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繩丑
學習力是指一個人學習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1]在英語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力指學生對英語學科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動力和毅力。從字面來理解,“學習力”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學習能力”,學習力所包含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毅力常被忽視。筆者觀察了高三英語語法復習課后發(fā)現(xiàn),很多課堂存在著影響學生英語學習力發(fā)展的教學行為。基于學生英語學習力的發(fā)展,筆者對高三英語語法復習課中的教學行為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認為,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明確幾個角色定位。
一、高三英語語法復習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語法復習課不能以羅列語法條目為主要內(nèi)容
教師如果采用封閉的教學秩序,重復著一成不變的教學內(nèi)容,逼迫學生進行題海訓練,學生在重復訓練中將苦不堪言。事實上,高三學生已經(jīng)基本熟知有關語法條目,甚至他們在初中階段就已經(jīng)認知了多數(shù)語法概念。如果教師在復習教學中不斷重復學生已熟知的語法條目,這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心神疲勞,大大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力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甚至還會扼殺學生的學習力。
(二)語法專項復習課盡量少用高考真題和單項選擇訓練
高考真題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也具有相當強的綜合性。如考查定語從句的考題中會夾雜其他名詞性從句,甚至是狀語從句。因此,在定語從句專項復習課中盡量少出現(xiàn)夾雜干擾性極強的其他從句的高考真題,否則會影響學生對定語從句知識的掌握。另外,語法復習課上過多使用單項選擇訓練,會限制學生多元的英語思維,學生很難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大多數(shù)學生在初中階段就開始題海訓練了,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選擇ABCD,甚至摸清了命題老師的命題意向,到了高三階段如繼續(xù)采用同樣的方法來復習,學生的學習力能不能獲得發(fā)展答案不言而喻。
(三)教師不能充當語法復習課中破解難點的破碎機
在語法復習課中,教師經(jīng)??偨Y出學生有關語法題目的共同錯誤,即難點,然后進行逐一破解。從這個程序來看,教師的角色無非就是破解語法難點的破碎機,語法難點成了砂石廠里的原料石,但因為缺少過濾機、裝載機和輸送機,碾碎的砂石料無法運送到建筑工地上有效使用,只能成為砂石廠內(nèi)堆積起來的廢料,不但不能成為優(yōu)質的建筑材料,更影響整個砂石廠的運轉。也就是說,教師在語法復習中不能簡單地灌輸,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更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對語法難點進行運用,這樣學生學習力的提高才能得到保證。
(四)話題應該成為語法復習課的教學載體
話題、結構、功能、任務相結合是現(xiàn)行英語教材編排體系的一個突出特點,只有當話題成為語法復習課的教學載體,學生才有了思維的平臺,語法知識才成為鮮活的知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反過來,沒有話題,教師在語法復習課中必然成為砂石廠的破碎機,整個課堂就會成為單一的說教課堂,這就會使課堂變得沉悶,學生變得疲憊。
二、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基于學生英語學習力的發(fā)展來看高三英語語法復習課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筆者認為,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力,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明確以下幾個角色定位。
(一)扮演學生的角色
教師只有清楚這個角色定位,把自己降低到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上合理安排教學設計,才能在情感上得到學生的認可。當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授知識時,學生的心已經(jīng)離你越來越遠了,教師千萬不可幻想著學生的意志力會超越教師。教師蹲下來了,與學生的心靈接近了,看到的問題也就與學生更接近了,與學生的共同語言也更多了,學生的學習力也將一觸即發(fā)。而教師的內(nèi)心若離學生越遠,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就越低,甚至全無。
(二)扮演經(jīng)營者的角色
為了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教師不光要成為知識難點的破碎機,更要成為語言學習這個砂石廠的經(jīng)營者,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不但擊破知識難點,更要把知識轉化成能力,成為一位所學語言的真正使用者。《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語言教學要從語言應用的角度出發(fā),把語言的形式、意義和用法有機結合起來,要倡導學生“用語言去做事”。
筆者在復習Book 7 Unit 5的語法時以交換生謝磊為話題,利用單元中的詞匯、語塊、句式及課文組織定語從句復習教學。
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提取定語從句(語塊),讓學生強化運用語法知識,體會定語從句的作用,從而形成對不同語言表達的對比。然后教師給出漢語及先行詞,要求學生填空。如:謝磊第一篇論文所給的導師(The tutor)。
高考英語頻現(xiàn)長、難句式,而對于高中生而言,表達長、難句還是有難度的。因此,適當?shù)臅r候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練習。而通過填寫挖空下劃線部分及對比漢語的表達能夠促進學生對長、難句的理解及運用,增強他們運用定語從句的興趣。例如,教師給出下列漢語及畫線部分挖空的句子,要求學生填空完成:就我而言,我承認謝磊是位非常勤奮的學生,從她那里我知道了如何從事于預科學習,這對我新的事業(yè)來說意義重大。(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cknowledge Xie Lei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 from whom I know how to be occupied with the preparation course, which means a lot to me in my new enterprise.)
