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發(fā)
(遂溪縣第四中學,廣東湛江 5243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睂徱暚F(xiàn)在的語文課堂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這樣的課堂,還談什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呢,好在《湛江市中小學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已吹響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的號角。因此,在新課改下,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做課堂的主角。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實現(xiàn)主體性教學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壓抑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激勵學生積極探索。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知識的“囊袋”。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體現(xiàn)真正的民主。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的: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題目是“請您出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課堂教學有何建議,請?zhí)岢鰜?,越多越好?!睅滋旌螅沂盏綄W生交上來的“作業(yè)”,通過對它們的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這種方法得到了學生們的大力支持,原因很簡單:我們常說,學生是主體,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教是最有發(fā)言權,教師通過上文中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最歡迎的;通過改進,就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再說;作業(yè)中“請您出點子”的一個“您”字,動之以情,學生樂意去做,說“提建議”,而不說“提意見”,可消除學生的顧慮,學生就會積極去做,說是“出點子”,則想到一點就可提,方便可行,學生容易做??梢姡@種做法應是有效的捷徑。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就是為了不教”,教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終生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它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使教學過程有情感的投入,并能從教與學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例如我教歸有光《項脊軒志》時,把學習目標告訴學生后,要求學生按照目標進行分組學習,每一個小組負責一個目標。然后把自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交小組共同討論探究,老師在巡回的過程中給學生點撥指導。這樣,既能很好地落實教學目標,又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他門的學習潛能。
新課程標準指出:“合作學習有利于主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痹谡Z文的大課堂中,語文教學絕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和接受知識的過程,它必須以一定的背景和學習者在這背景中展開的能動為中介環(huán)節(jié),并且要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合作,才能營造一種積極暢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是讓問題從學生中來,又回到學生中去,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語”,全班同學群策群力來解決。當然,也可以讓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討論甚至辯論。這樣通過集體交流之后,達到拓寬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如我在處理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的詩歌單元時,我嘗試采用以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對其中的部分詩歌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每一組內的成員分工負責詩歌朗誦、配樂、背景資料收集、鑒賞點評等等,并鼓勵他們動手自創(chuàng)詩歌,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果。在這過程中,我也與學生一起分析鑒賞詩歌的方法,通過師生共同對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的點評讓他們明了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辨明詩歌的特點,使學生在合作的探究中對詩歌有了更深的認識。
新課改的課堂教學結構基本特征就是“在情境中展開,在活動中推進”。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教學往往只注重教師的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忽略學生的主動參與和體驗。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活動化的學習,而語文是一門綜合性、開放性和人文性的學科,更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活動化的動能,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演等活動中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鴻門宴》時,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潛能,我將自主學習活動與教材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特別設計了一堂課本劇表演教學活動方案:
其一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鴻門宴》,理解文意,熟悉內容,把握情節(jié)。
其二發(fā)給每位同學一個經(jīng)過改編的話劇劇本,囑咐他通過表演分析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三讓學生自由構成3個表演小組,課下精心排練。
第二天表演時,三個小組的表演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把課文里的人物性格充分展現(xiàn)了出來,引得滿堂喝彩。
當表演結束后,我再和同學們一起分析歸納人物的性格特點的時候,全班同學準確地概括出了課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這樣的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
總之,在新的課改下,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參與空間,讓學生做課堂的主角,以培養(yǎng)新時代所需要的有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
[1]《2013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