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靈麗
重慶方言
Chongqing Dialects
文+馬靈麗
馬靈麗,青年畫家。1989年出生于成都,2008年來到重慶,就讀于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于2012年畢業(yè)。作品曾于重慶美術館、中國農(nóng)業(yè)展覽館、北京今日美術館等各館展出?,F(xiàn)定居北京,專業(yè)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
“牙刷”,英文名:toothbrush,起源于古羅馬時代,是用于清潔牙齒的一種刷子。重慶人說“牙刷”會習慣性加“兒”話音,念成“牙刷兒”,屬于語氣助詞,顯然那絕不是清潔工具。
第一次聽到“牙刷兒”這個詞,是剛到重慶念大學時從一個重慶同學的嘴里說出來的。作為成都人的我,雖與重慶人語言交流基本無障礙,但當時的那一句“牙刷兒”還是讓我感到十分費解。當聽得越來越多,漸漸習慣了之后,我仔細一思量得出了這樣一個總結:重慶人的“牙刷兒”就像成都人嘴里所說的“鏟鏟”,沒有實際意義,僅僅是表達驚訝、嘆息、不滿等情緒的語氣助詞。但是重慶人卻用了一個幽默且親民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引得我每次都想笑。不得不說重慶人在語言方面是極有天賦的,他們的詞匯,再加上中氣十足強有力的發(fā)音,感染力強到驚人。
成都人和重慶人總喜歡暗暗較勁,比美食、比文化、比美女、比方言,凡是覺得可比的他們都要較量一番。我也就漸漸帶著為成都人爭一口氣的心情來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當然,也包括語言。剛去重慶時,我的標準成都口音常被重慶人當作笑話,正如我的學號,“三十三”號?!叭钡淖x音在重慶和成都差別特別大,重慶人念“san”而成都人念“sei”。所以“sei”就成了我的致命音,總被重慶朋友們抓小辮兒。每到這個時候,我便急著嚷嚷,“sei怎了,sei怎么了!”后來我也明白,朋友們沒有惡意。他們只是覺得成都人發(fā)音和語氣都太秀氣了,干癟平淡,遠沒有重慶人豪爽的發(fā)音來得直接和干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重慶慢慢熟悉起來,結交的重慶朋友也越來越多。平日雖然也還是會在重慶和成都的各種較量中,不爭個面紅耳赤決不罷休,但口音的事情我們誰都沒有再提起過。他們習慣了我,我也習慣了他們。
大學時光很快,轉眼就臨近畢業(yè)了。我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我好像已經(jīng)被潛移默化地轉變了。從不去刻意學習重慶話的我,到現(xiàn)在脫口而出的全是類似“牙刷兒”之類詞匯。重慶話已經(jīng)強勢地占領了我的母語語系。原來不是他們習慣了我,而是我早已變成了他們。就連幾個在重慶念書的東北同學,畢業(yè)時也操上了一口不標準的重慶話。沒辦法,這就像是重慶人的性情一樣,火辣、直接、快速吸引你的視覺和聽覺經(jīng)驗,在你身上深深地留下重慶的印記。
如今我定居北京已有兩年了,至今未回過重慶。對重慶最深刻的記憶不是美食,而是重慶的方言。我想,之所以印象深刻,不只是因為發(fā)音,而是因為重慶人對當?shù)胤窖缘谋磉_是那么的簡練,利索。其實,重慶話本身也反映了重慶人的性格,率真、火爆,再加點重口味。
這就是我心中的重慶,用重慶的方言構成的一幅精彩紛呈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