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師 馮曉春
如果您也有教子方面的疑問,請發(fā)馮老師的郵箱:fengxiaochun1114@126.com。 如果是大家都有的問題,我們會集中解答;如果是很特別的問題,我們將陸續(xù)在雜志上呈現(xiàn)。敬請期待!
兒子上三年級了,在我們面前,他一直挺開心的,總是向我們報告好消息。有一次,他數(shù)學考了年級第一名,在樓洞里就大叫:爸爸開門,我有好消息!我們全家都很開心,我特意大大地夸獎了他。
最近,兒子的老師反映,兒子在學校有點悶悶不樂,下課也不和同學一起玩,學習成績也不如以前。我們就找他了解情況,可是他的回答就是否認,說沒有那回事,自己感覺很好,爸爸不用為我擔心,我一定會讓你們?yōu)槲因湴恋摹?/p>
過去一直很滿意兒子的表現(xiàn),忽然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是像我們知道的那樣,心里很沒有底,是不是因為兒子的虛榮心太強,他才欺騙我們報喜不報憂呢?
一位父親
咨詢師:
報喜不報憂的孩子不在少數(shù),并不是因為孩子的虛榮心太強。
孩子以什么方式與家長互動,不是由孩子決定的,而是由家長決定的。出于生存的本能,每個孩子都是察言觀色的行家,孩子會憑直覺知道家里的規(guī)則是什么,什么話能說,什么話說了會有危險。
孩子表現(xiàn)好,符合家長心中的要求,家長就喜形于色,甚至到處炫耀,一旦表現(xiàn)不夠好,就嫌棄、懲罰孩子,甚至覺得自己都臉上無光,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去迎合家長心中的模板,以求得到家長的認可。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擾,如果真實的想法無法跟父母說,他們就會悶在心里,一方面心理壓力大,一方面自己在試圖解決這些問題時,會醞釀發(fā)酵出一些不健康的信念,比如自責自卑,比如絕對化的思維,比如不是欺人就是被人欺,會為日后的心理問題埋下隱患。
另外,不恰當?shù)馁澝酪矔е潞⒆訄笙膊粓髴n。如果我們在孩子來報喜時過于欣喜,并不吝贊美之詞,就在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只有這樣做,你才是好孩子,父母才喜歡你”。
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孩子只有在報喜時才能被接納被愛,而不能在遇到困難時得到家長的接納、支持和幫助,孩子往往會像個小大人,經常不得不以并不成熟的心靈,表面上像個大人那樣,面對難以應對的問題,這對孩子其實是一種折磨。
建議你在孩子表現(xiàn)好時不過喜,犯錯誤時不嫌棄、多幫助,在家里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接納的環(huán)境。讓孩子能感到,即使自己犯了錯誤,爸爸媽媽依然會愛自己。
要多和孩子溝通,溝得通、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溝通并不是家長對孩子說教,更重要的是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無論苦樂,都能表里如一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尤其能把自己的苦惱說出來。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全面地了解孩子,有的放矢地幫助和引導孩子。要做到這一點,父母對孩子尊重的態(tài)度和平等的身段非常要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