經(jīng)過以上語塊、句式的操練,學生已基本理清定語從句的作用、功能及用法,但還需在實際語篇中夯實能力,于是筆者又給出如下語段讓學生操練。
Yesterday, our school invited Xie Lei to give us a lecture and we learnt a lot from her. She has been a more autonomous learner, who ... Xie Lei lived with a host family, in which ... The tutor who has helped her get used to the academic requirements of a Western university.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cknowledge Xie Lei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 from whom, which means a lot to me in my new enterprise.
這是個簡要的篇章,填空部分是針對定語從句的訓練,省略部分依靠的是學生的想象。通過這個練習,學生得到了語塊、句式、定語從句的訓練,更得到了篇章的訓練。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但可以復習運用已學詞匯,還能有鍛煉使用定語從句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學生還通過創(chuàng)造故事情節(jié)獲得了學習樂趣,增強了學習動力。
語法復習課作為語言學習的一部分,它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但是對于一節(jié)課堂而言它必須要具有完整性,這個完整性體現(xiàn)在語言內(nèi)容與語言形式的結合上。而話題把語言內(nèi)容與語言形式有機融合成篇章,有了篇章就會有故事,有了故事才會有記憶,有了記憶才能有創(chuàng)造。
endprint
(三)扮演語言創(chuàng)作者的角色
很多時候,英語教師都把自己當作是語言的學習者,并認為能堅持看英語小說,能欣賞英語影片,能堅持聽英語廣播就非常不錯了,但是筆者認為這還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成為英語語言的創(chuàng)作者。因為美好的教學資料不一定都是現(xiàn)成的,哪怕有了現(xiàn)成的教師也不一定能夠真正體會到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更傳達不好他們的情感。筆者在高三復習Book 1 Unit 3時寫過這么一段話,學生分享后很受啟發(fā)。
Running (run) on the country road, our car went at a slow pace. But on the journey, we saw many deep valleys, met cyclists like me, visited some old temples, watched the clean water flowing (flow) over stones, cooked the food and climbed (climb) mountains. All of us did have a good time, so I came up with the idea that it is not the altitude where you stand but theattitude to life that matters and that it is not how much money you used but how you used money that makes you happy.
在這節(jié)課中,筆者通過展示旅游經(jīng)歷的圖片,帶著學生進行了一次有情感的旅游,并向學生分享了筆者用英語創(chuàng)作的游記,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在課的結尾部分,筆者再把以上片段的畫線部分設空,讓學生進行完形填空,對復習的語法予以鞏固。最后一句話是筆者的感言和總結,也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為人處世產(chǎn)生影響。
(四)扮演調劑師的角色
單一的說教是沉悶的。語法課要避免枯燥,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扮演好調劑師的角色。以話題為主線,教師要調劑好單元語言功能項目,讓詞匯出聲,讓語法出彩,更讓篇章出神,也只有調劑好這些項目才能使新課改走向深處。有了話題,教師還要調劑好英語語言課堂的組織形式。在復習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有默讀也可以有朗讀,可以有寫作也可以有對話。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但要調劑好學生的眼睛、手和口,更要讓學生的腦筋動起來。只有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才能使任何形式的課堂都能把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融為一體,學生的英語學習力才能持續(xù)提高。
很多專家曾經(jīng)說過,任何語法條目都有“例外”。但是筆者認為只有學生熟練運用了各個語言知識、語法條目,并形成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這樣語法條目中的“例外”才不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奇怪”。另外,教師只有轉變自己高高在上的角色,才能讓學生的情感、知識、語言運用能力,甚至英語學習的動力和毅力逐漸得以加強。
參考文獻:
[1] 劉玲洲.高中生英語學習力的探究[J].海外英語,2012(2).
[2] 顏春輝.淺談高中生學英語如何提高語法意識[J].現(xiàn)代教育科研論壇,2010(8).
endprint
(三)扮演語言創(chuàng)作者的角色
很多時候,英語教師都把自己當作是語言的學習者,并認為能堅持看英語小說,能欣賞英語影片,能堅持聽英語廣播就非常不錯了,但是筆者認為這還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成為英語語言的創(chuàng)作者。因為美好的教學資料不一定都是現(xiàn)成的,哪怕有了現(xiàn)成的教師也不一定能夠真正體會到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更傳達不好他們的情感。筆者在高三復習Book 1 Unit 3時寫過這么一段話,學生分享后很受啟發(fā)。
Running (run) on the country road, our car went at a slow pace. But on the journey, we saw many deep valleys, met cyclists like me, visited some old temples, watched the clean water flowing (flow) over stones, cooked the food and climbed (climb) mountains. All of us did have a good time, so I came up with the idea that it is not the altitude where you stand but theattitude to life that matters and that it is not how much money you used but how you used money that makes you happy.
