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浩 姚斌
摘要:文章對部分學校在江蘇2008高考方案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困境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江蘇高考;2008;困境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77-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9
眾所周知,現行教育體制下,高考是對高中教學最強有力的指揮棒之一,高考如何考直接決定了當下高中教育教學的生態(tài)分布??陀^地說,江蘇2008高考方案實施以來,我?;瘜W教學和教研工作日益陷入困境。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選修化學的學生人數急劇下降,近三年分別為2、0、12,這一窘境直接導致化學教學與教研遇到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需要我們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努力來破解這一難局。現將筆者在此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嘗試簡要整理,總結如下。
一、導致選修人數急劇下降的原因淺析
1. 2008江蘇高考方案的影響
2008江蘇高考方案中,化學學科是學生選擇理科后的三個備選科目之一(其余兩個為生物、地理),學生高考成績按比例分為A、B、C、D四個等級,如參加一本、二本錄取則至少分別達到A、B等級(2008、2009年規(guī)則如此)。相比而言,選修化學的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要高于選修生物、地理者,也就是說高考中化學考生的對手普遍較強,達到A、B等級的難度明顯大于生物、地理學科(地理學科因其文、理科學生均可選擇,一般認為其達到相應等級難度最?。?,這對學習能力和水平相對平庸的學生無疑產生極大的震懾作用。在高考方案的指揮下,當前選修化學的學生呈現兩極分化態(tài)勢。除了相對水平較高的學生選修之外,一些化學學習水平很低的學生因擔心學業(yè)水平測試不能過關,通過選修化學而躲開學測。我校生源在徐州市區(qū)屬于二流,恰介于上述兩種情況之間,2008、2009年的高考中,出現了多例因化學等級不合要求而不能報考相應批次高校的情況,致使學校管理層對化學下達了“禁選令”。盡管2010年開始,選科等級要求有所降低,無奈片面認識已成定論,化學學科已無翻身之機。
2. 教師教學內容和方式選擇不當的影響
2006年開始,我省全面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其對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要求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知識的真實性、實用性,強調知識與實際生產、生活的聯系,力求打造化學時刻就在我們身邊的形象,相對而言稍放松了對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這一變化在高一階段的教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蘇教版教材中還具備一個明顯特色就是對知識的介紹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對于某些內容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由淺入深的逐漸推出,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這種基于學生認知規(guī)律,尊重學生認知能力發(fā)展的設計是值得好好品味的,它體現了從注重知識建構向注重學生能力建構轉變的理念,典型實例可參考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教師對新課標和新教材的這些變化似乎準備不足,不少教師仍以課改前的固有習慣進行當下的教學,過于強調知識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強調教學內容的一步到位,致使學生誤以為化學知識枯燥、瑣碎、復雜、難懂,在初三階段因時間短、任務重而留下學習化學的心理陰影被進一步放大,直至對化學心生畏懼,敬而遠之。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教師仍基本使用講授式、灌輸式的方法或在此基礎上稍加改良,還未真正形成信任學生、注重學生發(fā)展的自主探究學習。對于吸引學生眼球的一大教學利器——實驗,要么因教學時間緊、要么因實驗有危險而被束之高閣。種種教學中的不合理導致學生不喜歡化學,更談不上選修化學。
3. 學生對江蘇特色的高考試題明顯不適
