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7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餃子跟全球變暖有何關系? 72歲的陳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速凍餃子億萬富翁。曾經當過醫(yī)生的陳在1992年成立中國首個冷凍食品公司“三全”?,F(xiàn)在,“三全”在全中國有7個工廠。在我參觀的這家最大的工廠,5000名員工每天生產400噸餃子。穿白色連體服、戴白色口罩的工人在近100臺餃子機器前忙碌著。在鄭州,這樣的場景并不罕見。三全,加上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思念和其他兩家公司占全國冷凍食品市場2/3的份額。陳成立三全的時候,中國人里10個都沒有一個有冰箱。在東部的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也是到上世紀80年代晚期——當電網變得更可靠,家庭也有更多可支配收入的時候——冰箱才成為大多數(shù)家庭的“標配”。不過在1995年到2007年的這12年里,中國國內擁有冰箱的人數(shù)增長95%。美國人在冬天里享受夏日漿果快100年了,而中國人直到1955年才建成第一個冷凍倉庫。就算摩天大樓、商場和高速鐵路已經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冰箱仍在個人意義上代表非常重要的一步。與我交談的每個30多歲的中國人都記得他們得到首個家用冰箱的場景,除了那些沒有冰箱的。 一個“人造冬天”正在中國蔓延。中國在2007年有2.5億立方英尺冷藏貯存容量,到2017年,這一數(shù)字要增長19倍。這并不只是改變中國人如何種植、分銷和消費食物,也成為氣候變化中不可小覷的因素。制冷耗能占全球電力消耗的15%,而化學制冷劑的泄露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在所有危及星球的人類生存方式中,或許沒有一種能比中國人吃飯的變化還重要。計算中國冷鏈擴張對氣候的沖擊極為困難。不同的制冷系統(tǒng)使用不同的制冷劑。有的制冷劑對氣候產生的影響可忽略不計。但有的制冷劑——如氫氟烴則被稱為“超級溫室氣體”。如果現(xiàn)在的制冷劑使用趨勢繼續(xù)下去,專家預測,到2050年,氫氟烴將對全球近半溫室氣體排放負責?!ㄗ髡吣峥死ぬ亓Γ蜿栕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