在這節(jié)課中,筆者通過展示旅游經(jīng)歷的圖片,帶著學生進行了一次有情感的旅游,并向學生分享了筆者用英語創(chuàng)作的游記,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在課的結尾部分,筆者再把以上片段的畫線部分設空,讓學生進行完形填空,對復習的語法予以鞏固。最后一句話是筆者的感言和總結,也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為人處世產(chǎn)生影響。
(四)扮演調劑師的角色
單一的說教是沉悶的。語法課要避免枯燥,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扮演好調劑師的角色。以話題為主線,教師要調劑好單元語言功能項目,讓詞匯出聲,讓語法出彩,更讓篇章出神,也只有調劑好這些項目才能使新課改走向深處。有了話題,教師還要調劑好英語語言課堂的組織形式。在復習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有默讀也可以有朗讀,可以有寫作也可以有對話。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但要調劑好學生的眼睛、手和口,更要讓學生的腦筋動起來。只有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才能使任何形式的課堂都能把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融為一體,學生的英語學習力才能持續(xù)提高。
很多專家曾經(jīng)說過,任何語法條目都有“例外”。但是筆者認為只有學生熟練運用了各個語言知識、語法條目,并形成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這樣語法條目中的“例外”才不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奇怪”。另外,教師只有轉變自己高高在上的角色,才能讓學生的情感、知識、語言運用能力,甚至英語學習的動力和毅力逐漸得以加強。
參考文獻:
[1] 劉玲洲.高中生英語學習力的探究[J].海外英語,2012(2).
[2] 顏春輝.淺談高中生學英語如何提高語法意識[J].現(xiàn)代教育科研論壇,2010(8).
endprint
(三)扮演語言創(chuàng)作者的角色
很多時候,英語教師都把自己當作是語言的學習者,并認為能堅持看英語小說,能欣賞英語影片,能堅持聽英語廣播就非常不錯了,但是筆者認為這還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成為英語語言的創(chuàng)作者。因為美好的教學資料不一定都是現(xiàn)成的,哪怕有了現(xiàn)成的教師也不一定能夠真正體會到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更傳達不好他們的情感。筆者在高三復習Book 1 Unit 3時寫過這么一段話,學生分享后很受啟發(fā)。
Running (run) on the country road, our car went at a slow pace. But on the journey, we saw many deep valleys, met cyclists like me, visited some old temples, watched the clean water flowing (flow) over stones, cooked the food and climbed (climb) mountains. All of us did have a good time, so I came up with the idea that it is not the altitude where you stand but theattitude to life that matters and that it is not how much money you used but how you used money that makes you happy.
在這節(jié)課中,筆者通過展示旅游經(jīng)歷的圖片,帶著學生進行了一次有情感的旅游,并向學生分享了筆者用英語創(chuàng)作的游記,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在課的結尾部分,筆者再把以上片段的畫線部分設空,讓學生進行完形填空,對復習的語法予以鞏固。最后一句話是筆者的感言和總結,也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為人處世產(chǎn)生影響。
(四)扮演調劑師的角色
單一的說教是沉悶的。語法課要避免枯燥,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扮演好調劑師的角色。以話題為主線,教師要調劑好單元語言功能項目,讓詞匯出聲,讓語法出彩,更讓篇章出神,也只有調劑好這些項目才能使新課改走向深處。有了話題,教師還要調劑好英語語言課堂的組織形式。在復習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有默讀也可以有朗讀,可以有寫作也可以有對話。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但要調劑好學生的眼睛、手和口,更要讓學生的腦筋動起來。只有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才能使任何形式的課堂都能把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融為一體,學生的英語學習力才能持續(xù)提高。
很多專家曾經(jīng)說過,任何語法條目都有“例外”。但是筆者認為只有學生熟練運用了各個語言知識、語法條目,并形成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這樣語法條目中的“例外”才不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奇怪”。另外,教師只有轉變自己高高在上的角色,才能讓學生的情感、知識、語言運用能力,甚至英語學習的動力和毅力逐漸得以加強。
參考文獻:
[1] 劉玲洲.高中生英語學習力的探究[J].海外英語,2012(2).
[2] 顏春輝.淺談高中生學英語如何提高語法意識[J].現(xiàn)代教育科研論壇,2010(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