2008年開始的江蘇高考試題,基于命題專家對新課改、新課標的理解,出現了諸多創(chuàng)新,以至于其風格明顯與往年不同,也與同年其他省市高考試題明顯不同,具有鮮明的江蘇特色,學生在解答時出現了明顯的不適應。如信息量大且形式多樣、工業(yè)流程圖、有機合成路線的表述、綜合探究等都讓學生無所適從,盡管其中解題所用的知識和方法未必復雜,但是不適感足以擊潰學生,尤其是在高考這一如此高度緊張的氛圍中,無疑給“化學難”這一論斷加上了重重的籌碼。盡管近年來,學生越來越適應江蘇特色的試題,且命題組似乎也有意識在簡化試題、降低難度,但因受眾越來越小,這一變化難以被廣泛傳播。
應該看到,2010年后,基于多層面的反思和改良不斷涌現,出現了很多積極有利的變化,但無奈08、09年種種因素造成的影響太大,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心目中對化學的認識定位已經形成,改之難矣。
二、選修人數減少對高中化學教學帶來的困境
隨著選修化學學生的人數不斷減少,帶來越來越多讓人憂心的連鎖效應,這對高中化學教學造成一連串的打擊和傷害,體現在以下方面。
1. 教師隊伍建設難度加大
我?;瘜W教研組現有教師11人,其中教授級高級教師1人、省特級教師2人、市名教師3人、高級教師8人、在評優(yōu)課比賽中獲省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大市一等獎8人,應該說是實力雄厚,在徐州市亦赫赫有名,但苦于沒有選修學生,絕大多數教師閑置,人才資源如此浪費讓人痛心;更憂心的是,我組近八年都沒有新鮮血液補充,目前最年輕的一位教師為33歲,40歲以下教師僅有5位。2008年之后的化學窘境對高校化學師范專業(yè)亦產生強大的沖擊,至少5屆高?;瘜W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人數少且大多轉行,可以想見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年輕化學教師的斷檔。當現在的中生代逐漸老去而新生代后繼乏人,教研組的結構、水平均前景堪憂;新課改實施以來,40歲以下的五位教師有兩位從未教過選修、也沒上過高三,另外三位則只經歷過一次,缺乏對高中知識體系的全面系統(tǒng)認識、理解和思考,缺乏與學生、教學內容、高考試題之間的有效碰撞,這對其教學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是極其不利的;絕大多數教師因只教高一、高二必修、應對學測即可,工作中難免出現懈怠甚至消極情緒,這當然是不利于教研組工作的順利開展的。endprint
2. 學生對待化學學習的態(tài)度日益淡漠
從其他老師和學長口中得知化學為本?!敖x”科目、只需學測過關后,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難免會發(fā)生極大的變化。課堂上的注意力不那么集中了,開小差甚至將化學課當成休息調整時間的多了,課后認真完成化學作業(yè)、思考化學問題的時間被用于他們認為更重要的語數外學習上。教師能明顯感受到課堂上被學生冷落和課后沒有學生求教問題的冷清。
3. 學校對化學的軟、硬件配置增速放緩
當前的形勢下,學校對化學的重視程度日益下降,相配套的各項軟、硬件建設明顯減速。以化學實驗室為例,課堂演示和分組實驗所需的常規(guī)藥品和儀器尚能得到保障,一些特殊用途、用量較少的則難以得到順利審批,如三頸燒瓶、具支試管、Y型管、pH計等;依托網絡信息技術的數字化實驗室更是遲遲難以配備。在學校管理層的概念中,化學方面的投資可以暫緩甚至暫停,化學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等各種資源可以占用或者挪用,因為化學在高考中所占的份額是最小的。
三、面對困境的對策及思考
面對困境,一味地怨天尤人和自暴自棄都毫無意義。與其抱怨、抵觸這個困境,不如努力適應、慢慢改變這個環(huán)境,找到一片全新的發(fā)展空間。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教育的改革意見下,江蘇的高考改革和化學教育將走向何方,我們都拭目以待。但是不管怎么改革,我們都應該首先練好內功,正確理解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方可從容應對。
1. 通過高考方案的變化尋找化學生存的空間
其實,關于“化學難、不能選”這一論斷的很多論據來自于2008、2009年的高考。一本、二本需學生達到A、B等級的門檻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顯得高了。但2010年起一本、二本對選修科目的要求已經降至了AB、BC,因物理考生更多,相對更易拿到高等級,故對化學而言,一本、二本的門檻相當于降至了B、C,這應該是利好消息。當前的高考中,能夠選擇化學的關鍵應該在于是否能與語數外總分匹配,一些志在沖擊某些錄取分數更高的一本(選科要求AA,甚至A+)和二本(選科要求BB)的學生,若其能力有限,可能會對化學有所忌憚。對此部分學生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具體分析,如確實力不能及可以回避化學,而不應該是全體學生都禁選,畢竟理科院校在高考招生中占了很大比例,且化學及其相關方向專業(yè)有頗多的招生計劃。特別是處于三本和??扑降膶W生,選化學還是生物、地理其實并無太大差別;此外應該注意到,近年來江蘇高考化學試題亦進行了一些旨在降低難度的調整,如增大選擇題題量比例、考查的核心知識日益穩(wěn)定、題目的設問方式和解題模型逐漸為人熟知,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高考備考者的信心。對于這些觀點,將其解讀好、把握好、特別是宣傳好是我們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 用符合新課標精神的觀念和方法進行教學
