這些或用石刻或用木雕的生靈仍盡忠職守地留在原地,虎視眈眈地看著我們這些前來走馬觀花的后人。
大自然滋養(yǎng)并孕育眾生,同時也帶來了太多難以抗拒的災難。于是,在對自然現(xiàn)象并不能很好地認知的遠古時代,人們對自然是無比的敬畏與尊崇的。所以,先民們將這種情愫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植入生活之中。
居住之地,注定是藏有最多這種情感的地方,“祥禽瑞獸”漸漸地也成為了傳統(tǒng)建筑上重要的吉祥裝飾紋樣,它們將主人們對風調(diào)雨順、生活愜意的愿景凝固在建筑之上。
即便到了現(xiàn)代人的居室里,依然少不了它們的倩影。
在中國人的居室里,大多都有著幾樣“吉祥物”以庇佑平安。前不久,讀書時期的朋友喬遷之喜。家里倒是頗符合年輕人的現(xiàn)代明快之風,但目光忽地便瞅見門口的柜子上放了一只含著錢幣的木蟾蜍,其寓意不言自明。而在電視機旁放了一對馬型布偶,她立即笑著翻開布偶兜里藏著的百元人民幣,忙不迭地說,“馬上有錢,馬上有錢”。這不,一時間也有了新的瑞獸崇拜了。
中國傳統(tǒng)建筑都在細微末節(jié)處有瑞獸的身影,沒有誰對它們感到陌生
相傳,金色、銀色的鯉魚想跳過龍門化為龍,但是它們偷吞了海里的龍珠,只能變成龍頭魚身的動物在海里游蕩,被稱為鰲魚。因其水性,古代人將其作為防火的瑞獸在屋頂安置
當然,所謂瑞獸護家,也是有講究的。選對瑞獸,擺好方位,才能達到主人家想要的效果。不妨一起看看,關(guān)于家中瑞獸的一些小心思吧!
三腳金蟾:俗話說“二條腿的人好找,三條腿的蛤蟆難求”,三腳金蟾是瑞祥之物,特別之處是它只有三條腿。相傳,這瑞蟾所到之處,那里的人都必定會富庶起來;比如,這瑞蟾到了那宅,該宅的人便會隨著飛黃騰達。當然,擺放金蟾也不是隨意地放放就好。有講究的人會擇準時日和方位再放置,就算不精打細算也務必記住,這金蟾的頭切不可對著門外,而要對準自己工作的位置。否則,聚財便成了散財了。
魚:密宗的“八吉祥”之一便有雙魚,而魚也成為了中國吉祥畫像和擺設中最常見的主題。一般來說,養(yǎng)九魚是最好的。不過若因空間關(guān)系,倒也可養(yǎng)一只、三只、六只。切莫將錦鯉形象作為地毯圖案。一則因為錦鯉被設為神靈之物,應放置雕像或畫像,踩在腳底略顯不敬;二則地毯上人來人往,這錦鯉好不容易帶來的財氣又在這進進出出中被帶走,真真得不償失。
貔貅:中國古書記載和漢族民間神話傳說的一種兇猛的瑞獸,因能吞萬物而不泄,故有納食四方之財?shù)脑⒁?,也有趕走邪氣、帶來好運的寓意。與金蟾相反,貔貅的頭一定要對著外面,以便“吸財避煞”。
蝙蝠:因“蝠”與“福”同音,便象征著福氣。而通常來說,古人喜歡繪制五只蝙蝠的圖案,以此寓意“五福臨門”。
龜:烏龜壽命長,于是常有龜鶴造型以期望長壽。而在快節(jié)奏的當下,龜?shù)脑煨偷挂灿辛寺畹囊馕丁?/p>
當然,并沒有嚴苛的科學實驗可以證明家中放置這些物件便能順風順水,但或許這些東西真正管用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安穩(wěn)與寧靜。大抵,這才是瑞獸所能帶來的吉祥如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