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雪梅
當今社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已經(jīng)重視到一定程度了,而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共同配合,僅依靠家長或僅依靠學校都是不行的。要想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優(yōu)化就必須加強教師和家長的配合,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要配合好就需要及時地溝通。但是由于教師的工作現(xiàn)在比較繁雜,工作任務(wù)比較重,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時間倉促溝通不徹底、“告狀會”、教師家長互相訴苦、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等,所以有必要思考一下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shù)。
作為教師可能大多情況是在孩子犯了錯誤或出現(xiàn)問題之后才會抽時間請家長到學校,與家長溝通,因此,教師的情緒比較激動,甚至是盛怒之下說話不注意措辭,給家長留下不好的影響,也令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渠道不暢通,孩子有空可鉆、有機可乘,導(dǎo)致孩子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有時失去針對性,缺乏有效性;作為家長通常來學校與教師溝通,因為是教師請來的,并不是主動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的,因此,家長的心理也比較復(fù)雜,既想知道孩子的情況又怕見教師、羞于見教師,甚至見到教師緊張,鑒于以上各種情況,談?wù)勛约簩處熍c家長溝通的一點淺薄看法。
一、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敬人者,人恒敬之”。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guān)系中,教師起主導(dǎo)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首先感謝家長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使用禮貌用語“請”“請喝茶”等;為了表示尊重不要在其他教師在場的情況下指責家長,不要在家長面前厲聲指責孩子;事實上我們可能會遇到各個層次的家長,有的文化層次會高一點,有的受教育程度會差一點,有的含蓄,有的直爽,但不管怎樣,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這個職業(yè)的形象。
二、用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家長
為了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為了表現(xiàn)出教師的誠意,在會見家長時應(yīng)注意:(1)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與家長溝通。與家長溝通時時間太倉促,說不清前因后果,達不成共識、達不到預(yù)期效果,所以,應(yīng)選擇一段較長的時間;地點的選擇來說,盡量不被打擾、家長也比較放松的環(huán)境為好。(2)面對家長時應(yīng)用很客觀的語言說明本次見面的目的,如“我已經(jīng)連續(xù)三天查物理作業(yè),孩子都沒有做完,所以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見一次面”或“數(shù)學和英語教師都反映您的孩子在上課過程中,有小聲說話、接話、起哄等現(xiàn)象,所以,此次請您來就是為了能更好地配合,讓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毛病”。(3)用誠懇、負責任的態(tài)度向家長說明,孩子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可能會有更嚴重的后果,力求得到家長的重視。教師在敘述孩子存在的問題時要本著客觀、真實的原則,把事實講述出來就可以了,不能夸大其詞,不能添油加醋,更不能帶著不滿的情緒,或者輕視的表情。(4)給家長以信心,向家長表明,通過教師、家長的配合管理,孩子一定會改掉陋習,一定會進步,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shù)
溝通是家長與教師互相的交流。所以,要允許家長說話,并且應(yīng)鼓勵家長把孩子的情況盡可能多地說出來。首先,家長在家里教育孩子會遇到很多問題,而大多數(shù)家長又不是專門從事教育職業(yè)的人,所以他們有時候會很茫然、痛苦、無助,這時候特別需要找個傾訴的對象,那么教師充當這個角色就再好不過了,并且同時或許能發(fā)現(xiàn)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存在的誤區(qū),可以提供一些解決的辦法;再者,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yǎng),都不可能把復(fù)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zhì)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fā)現(xiàn)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quán)威”的架子,經(jīng)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四、教師、家長和孩子達成共識,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與教師在孩子的教育工作中是一個有機的結(jié)合體,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教學中,我們要多向家長們學習,用家長慈愛的心來關(guān)心和愛護我們的學生,多給孩子們一些鼓勵,同時對于家長合理的要求盡可能地滿足,虛心聽取家長們的意見。通過傾聽家長的教育策略,通過了解孩子對問題的認識,通過教師啟發(fā)、引導(dǎo),最后找準問題的關(guān)鍵,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得出三方共同認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讓家長懷揣著希望與目標,帶著微笑道別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過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當批評完學生后,他若是生氣地離開,則教育效果不是最好的;他若是帶著微笑離開,這時候說明此次教育是成功的。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也一樣,通過彼此的交流溝通,最后能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對孩子的教育策略充滿信心、對自己也充滿信心,這時說明這次的溝通是有效的,結(jié)果比較令人滿意。
(作者單位 甘肅省金昌金川公司第五中學)
?誗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