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東
1
放牛就是對牛進行散放,而不是圈養(yǎng)。
只是,現(xiàn)在的牛基本上都是圈養(yǎng),而且是大規(guī)模的在圈養(yǎng),是一些養(yǎng)牛場用人工種植的草和人為加工的飼料在進行成批量的養(yǎng)殖。以前,人們養(yǎng)牛都是為了耕地,那時的牛同人一樣,甚至比人更能讓人尊重。那時,牛們的死亡要么是病逝,要么就跟人一樣壽終正寢,是老死的。而現(xiàn)在的人們養(yǎng)牛基本上都不再是為耕地,而是為了屠殺,為了吃牛肉火鍋和牛肉干!
呵呵,你看:那些大大小小的酒店飯館和形形色色的超市商場,什么青菜牛肉、芹菜牛肉、紅燜牛肉、燙皮牛肉……以及各種口味兒的牛排、牛雜、牛鞭、牛板筋、牛干粑、牛肉干……哦喲——光聽這些名字,我估計你就已經(jīng)食欲大振,胃口大開了!
但我認為,像這樣養(yǎng)出來的牛從某種意義上講并不能稱為牛,甚至不應(yīng)該被稱為動物,而只是一種專門為人類的消化系統(tǒng)而生長牛肉的植物。真的,僅此而已。
2
想來,大凡經(jīng)歷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農(nóng)村孩子,應(yīng)該都有過放牛的經(jīng)歷。而且,大凡有此經(jīng)歷的人都應(yīng)該知道:牛,就是農(nóng)民耕種和收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chǎn)力!可是現(xiàn)如今的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們連地都不種了,誰還去養(yǎng)牛?即使現(xiàn)在還有人種地,那也不會再去使牛耕種和收割了。因為一些小型的或中小型的農(nóng)業(yè)機械已慢慢地在山區(qū)的土地上出現(xiàn)了。當然,這樣的機械化耕種和收割,可是大大地提高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效率、省時而又受青睞。但這樣發(fā)展的結(jié)果,就會進一步地為耕牛的退隱推波助瀾,以至于到現(xiàn)在,連我老家黃土塆這么僻遠的鄉(xiāng)村也基本沒人再放牛了,昔日的那些放牛山場,也因久久無人涉足而正在逐漸被還原成森林。
唉,想想如今的這些小孩兒們,想想他們現(xiàn)在再沒有條件和機會能像我們當初那樣上山去放牛,去山上摸爬滾打嬉戲玩樂,而只好待在家里讓父母如“小皇帝”般地寵著,真是讓人心生擔(dān)憂和憐憫。每每見到這樣的情境,我都會為他們沒有那種自由與快樂的童年生活而感到悲哀,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無辜和可憐呀!
是的,現(xiàn)如今,不說城市里的孩子,就是農(nóng)村的孩子,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也是非自然的。近些年來,因城鎮(zhèn)化建設(shè)的大規(guī)模推進,使得這一代的孩子從小就只能生活在這種人為的鋼筋水泥灌注起來的叢林,而不是自然界那種天然的山林里。他們從小就被電視、電腦、手機、游戲機等電子化和數(shù)子化的東西所包圍著,他們一開始就遠離(甚至是隔離)了與大自然的親密關(guān)系,他們除了富足的金錢和物質(zhì),除了課本和教輔資料以及虛擬的網(wǎng)絡(luò)世界以外,就只能可憐巴巴地在那人為的狹窄世界里畫地為牢。然而,憶往昔,那年那月,咱們這一代的放牛娃兒們,生活在那些如我老家黃土塆一般貧窮落后的鄉(xiāng)村,雖然,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是那么的困窘,但我們擁有的那種純天然的放牛生活卻是多么的優(yōu)越和難得哦!
