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會領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從教學內容、教師、學生及家庭影響等方面入手,針對奉化市高中體育弱勢群體的現狀和其他學生進行比較,分析這一特殊群體產生的條件和原因,探討解決的方法與對策。意在為深入中學體育課程改革、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鍛煉意識和終身體育思想以及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依據。
關鍵詞:體育弱勢群體;成因;對策
體育弱勢群體是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身體素質低于一般水平,而且基本無體育特長,體育活動顯得單調和乏味。并且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獨生子女的增多,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引起了社會和學校的高度重視。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奉化市高中在校生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圖書館和中國期刊網,收集和整理國內外有關體育差生的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
對奉化市高中生發(fā)放問卷350份,收回326份,其中有效問卷300份。
(3)數據統(tǒng)計法
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統(tǒng)計處理,并分析研究。
二、結果與分析
1.體育弱勢群體的種類以及人數所占比例
表1 奉化市高中體育弱勢群體的種類及人數所占比例調查表
■
由表1可見,所調查的學生總數是300人,其中體育弱勢群體的人數是35人,占總人數的11.7%。在這部分學生中,男生11人,女生24人,可見體育弱勢群體中女生的比例遠大于男生。肢體殘疾和特殊疾病的學生占體育弱勢群體的11.4%,由于教師、家庭等因素影響而導致的體育弱勢群體占88.6%,肢體殘疾和特殊疾病所造成的體育弱勢群體人數遠小于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體育弱勢群體人數。雖然肢體殘疾和特殊疾病患者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他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學校和教師應該多加關注。
2.體育弱勢群體的體育興趣與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
表2 奉化市高中體育弱勢群體的體育興趣與參與活動動機的調查表
■
由表2可見,體育弱勢學生對體育活動喜愛的僅占11.4%,88.6%的體育弱勢學生不喜歡體育活動。由表2還可看出,只有5.7%的體育弱勢學生把鍛煉身體作為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而94.3%的體育弱勢學生則把應付考試和迫于學校規(guī)定作為參與活動的動機。這說明體育弱勢學生對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和意義缺乏正確認識,從而影響了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3.自身健康因素的影響
表3 奉化高級中學學生自身健康因素的影響調查表
■
由表3可見,影響體育弱勢學生的主要健康因素是身體肥胖,占體育弱勢學生的62.9%。身體瘦小、體質差所占比例相對不大,但是其中的怕苦、怕累、怕譏笑居然分別高達57.1%、77.7%,自信心不強所占比例也相當高。這表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他們出現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由此可見,我們應當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
4.教師、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
表4 影響奉化市高中體育弱勢群體的教學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調查分析表
■
由表4可見,65.7%的體育弱勢學生認為場地、器材的限制是影響他們體育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同時其他學生也認為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不足。由此可見,學校對體育場館的建設及開放度不夠,并且沒有為體育弱勢學生專門設置的活動場地和器材。80%的體育弱勢學生認為考試方法不盡合理,65.7%的體育弱勢學生認為體育教學內容枯燥乏味,42.9%和37.1%的體育弱勢學生認為體育教師組織方法呆板、不能因材施教。
5.家庭、習慣的影響及自身參加活動的情況
表5 奉化市高中學生家庭、習慣的影響及自身參加活動的情況與對比表
■
由表5可看出,多數體育弱勢學生認為,中小學的習慣與家庭的限制是影響其體育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同時,多數體育較好的學生也認為這是影響體育弱勢群體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國目前家庭和學校對體育的認識偏差及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體育課、課外活動經常被擠占,未能接受正常和必要的體育教育是形成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家庭方面的影響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現在許多家長希望孩子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不愿孩子出去參與體育活動,從而造成學生體質普遍下降。
由表5可見,體育弱勢學生每周進行三次以上身體鍛煉的人數僅占5.7%,91.4%的體育弱勢學生每次體育活動的時間少于30分鐘。以上充分說明大部分體育弱勢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安排,這種情況令人擔憂。
三、對策研究
1.各級升學考試體檢應備案,開設相應體育課程,修訂教學內容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獨生子女的增多,加上放寬了學生入學的體檢要求以及高校擴招,使體育弱勢學生逐年增多,這種現狀應引起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對高考的體檢也要嚴格把關,把學生健康狀況進行病歷存檔。對體育弱勢學生做到充分認識,選擇適當的體育教學內容,開設相應課程。對病、殘學生實施健康體育教學內容,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及時調整運動處分、控制運動量,逐漸增強其體質。
2.培養(yǎng)體育弱勢學生的體育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
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對學習產生高層次需要的根本動力。因此,我們應重視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注意教學方法和練習形式的多樣化,讓他們以深厚的學習興趣、飽滿的熱情投入體育活動之中,盡情地品嘗體育活動中合作、競爭、挑戰(zhàn)等帶來的樂趣。
3.因材施教,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師要針對體育弱勢學生的自身素質,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紤]到他們的身體狀況,以正面鼓勵為主,教學中不能譏笑、諷刺他們的外在表現。對身體肥胖的學生開設一些慢跑、太極拳之類的體育活動;對身體瘦小的學生開設健美操、乒乓球、跳繩等輕靈的體育活動。其實大多數的體育弱勢學生希望自己參與體育活動,但由于參加體育活動受到限制而感到自卑、憂慮。而且,目前學校又沒有對體育弱勢學生組織專門的活動,從而使他們遠離體育。因此,體育教師應針對體育弱勢學生的身心特點,把握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多從發(fā)展的眼光去鼓勵、激發(fā)他們的運動潛能,樹立其自信心。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實施高水平的體育教育,必須有高素質的體育師資隊伍做保障。“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體育弱勢學生的存在,對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人文健康觀的形成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體育教師的言傳身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通過在職培訓、繼續(xù)教育等多種形式,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5.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
科學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中學體育教學首先要豐富教學內容,開展多種體育項目及技能性教學,注重體育項目在今后社會生活中的使用價值。例如,開設一些散打、健美操、花樣跳繩等課程。而且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傳授體育文化、體育保健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吸引體育弱勢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6.開放體育場館,建設相應的場地
目前奉化市的很多體育場館和設施不對外使用,尤其是在周末和課外活動的時間。例如:籃球館、塑膠操場等。因此,學校的場館和設施要適當開放,它們是用來健身而不是用來觀賞的,并且學校也沒有為體育弱勢學生專門設置相應的活動場地和器材。建議學校應加大體育投資,改善相應的體育場地和器材,使體育弱勢學生能和其他學生一樣有一個安全、合適的運動場所。
7.改革考核評價模式,創(chuàng)設成績評定新標準
學校對體育弱勢學生還沒有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對體育測試和最后的結業(yè)考試,成績評定單一。有些體育弱勢學生雖然最后沒有達到評價標準,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是很不容易的。建議體育考核評價應當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以過程評價為主。
8.改革應試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我國仍然實行統(tǒng)一命題高考制,這種方法弊端很多,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建議盡快改革目前的應試考試,增加體育項目的測試,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只有這樣,體育弱勢學生才能產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和動機,從“要我參與體育活動”轉變?yōu)椤拔乙獏⑴c體育活動”。另一方面,改革了目前的應試考試,能夠增加體育人口,培養(yǎng)了體育人才,從本質上消除來自社會、學校、家庭“重文輕武”的思想,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化。
參考文獻:
[1]汪海燕.對普通高校弱勢群體(學生)實施體育保健課程教學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05):25-28.
[2]姚宏茂.高校弱勢群體學生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04):31-33.
[3]徐家林.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態(tài)度、興趣與體育鍛煉行為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5(12):66-67.
[4]李向東.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存在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6(08)33-35.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