如何把我們的化學課堂變?yōu)楦形?,讓我們的化學教師更有魅力,是抓住學生的第一步,索然無味、枯燥冗長的課堂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讓學生喜愛的。作為教師,改變現有課堂形態(tài)的必須途徑只有練好內功。首先,認真深入研究課程標準、高考和學測的考試說明、高考和學測的試題,搞清知識的主次、要求的難易,特別是認清已不必掌握的內容和同一內容在學測、高考中的不同要求,在教學中做到不越界、不超綱,不講已毫無價值的內容。此外,熟悉蘇教版教材的編寫思路和結構,教學中注意循序漸進,不要因一步到位而加重學生的負擔。其次,要學習感悟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認識到教學的首要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服務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主張學生多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學的手段和方式上要不斷更新,少用已經習慣并擅長的“講授式”、“歸納式”、“演繹式”等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的教學形式。最后,應該認真思考我們的教學如何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探索和開發(fā)與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移動互聯社會相適應的教學方式。
3. 用化學自身的魅力感召學生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化學教育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值得教師好好研究。筆者于2013年11月有幸在曼徹斯特觀摩中學化學教學三周,在曼城的學習中很強烈的感受到英國對學習內容自身魅力的開發(fā)下足了功夫。平常普通的酸堿中和實驗讓他們設計成魔術、彩虹、金剛手,每節(jié)課都能開發(fā)出一個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探究的課題,抽象的化學鍵用樂高玩具形象表達,枯燥復雜的物質的量編成各種趣味題讓學生有滋有味的計算,還有每節(jié)課都有的拼圖游戲等等。連我們這些老師都被“忽悠”的興趣盎然,更何況學生呢?可見,將化學自身的魅力充分開發(fā)并緊緊依托高中生的認知、興趣和性格特點進行相關設計,是一個值得大力研究的課題。筆者以為,在日常教學中,起碼應該將化學的趣味性、實用性和實踐性著力展示并感染學生。通過身邊的化學事實引起強烈共鳴,通過新奇、絢爛的化學現象引發(fā)無盡的興趣,而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又是那么的懸念叢生、高潮迭起,這些化學的魅力實在應該被我們展示在化學課堂之上,呈現在學生眼前。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化學之美、體驗化學之樂,應該是留住學生的最好方式。比如化學實驗,每次帶著實驗進教室都會看到學生興高采烈的期待表情,哪怕是老師眼中平淡無奇的試管實驗都會讓學生興奮不已,說明學生真心喜歡實驗,實在不該因為教師怕麻煩、圖方便就輕易剝奪了學生感受實驗的權利。如果能將學生帶到化學實驗室,讓他們去觸摸各種實驗儀器、做各種自己想做的實驗、思考自己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這對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決心無疑是極大的激勵。
4. 尋找化學在高考之外的另一方天空
作為高中的師生,好像已經習慣了在高考的指揮下忙忙碌碌,好像一切學習都是為了高考,殊不知如果跳出高考的束縛,會有另一方別樣美麗的風景。若能帶著學生放下高考的包袱去玩化學、用化學,不也是一種生活嗎?好好利用學校的校本課程、社團活動、研究性學習等平臺,給學生一個書本、考試、做題之外的更客觀、更真實、更有生機的化學,也是化學教師可以做到、且有很大揮灑空間的教學。
綜上所述,2008高考方案以來,對高中化學教學確實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傷害,我們面臨著困境,但相信它是暫時的,是可以戰(zhàn)勝的。在困境中我們要學會堅守,不放棄自己的教育理想,利用這段“難得”的閑暇時光好好充實自己,希望就在前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