那時,為了生存,人們都過得很是艱難和辛苦,每一個人都不得不非常的勤勞,就算是對小孩子,大人們也要求要力所能及地參加勞動,只要勉強能放得牛就去放牛,勉強能打得豬菜就去打豬菜。也就是說,只要是人,只要你學(xué)會了吃飯說話和走路,就得勞動,至于勞動的項目,那,就是多大的人做多大的事,誰也莫想吃閑飯!記得我有好幾個堂哥堂姐,還有一些同院的伙伴,他們都是四五歲就開始了放牛割草打豬菜的勞動生涯。而那些牛養(yǎng)得多的家庭,經(jīng)常是孩子們一起上山放牛,年齡大的自然是放牛兼帶弟妹。而且也不單純的是放牛,大多數(shù)時候都會背上一個大背簍,或是拾柴,或是割豬菜。記得那時,我所從事的主要勞動項目就是放牛。不過,我也很樂意去放牛,因為那時有很多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子也跟我一樣,是要上山去放牛的,這一來,我就有伴兒了。我的伴兒們就是小方、小明、小進、小紅、小剛、小強、小勇他們。呵呵,這一羅列,我偶然間還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就是我們的名字的前一個字都帶有一個“小”字。我不明白咱們的父母干嘛總給咱們的名字取叫小這樣小那樣的,或許,在他們眼里,我們就是些永遠都長不大的小家伙。哦,對了,我似乎忘記自我介紹了——我叫小東。只是在后來(差不多就是從中學(xué)到師范這一段時間),我總是特別特別的不喜歡別人認為我小,于是,上中學(xué)后,我便擅自作主自作聰明地將自己名字中的那個“小”改成了這個“曉”。而現(xiàn)在,我又反倒覺得還是原來那個“小”字要好些,別的不說,單是寫起來就要省事兒得多。
呵呵,我好像又扯遠了。
打住,打住,還是回頭來寫寫這關(guān)于放牛的事兒吧:
3
前面我講到了放牛要有伴兒才好玩,當然,伴兒越多就越好玩。有了這些伴兒,我們就可以一起在放牛山上趁牛專心吃草的當兒(不過那牛必須得一直在大伙兒的視線內(nèi)晃悠)而在側(cè)邊開開心心地盡情玩耍。我們那時候玩的內(nèi)容挺多的,比如:下棋、玩牌、疊子、練拳、對歌、搞野炊、捉迷藏、打嗚嘰棒等等,大伙玩得興致勃勃熱火朝天!而在這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搞野炊和看牛打架。
那時,我們往往在牛們放飽之后,就讓自家的牛與別家的牛打架。當然,牛們也經(jīng)常都很配合,很樂意地為我們表演。呵呵,在那時的我們看來,牛打架真是太好看了,比咱們長大后在電視上看到的拳王爭霸都還要剌激??勺钸z憾的,往往都是時間一晃就該回家了。這時,我們又不得不趕緊將牛隔開,讓它們停止戰(zhàn)斗。同時,還要盡快將各自的背簍填滿。如果有因貪玩兒而沒能即時拾到足夠柴禾或沒割到足夠數(shù)量豬菜的伙伴兒,在這時就只能央求大家伙兒幫忙了。然后,大家伙兒就齊心協(xié)力,忙忙慌慌地幫著他胡亂地將那背簍填滿了事。(現(xiàn)在想來,兒時的伙伴情誼大多是建立在放牛時的交往和樂趣中的,是相當純樸和真誠的,不像現(xiàn)在長大成人后與人交往那么功利和世俗。)
而有時,我們中也有人因過度貪玩而沒在意牛的動向,在將要回家時卻見不到牛的蹤影,心里真是擔(dān)心至極!一怕牛跑遠了被人牽走,二怕牛跑到別家莊稼地里糟蹋了人家的莊稼,當然,最怕的還是怕被大人們批評和打罵。于是,就有聰明的伙伴兒在這時想到了學(xué)牛叫喚,這樣一叫,那牛往往會有所回應(yīng),就懂得是主人在喚它回家,于是就會主動出來。但也有例外的時候,任你怎么喚也喚它不出來。記得有一次,看瞅著天就快黑了,在我們準備回家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家的牛失蹤了。我趕緊放開嗓子焦急地喚我家的牛,可那就真是任我怎么喚也喚它不出來。我急得都快要哭了,在山上尋著牛的腳印、聞著牛的氣息翻來覆去地找尋了又找尋,牛就是不出現(xiàn)。沒辦法,我只得硬著頭皮空著手,隨其他伙伴兒們一道回了家,然后再把牛失蹤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向父母報告。這時,父母聽了也急,便趕緊邀上左鄰右舍的人們上山幫著找牛。他們一大伙人員照例是在山上地毯式搜索、照例是學(xué)著牛的叫聲一遍又一遍地呼喚,但還是沒有見到牛的蹤影。然而天色在不經(jīng)意間便真的就黑下來了,慢慢地,慢慢地,就真的伸手都不見五指了。沒辦法,大家也只好怏怏地轉(zhuǎn)回家去,準備從家中取來電筒或火把再繼續(xù)上山去找。這時,我居然在去豬圈解溲時才發(fā)現(xiàn)那牛正在牛圈里回芻呢!想來是我們久不回家,它已等不起了,就自己先回家了。
