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業(yè)
針對社會各界對轉基因食品提出的種種質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對轉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論,對抗病蟲的轉基因品種,在推廣時應持慎重態(tài)度。
袁隆平說,通過轉基因技術,人類可以獲得更符合自己要求的品質好、產量高、營養(yǎng)豐富和抗病蟲強的優(yōu)良品種,但也可能會造成生物遺傳基因污染。
“如,毒蛋白基因對于防蟲效果非常好,但是人們擔心它對人體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袁隆平表示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國家對這一問題也很慎重,到現(xiàn)在抗病蟲轉基因品種并沒有放開生產市場,仍處于試驗階段。但是我們不能將轉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認為轉基因食品都是壞的,有部分轉基因食品并沒有毒性,不能一概認為都有問題。
袁隆平說,水稻和小麥屬于碳3植物,玉米、甘蔗屬于碳4植物,后者的光合效率要比前者高30%~50%,現(xiàn)在我國已將玉米的碳4基因轉移到水稻上,以提高其光合效率。“這樣的轉基因品種,我認為就不存在食品的安全問題?!?/p>
他還說,利用生物技術開展農作物育種是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和必然趨勢,轉基因技術是分子技術中的一類,因此必須加強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對轉基因食品,特別是可直接食用的轉基因品種應持科學慎重的態(tài)度,但也不能簡單拒之。由于轉基因食品存在潛在風險以及基因污染、增殖、擴散及清除途徑不確定等因素,一旦轉基因生物出了問題,根本無法控制,誰也擔不起責任。而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有害,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來考察,至少需要兩代人才能得出結論。
袁隆平坦言,公眾對轉基因作物之所以存在顧慮,主要是有些轉基因作物特別是抗病蟲的轉基因品種,其基因來自一種細菌中的毒蛋白。由于蟲子吃了毒蛋白會被毒死,因此長期攝入該物質對人體是否有害,很難說?!艾F(xiàn)在的實驗都是通過小白鼠做的。但人是人,鼠是鼠,對白鼠沒有危害,對人就不一定沒有危害,人與鼠的機體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一些抗病蟲的轉基因食品要慎之又慎,要做好系統(tǒng)的安全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