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靜
這是一片橫跨吐哈盆地連綿近300余公里的地質(zhì)奇觀,億萬年前,這里曾經(jīng)山水相依,驚濤拍岸,密林深處百鳥鳴歡……
現(xiàn)在這是一片寸草不生的亙古荒原,曾幾何時,絲綢古道在這里架構(gòu)出西出陽關(guān)的驛站,駝鈴聲聲,裊裊炊煙……
這是一片極具誘惑的“極地”,戈壁的砂礫上時常隨風跳躍出足以讓人心動的玉石和瑪瑙。
難掩興奮,我們出發(fā)了
五一小長假前夕,我們便與頻繁往返哈密小南湖戈壁的哈密影友“哈密苦咖啡”保持熱線聯(lián)系,商討進入哈密小南湖雅丹采風拍攝的可行性。正是他和哈密一群攝影人拍攝的美輪美奐的作品吸引了我們。為確保我們一行安全進入,“哈密苦咖啡”又邀請了同是攝影發(fā)燒友的“天山牦?!焙汀吧焦然辍眱晌淮蟾珩{駛他越野性能良好的四驅(qū)車作為我們先導陪伴,這讓我們踏實許多。
2014年4月30日下午4時,我們一行9人分乘兩輛越野車離開繁華喧鬧的都市,向著哈密方向疾馳,目的地——哈密小南湖雅丹地貌群,開始了為期3天的攝影采風旅程。
由于是第一次驅(qū)車進入戈壁沙漠無人區(qū),又是在熟悉此地的哈密朋友熱情陪伴下前往,此時此刻每個人都沉浸在一種輕松的激動、興奮情緒當中。一路上,那熟悉的成片的巨型風力發(fā)電車高聳入藍天隨風緩慢旋轉(zhuǎn);西電東輸工程的高壓線塔在陽光下閃爍著奪目的銀光;吐魯番盆地一片蔥綠,葡萄架與晾房之間,星星點點的矗立著紅色、橘紅色的石油抽油機,腳下是這片地產(chǎn)豐富的石油資源……
車窗外的風景不時劃過,車內(nèi)的音響播放著我們喜歡的新疆音樂,兩車之間,通過車載臺我們不時地相互調(diào)侃著平日里結(jié)伴外出拍攝積攢下來的趣聞。途中,不時接到哈密朋友熱情的問候,讓我們感到舒心。近600公里的路程,不知不覺中被我們甩在身后,臨近午夜時分,我們一行順利抵達哈密。
出師不利,一路麻煩不斷
次日早上7時,我們簡單洗漱之后便在“天馬步行街”附近解決了早餐。此時,哈密的朋友也驅(qū)車趕來和我們集結(jié),車隊還沒出哈密市區(qū),先導車的對講機就傳來說突然發(fā)現(xiàn)車輪有問題需要修理,一個多小時后,我們再次集結(jié)在一起沿著哈羅公路前行。
從哈密行駛至羅布泊方向哈羅公路71公里處,我的一行車頭向右駛下路基,從此以后除了幾條依稀可見的車轍外就沒路了。哈密朋友的紅色先導車揚塵艱難地前行,緊隨其后的我小心翼翼地駕車慢速跟進,車行不到100米,一個緩坡,我的車就開始前輪打轉(zhuǎn),這時我對自己的“兩驅(qū)座駕”沒了底氣,趕緊疾呼先導車,方知隨后的“路況”幾乎全是如此。
常年風蝕表面看似夯實的沙碩下面“暗藏殺機”,總會出現(xiàn)灰土。隨時都有被“輪陷”的可能。此后的途中及返程,我們兩輛車經(jīng)歷多次“刨坑”“輪陷”“爆胎”。此間,為減輕車輛負重,同行的影友多次棄車在烈日下徒步而行。更讓我感動的是,隨行的兩位女攝影師在車輛遇險后徒步5公里?!疤焐疥笈!贝蟾珩{駛的先導車在我們兩輛車先后“輪陷”的時候更是不辭辛苦多次往返拖車,又在我們2號車同時兩輪爆胎后往返小南湖腹地與哈密之間購置新輪胎,攝影采風之旅由此變成了艱難的“探險之旅”,正如攝影師“鬼谷子”所說“此行之艱難終生難忘”,道出了我們的心語。
即將崩潰時,到達目的地
短短30公里的戈壁沙漠路我們卻用了3個多小時還沒有抵達目的地。中午時分對講機終于響了,先導車傳來消息,目的地就要到了。塵未散,大家便興奮起來,急不可待跳下了車,我沒有來時的那種興奮,是一種心有余悸……
舉目望去,一座碩大的帶著色彩的山體猶如一艘大船泊在那里,舒緩的金色流沙山在這里回旋與其相伴,寂靜的曠野一種在大都市里找不到的寧靜讓我釋懷、更讓我振奮了精神,感到仿佛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一個天然博物館。