大伙兒虛驚了一場,得知這牛已安然轉(zhuǎn)回家中,都長長地松了口氣。 我父母也因為不用再到處請人找牛、家里沒有遭受這項重大損失而高興,于是也就沒有再責(zé)罰我;當然,我也為自己免受了這一頓皮肉之苦而暗自慶幸得不得了。
4
在我的放牛生涯中,我認為最舒服最有趣兒的事情就是騎牛和在放牛山上搞的野炊了。
不過,那些大人們往往都不許我們騎牛,因為他們都把牛當作寶貝,他們總認為我們騎牛是在欺負牛和折磨牛。所以,大人們一旦發(fā)現(xiàn)了我們騎牛,我們就準會挨罵,甚至挨打!不過,我們還是要偷偷地在放牛的路上騎牛,有時騎得來了興致,幾個放牛娃兒還會來個騎牛比賽。尤其是在那些比較險惡的路段,和上下坡的時候,還有就是在過溝過河需要淌水的時候,我們就越是要比一比,看誰騎牛的技術(shù)好。而有時,我們還會在山坡上像模像樣地來一場騎牛比賽。那時候,我們放牛的地點多數(shù)情況下都會選擇在一些小山坡,這樣,在讓牛吃過半飽之后,我們就可以進行這種像模像樣的騎牛比賽了。當然,比賽的地點一般都不會是平地,而是那種比較陡的地段。這時,我們幾個參賽的選手分別騎在自家的牛背上,兩腿緊夾住牛腹,只待那作為裁判的伙伴兒宣布比賽開始,我們就加緊使鞭抽打牛屁股,讓牛趕快跑起來。在牛奔跑的同時,我們還會在牛背上爬上爬下,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好了,如果誰在這樣的過程中被牛摔下背來,那他自然就算是輸了;在始終都沒被牛摔下背的人選當中,我們就看誰最先到達事先規(guī)定的目的地,和誰在這樣的過程中做出的動作最優(yōu)美和最具難度系數(shù),若誰在這兩項指標中都躍居前茅,那他自然就算是贏了,于是,他就成了這一場比賽中當之無愧的騎牛冠軍!
呵呵,你可別小看了這樣的比賽,那技術(shù)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出來的。先別說做那種高難度的動作,就是能安穩(wěn)地騎在快步奔走的牛背上也不是一件易事。比如上坡:你騎在光溜溜的牛背上無處可抓(因為牛毛都很短,是抓不住的),這時,你就得想法去攀住牛肩,要不然,你就會從牛屁股處滑下來;比如下坡:你不僅雙手無處抓撈,而且也無處可攀,這時,你只要稍一疏忽,就會從牛頭的方向摔下來。還有淌水:我們都是光腳站在牛背上,讓牛在水里游來游去,同時,自己還要在牛背上跳咱們自已胡編濫造出來的體操(或是舞蹈),而自己卻不能落水,這最是能考驗?zāi)闵眢w平衡能力的。
其實,經(jīng)過這樣激烈的角逐,最終取得冠軍的人也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獎賞,除了那個“騎牛冠軍”的稱號,不外乎就是一頂樹枝編制而成桂冠,偶爾,那上面還會插上那么幾朵小小的野花,僅此而已。但奪冠者當時的那份威風(fēng),和心里的那份喜悅,可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還有就是我們在放牛時搞的野炊活動,這真是咱們放牛生活中最具趣味兒和最令人開心的事。然而,要開展好這項活動,我們得事先商議與約定好誰斗鍋兒、誰斗米、誰斗油鹽、誰斗香料,誰負責(zé)燒火、誰負責(zé)打水、誰負責(zé)煮飯、誰負責(zé)炒菜、誰負責(zé)繼續(xù)看牛、誰負責(zé)望風(fēng)(因為怕被大人們發(fā)現(xiàn)。當然,那望風(fēng)者總是要站在高處,有時甚至還要爬到樹上去望風(fēng)。望風(fēng)者警惕地注視著四面八方,一有情況就立即發(fā)出暗號,暗示大伙兒得立即撤退和躲避)……呵呵,你看咱們這一群放牛娃兒,可把這炊事班的事兒弄得有條不紊有聲有色哦!
