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
選擇物理防曬或化學防曬主要看標注,同時看成分表是不是僅有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兩種防曬成分。
夏日來臨,又到了選擇和使用防曬霜的季節(jié)。從保護皮膚的角度來說,每天都應該使用防曬霜,哪怕你只呆在室內(nèi)工作。
日常接觸的紫外線分為波長為280-315nm的中波紫外線UVB和波長為315nm-400nm的長波紫外線UVA。UVB會引起曬傷,在天氣炎熱的季節(jié)和晴天時最強,所以你去海邊時會出現(xiàn)曬紅、甚至脫皮起水泡的情況。而UVA則不同,波長比較長,所以穿透力強,可以穿過云層、甚至5mm厚的玻璃,會引起皮膚老化。
因此,在選擇防曬霜方面,你就要注意防曬產(chǎn)品是不是可以有效的防止UVB和UVA,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廣譜防曬。最簡單辦法就是看防曬值標注。
看防曬值
說到防曬值,問題變得復雜起來了!歐洲、美國、中國和日本的標注有一些不同,尤其是在對抗UVA方面。其中的SPF(防曬系數(shù))是全球通用的,是指對抗UVB的能力。在正常的日光下15-20分鐘,皮膚就會出現(xiàn)曬傷的情況,而SPF1可以將這個延長一倍,SPF30就是延長了30倍,為了方便計算,基本都是以時間來衡量。
再來看UVA的標注,常見到的就是日本的PA值,也就是PA++++這種標注方法。歐洲沒有直接標明數(shù)值,而是用圓圈UVA表示,這代表其中的UVB和UVA的防護能力不低于3比1。日本和歐洲的方法都是對應于UVAPFi值的,最強的PA++++代表UVAPFi大于16。如果是歐洲的防曬基本是SPF50左右,可以達到UVAPFi16左右。
美國產(chǎn)品會在包裝上標注Broad Spectrum(廣譜防曬),代表產(chǎn)品可以防止大于等于370nm的UVA,同時SPF在15以上。中國則是參考了日本標準,超過SPF30的標注為SPF30+,PA值最高的PA+++。
看成分選防曬劑
對于比較在意防曬產(chǎn)品的消費者來說,這些還不足夠。防曬產(chǎn)品之所以有防曬能力,是因為添加的防曬劑,這又分成物理防曬劑(無機防曬劑)和化學防曬劑(有機防曬劑)。
物理防曬劑比較簡單,只有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兩種成分,其分子量超大,不能穿過角質(zhì)層,所以安全性極高,通常推薦給嬰幼兒和孕婦使用。問題在于使用后皮膚會有泛白現(xiàn)象,膚色深的人用起來會顯得很白,對于大于370nm的UVA防護能力欠佳。
選擇時只要留意一下防曬霜的標注,一般有特別說明,純礦物防曬或者是純物理防曬。同時看成分表是不是僅有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兩種防曬成分。
比較常見到的物理防曬有:嬌韻詩清透美白防曬乳,資生堂安熱沙倍呵防曬乳,資生堂新艷陽夏日常溫和防曬乳,雅漾舒緩自然防曬霜,倩碧勻凈色斑防護乳,倩碧日用輕透防曬隔離霜SPF25等。
化學防曬劑種類就很多了。化學防曬劑的問題在于這類防曬成分容易滲入角質(zhì)層,引發(fā)皮膚敏感和刺激,造成皮膚不適。最常見到引發(fā)問題的就是二苯酮類防曬劑,這類防曬劑也被美國接觸性皮炎學會選為了2014年年度接觸性過敏原。此外,化學防曬劑同樣存在對于大于370nm的紫外線防護力不足問題,只有少數(shù)成分可以對抗這個波長的紫外線。
一般來說,美國的防曬產(chǎn)品以純化學防曬居多,如果是易敏感的皮膚就可能要仔細詢問銷售人員了。通常買到的防曬霜是物理和化學相結(jié)合在一起的,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兩者的問題。在品牌方面,大品牌的廣譜防曬產(chǎn)品更值得依賴,對于UVB和UVA的防護能力都是十分出色的。
明白以上這些基本你就能找到一款適合你需要的防曬產(chǎn)品了。如果是打算去海邊,SPF50 PA++++之類的廣譜防曬就可以符合需要,最好還是防水型產(chǎn)品。日常防曬,那防曬的指數(shù)就不需要那么高,SPF15-30之間PA+++的產(chǎn)品就已經(jīng)足夠。戶外使用防曬霜需要2-4個小時補涂一次,室內(nèi)可以在出門前重新補涂一次。
防曬霜的使用和選擇一樣重要,用在面部每次的使用量應該是1-1.5克,也就是30ML的防曬應該在一個月內(nèi)使用完,這才能達到足夠的防護能力。穿著長袖衣服,佩戴墨鏡,打傘,寬帽沿的帽子,盡量在10-14點中呆在室內(nèi),同時配合防曬霜才是最佳的防曬措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