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寶新
摘 要:針對初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導入做了一些實踐的探討,內容主要包括初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導入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導入
世界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愛提問題的學生就是善于積極思考、富有創(chuàng)見的學生。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會學生質疑問難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問題情境已成為聯結數學和生活之間的紐帶,在數學學習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質疑是促進和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因此,初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導入的教學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問題情境導入的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征
情境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所教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
二、問題情境導入的教學設計要有趣味性和數學味
案例(1):在教學頻率與概率的關系時,創(chuàng)設了如下的情境:
一天,小明和幾個同學到王爺爺的養(yǎng)魚塘參觀,王爺爺要他們幾個幫忙估計一下池塘有多少條魚,小明他們幾個不知該怎么辦,聰明的同學們,你們能幫他們想想辦法嗎?
此問題一出立即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們就開始交流、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創(chuàng)設應盡量源于學生的生活,不脫離學生的實際。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不易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讓他們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從生活情境中提煉數學問題,要充分發(fā)揮情境的趣味性、問題性,為教學服務。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于學生體驗到在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問題,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問題情境導入的教學設計要有直觀性
直觀性問題情境導入的設計內容要直觀、易懂,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使學生能借助直觀性領悟數學的本質,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借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演示、探索、發(fā)現,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在認識結構中,直觀形象具有的鮮明性和強烈性往往給抽象思維提供較多的感性認識經驗。因此,在新知識教學引入時,根據教學內容,重視直觀演示、實驗操作,就會使學生感興趣,就能較好地為新知識的學習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
案例(2):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課前準備了許多軸對稱圖形和軸不對稱圖形,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找出軸對稱圖形,并總結出它們的特征,為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和性質的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問題情境導入的教學設計要有層次性和探究性
問題情境導入教學設計的層次性和探究性目的在于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它有利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積極地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廣輝.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探索.中小學數學,2001(12).
[2]伊紅鐘,旭天,陳士軍.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03.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洋縣紙坊初級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