在這檔子趣事當中,我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偷人家的嫩荒瓜(南瓜)來燒飯吃。
那時,我們也不知是從何處學(xué)來的或是聽來的經(jīng)驗——用嫩荒瓜燒飯最好吃!的確,那種飯真的很好吃。(現(xiàn)在想起來,我覺得迄今為止,自己吃到的最香最香的飯就是這嫩荒瓜燒飯了)。它的做法就是:把偷來的嫩荒瓜用小刀輕輕劃開一個小小的洞(不過這劃下的部分還得好生留下),然后,再用這小刀(或是筷子)將瓜中間的瓜瓤掏出來,再填進煮至七八分熟的米飯,再放少許的豬油,然后再將事先留好的那如塞子般的部分放回洞口,再用手指把它輕輕地按將進去,使之嚴絲合縫。這時,再用一張比較大的瓜葉將這瓜包好,就可以把它放入柴禾燒成的火堆(最好是指拇灰)中進行燒烤了。最后,待瓜一燒好,那飯自然就燒熟了。這時,你剝開燒成了黑灰的瓜葉,再輕輕取下那個塞子,再掏出那飯,連同那燒熟的嫩荒瓜一起吃——哎呀我的媽,那個香呀,嘖嘖嘖,真是好吃得沒法說。不過,沒等過上幾天,那嫩荒瓜被摘的人家就會在他家的瓜地里點頭哈腰地咒罵我們這幫放牛娃兒了。只是,我們根本就不怕他的咒罵,反之,我們還會很是得意地偷著樂呢!
5
寫到這里,我忽然覺得值得提一下的是:那時,由于我家的田土都比較寬,所以,我家飼養(yǎng)過的好幾頭牛都是水牯牛。而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頭個頭兒特別大的水牯牛。這頭牛不僅個頭特別大,而且個性也特別特別最牯,力氣也是大得驚人!在我放過的所有牛當中,它是最讓我喜歡也最讓我厭煩,最讓我憎恨也最讓我難忘的一頭牛。我想,如果它是人,肯定能當體育明星。遺憾的是斗牛比賽和騎牛比賽都只是我們這些放牛娃兒些喜歡,大人們卻極不喜歡。很多時候都是我們(或牛們)的比賽才剛剛開始,就被那些掃興的大人們給無情地攪散了。那時,由于我家那頭牛特別的英勇善戰(zhàn),也由于我騎牛的技術(shù)絕對一流,這曾讓我在那群放牛娃兒中感受過無比的榮耀!可是后來,這牛因?qū)覒?zhàn)屢勝而對打斗日益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到最后,它見了其他的牛,不管是黃牛還是水牛,也不管是公牛還是母牛都要打。有時它不高興了,見羊、見狗、見人……見什么動物都看不慣,都愛去攻擊。幸好它從不打我,不僅不打,還心甘情愿地讓我騎它??晌也⒉灰虼硕吲d它,因為它的兇狠讓我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日子里都不得不獨自一人牽著它去放。從此,我就與原來那些跟自己玩得很“鐵”的伴兒們給無情地分開了。別的放牛娃兒們還在山上三五成群地盡情玩耍,而我卻只能孤獨地陪伴著這頭性情古怪的畜牲,在一些冷清的角落里,很無聊地眼盯著它慢慢地啃食著地上的那些青草。偶爾,它還冷不丁地抬頭朝莫名其妙的方向“嗯昂嗯昂”地叫上幾聲,嚇得毫無防備的我猛然間全身上下不由自主地抖上幾抖!
然而,這還算不了什么,最讓我不能容忍的,應(yīng)該還是這頭牛的潔癖與它有時故意出現(xiàn)的慢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