正在興奮,哈密朋友告訴我,再向前兩公里就到落日時拍攝的最佳位置,這段路明顯好了許多,我們又驅(qū)車環(huán)繞著這片山體前行,車行其中猶如茫茫瀚海中的一葉輕舟。
抵達目的地了,眼前又是一片開闊,山坡下大大小小的“湖相沉積”的砂礫狀山丘,經(jīng)過億萬年強勁風力的吹鑿和撕裂,孤獨而倔強的散落在如退潮般的古河床上。這些經(jīng)過大自然鬼斧神工改造過的土阜、又干又硬、鱗次櫛比,巨大的像古城堡,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象,
稍小的如獅,再小的如猴或蘑菇。遠遠地望過去,它們形狀奇異、大小不等,一叢一叢的,宛如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威嚴、壯觀、靜謐,還有種莫名的神秘、詭異的感覺。
拍攝時間尚早,我們又大約走了幾公里下坡路,在縱深數(shù)公里的“沙鍋”進行“踩點前的作案”準備?!板伒住敝辛硪环婢岸溉痪统霈F(xiàn)在眼前,絲毫沒有任何征兆的就給我們帶來了又一次驚嘆。溝壑縱橫,顏色多變,地形奇特。
走進雅丹
因為有了哈密南湖雅丹,同屬哈密南湖鄉(xiāng)地域的這個同樣有雅丹地貌群的地方就被哈密當?shù)厝朔Q為小南湖雅丹。
不同于克拉瑪依烏爾禾魔鬼城的碩大隆起、吉木薩爾縣北沙窩的五彩灣的色彩斑斕、以及奇臺西南沙漠中風城的彪悍凌厲。也不同于哈密大海道、南湖魔鬼城的奇峰迭起、一夫當關(guān)。哈密小南湖的雅丹猶如在水一方沉舟湖畔,星星點點。
除去小南湖雅丹奇特的地貌,漫長的歷史長河也在這里沉淀了許多令人充滿遐想的自然與人文傳奇。2012年地質(zhì)學家在對新疆哈密這片茫茫戈壁中奇特、規(guī)模浩大的雅丹地貌群的野外考察,揭開了這片死亡之地滄海桑田的地質(zhì)變遷的神秘面紗。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大量恐龍化石和始祖鳥化石,地理學家推斷出這里曾經(jīng)是一片森林。此后又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時間更為久遠的珊瑚化石,依據(jù)珊瑚的生活習性判斷,它應該是生活在水深不超過200米、水溫在18攝氏度以上的熱帶淺海域中……
距離小南湖雅丹更近的五堡的“艾斯克霞爾”(艾斯克霞爾系維語“破舊的古城”之意)古城堡處在一片雅丹地貌的陡壁土巖丘中,背依雅丹而建,遠處望去,城堡和雅丹相融一體無法區(qū)分。城堡坐南朝北,為上下二層土坯建筑、殘高6~8米,建在離地面5米多的雅丹 山丘的中上部。這是近代(清)維修過的防御性設施,主要有兩個城堡,上置晾望孔。但從10幾米外的很多古墓葬及干尸來看又和五 堡相同,在礫石地面上撒滿了大量陶片,陶質(zhì)有粗細砂紅陶,彩陶紋飾有橫、豎及三角紋等。1998、1999年有人多次盜墓,干尸被棄之地面。這里環(huán)境極干熱,古河床中滴水不見,古城堡據(jù)推測自青銅時代至漢唐明清都在使用,這一切至今仍是個謎,有待專家學者和考古愛好者去研究。
也許正是因為它地域偏遠,也許正是因為它充滿未知和艱險,也許正是這方神奇的土地積淀了這么多的歷史傳奇,近10年來,小南湖雅丹,隨著人們對“瘋狂的石頭”的迷戀而斗膽闖入。在豐獲“石緣”的同時,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大漠與戈壁交織的深處風光無限,沉寂千萬年的她才漸漸地進入攝影人的視線。
大漠與戈壁交織的無限風光
