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香
中藥外敷治療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臨床療效研究
陳青香
目的 探討中藥外敷在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中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弋陽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12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n=61)和對照組(n=60)。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消毒、碘伏紗布換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給予中藥外敷治療,觀察2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0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8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中應用中藥外敷治療,能有效促進患者切口的愈合,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婦產科;中藥外敷;手術切口;愈合不良
在婦產科手術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切口感染,從而導致切口愈合不良,不僅對患者病情的康復造成影響,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壓力與經濟壓力。在傳統治療中,多采用碘伏紗布進行患者切口的換藥,雖然能降低切口感染或切口脂肪液化的感染率,但總體效果還不是很理想。為了探討更好的治療措施,本研究對121例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進行分組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弋陽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121例,隨機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61例,年齡22~49歲,平均年齡(35.5±3.5)歲;類型:脂肪液化29例,脂肪液化并縫線反應24例,切口感染8例;對照組患者60例,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34.5±2.5)歲,脂肪液化31例,脂肪液化并縫線反應23例,切口感染6例。所有患者均為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者,臨床表現為術后3~7 d內腹部切口處疼痛,切口表面紅,但無明顯滲液,且皮下出現不同程度的硬結。排除高血壓、糖尿病、嚴重性營養(yǎng)不良、近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及近期化療者。2組患者的年齡、切口不良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消毒、碘伏紗布換藥治療,療程為1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給予中藥外敷治療。其中,中藥外敷藥方中主要包括25 g冰片、25 g芒硝及50 g虎杖等,將中藥碾成粉狀,首先用酒精將其充分混勻后放到紗布袋中,大小可根據硬結范圍而確定;其次將藥外敷在腹部切口的硬結處,最后采用腹帶進行固定包扎,1次/d,療程為1周。療程結束后分別觀察兩組患者的切口表面紅消退、皮下硬結消退時間與切口的脂肪液化、感染積膿情況。
1.3 療效評定標準 (1)顯效:患者的切口紅腫、觸痛現象完全消失,硬結明顯消退,組織明顯變軟;(2)有效:患者的切口紅腫、觸痛現象明顯改善,硬結有所縮小,組織有所變軟;(3)無效:患者上述癥狀均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感染、流膿等加重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tài)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100%)高于對照組(85.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在婦產科中常見的手術并發(fā)癥就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在臨床上對切口愈合不良傳統的治療是采用抗生素或進行局部、清創(chuàng)、消炎、換藥等治療,雖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效果較慢,療程較長,給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經濟等方面帶來極大的負擔。術后切口愈合不良除了傷口感染外,還有多數為脂肪液化導致的。目前,脂肪液化的病理、生理等機制尚未明確,使其也無法實現統一的診斷。臨床上多認為:由于脂肪組織本身的血運較差,在手術中將脂肪組織與切口交叉的血管切斷,造成血運效果不斷變差;在加上在傷口愈合的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多數是由皮膚層與前鞘層傳遞過來的,但由于手術切斷了傳遞路線,導致營養(yǎng)供給不足,使脂肪細胞缺乏營養(yǎng),從而出現壞死液化的現象,并產生無菌性炎癥,導致切口難以愈合或愈合不良[1]。同時,由于手術中各種機械性的刺激,使患者的皮下脂肪淺表層出現不同程度的燒傷或脂肪細胞發(fā)生變性;另外,由于手術操作不當、直接用電刀止血、止血不徹底、切口長時間暴露及結扎大塊組織等,都會對脂肪組織的血運與氧化分解反應造成影響,使其切口難以愈合或愈合不良。
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給予中藥外敷治療。其中中藥外敷主藥方有冰片、芒硝及虎杖等中藥材,其中冰片性味苦涼,具有止痛消炎、降溫散熱及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的功效,其在較低濃度時有明顯的抑菌作用,而在高濃度使則具備有效的殺菌作用,且冰片的外敷時間越長,其抗菌效果越強;而芒硝作為一種礦物類中藥,性平味苦,具有消腫止痛、行血散結、瀉熱軟堅及吸收皮下積液中瘀血與水分等功效;虎杖性平味苦,具有破瘀通經、祛風利濕等功效;全藥方共同使用,具有消腫消炎、止痛祛瘀等功效。何瓊波認為,芒硝外敷具有消腫、消炎、殺菌等功效,對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2]。錢虹通過對29例婦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采用芒硝外敷發(fā)現,芒硝的消腫止痛效果明顯,有利于患者的切口愈合。楊月華認為,在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中采用中藥外敷治療,能有效促進患者切口的愈合,且無明顯不良反應[3-4]。
綜上所述,通過給予觀察患者中藥外敷治療,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采用冰片、芒硝、虎杖中藥外敷治愈,能有效改善患者切口皮膚紅腫與皮下硬結癥狀,且有效促進切口愈合,預防切口感染與脂肪液化,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
[1] 蘇玲.中藥外敷治療婦產科手術切口感染臨床觀察[J].現代醫(yī)院,2012,12(1):49-50.
[2] 何瓊波.大黃芒硝預防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臨床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9):4546-4547.
[3] 錢虹,呂文藝,吳江燕.大黃芒硝外敷治療婦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29例[J].河南中醫(yī),2013,33(4):573-574.
[4] 楊月華,牛金玲.中藥外敷治療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52例[J].新中醫(yī),2009,20(10):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122
江西 334400 弋陽縣人民醫(yī)院(陳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