在一處雅丹地形前細尋,我們明顯感覺到幾十度的高溫帶來的極度不適?;秀遍g,我看見遠處的天邊有一道河流淌過,水勢還很大,就對著旁邊影友說:“看,那里有條河,一會兒我們?nèi)ズ舆呅菹?。”不知是誰大喊,“那是海市蜃樓”,我突然意識到這是我極度疲憊或虛弱的情況下就會被錯看的自然現(xiàn)象。說這番話的人,卻沒有一絲嘲笑的語氣。我倒自責怎么竟會有了這樣的幻覺?定神想想,實際上早在《西游記》成書前,這里就是民間流傳下來的唐僧取經(jīng)途中所遇千難萬險,妖魔鬼怪等原始故事的素材之地。今天,這條古道早已廢棄,這里已變成“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唯有以貌似人的枯骨為識耳”的無人區(qū)。
夕陽墜下,余暉映襯的小南湖戈壁上的雅丹如同燃燒的烈焰,炙熱的紅色讓白天望去威嚴冷峻的雅丹群又多了幾許婉約和幾許柔軟……
完成拍攝,我們起灶燒水做飯寒暄,這片落魄的神奇之地因為我們的貿(mào)然闖入顯得那么溫馨。
暗夜深沉,雅丹的容貌漸漸模糊,直至徹底地消失在夜幕中。抬頭仰望浩渺星空又是別樣的感受。風起了,不遠處陣陣如泣的聲音不絕于耳,躲鉆進各自帳篷里朋友們已是疲憊不堪,酣然入睡,此時的我全然沒有了睡意,揣摩著帳外奇怪的嗚咽聲。
盡管行前我做足功課,知道這聲音是風力的作用,讓雅丹有著千溝萬壑的地形回旋發(fā)出的聲音,但我總覺得她仿佛是在向我訴說著什么……
凌晨,天邊漸亮,大漠深處還是一片寂靜,影友們迫不及待地拿起心愛的相機,去追逐晨光灑滿戈壁雅丹的絢麗光影,在攝影人的眼里每天的一絲晨光,一抹夕陽,都是那么漂亮,美在心中!
來哈密沙海雅丹進行大漠自然生態(tài)探險攝影采風,你可以充分感悟大漠自然生態(tài)的神奇,在這里你可以真正體味到大漠“最后一片凈土”的寧靜,在這里你可以尋古絲路北道,使你更加認識到保護自然生態(tài),珍愛生命的可貴。
我親眼見過雅丹地貌,我的雙腳踏上了靜謐而又神奇的雅丹地貌,我的雙手曾經(jīng)掬起過泛白的堿土,我知道雅丹地形中那種望去近在咫尺,走來卻遙遙無際的距離。
如果有機會,我還要再去南湖雅丹。
背景鏈接
關(guān)于雅丹
被稱之為世界一大奇觀的雅丹地貌,是億萬年地質(zhì)變遷所賦予的地球外貌,又日夜不斷地受到大自然水流與風力的刻蝕,在許多地方隆起的千奇百怪的形態(tài),形成了各種特殊的地貌。
雅丹地貌形成的3個條件是:首先發(fā)生在干旱區(qū)的古湖積平原,因湖水干涸、地面龜裂;在砂巖或黏土型沉積巖組成的地面經(jīng)地殼運動抬升或隆起;處于風道(風口)或河口位置,長期飽受風力侵蝕和暴雨洪流剝蝕,形成順風或流水方向而延伸的崎嶇地面——平頂陡壁土山丘。經(jīng)歷了從億萬年前的海盆—湖盆—陸盆3種過程,形成了現(xiàn)在豐富多彩的地形和千姿百態(tài)的地貌:雅丹地貌、風積地貌、峽谷及沖積扇、階地、火山地貌等多樣性地質(zhì)地形。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雕琢的千姿百態(tài)、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各種象形造型:瀚海神龜、雙頭馬、布達拉宮、獅神人面、神女峰、石林、等神奇景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一直到19世紀末葉至20世紀初葉,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國人斯坦因發(fā)現(xiàn)了這種被當?shù)嘏阃疾斓木S吾爾向?qū)ХQ為“雅爾當”(雅爾當:系維吾爾語,意為陡壁之小丘)的地貌。隨后就把這個稱呼介紹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譯過來,“雅爾當”變成了“雅丹”。繼羅布荒原發(fā)現(xiàn)雅丹地貌之后,在世界許多干旱地區(qū),又發(fā)現(xiàn)了許多類似地貌,都均統(tǒng)稱為雅丹地貌。從此,“雅丹”這個極具新疆本土特色詞語成為這一類地貌、地質(zhì)專著及地理教科書的專屬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