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博睿
孫悟空,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早已深刻的印在我們的心中。有人說有一百個讀者就會有一百個《紅樓夢》,但是我敢肯定,從《西游記》原文到連環(huán)畫再到各種版本的翻拍,在一百個知道《西游記》的人,他們的心中也只有一個孫悟空,那就是央視86版西游記中的那個六小齡童。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時代的進步,盡管在現代人的眼里,86版的《西游記》可圈可點,有著很多明顯的不足,但是在那個年代,這部戲已被稱為經典,而六小齡童等人的演繹更是令人驚嘆。
很多人批判,說六小齡童,章金萊老師出自于章氏猴戲世家,演孫悟空那是看家本領,只是碰巧靠著這一部戲而出名罷了。我承認,今日電視劇已經成為大眾的首選消遣方式,值得夸贊的演員也有很多,但是試問,有誰愿意花費自己的一生去演一部戲中的一個角色。美式的快餐文化已經一點點的滲透到了中國,一部電視劇,幾個月便可以殺青。而86版的西游記從拍攝到后期制作卻花費了整整6年,到完結用了17年,而六小齡童更是用自己生命來完美的詮釋了孫悟空這個形象。
“苦練七十二變,笑看八十一難”這便是章老先生對生活的態(tài)度。在拍攝西游記時,為了取景,整個劇組翻山越嶺。從北戴河的猴王問世一路穿梭到泰國的經取極樂天,他蹚過波瀾亮麗的九寨溝,吻過內蒙大草原的清香,聆聽過大理石城姑娘的歌謠,品過長白山尖的青云,與峨眉山的猴群嬉笑,在新疆火焰山上平膝靜坐。為打造熒幕上的真實感,他更是不畏艱辛。終日不能摘的橡膠面具帶給他不能擦汗,只能吃流食的困擾。他曾不慎被紅孩兒的真火燒到休克,也曾差點被哮天犬咬掉一條腿。就算是600度近視也阻擋不住六小齡童火眼金睛的磨煉。他將汗水浸透了整個大地,只為一部劇的創(chuàng)作。不,他為的不是劇,為的更是對經典的尊重。對此,我內心衍生出一股無名的情感,我知道那不是因這些苦難而產生的惻隱之心,那是一種由衷的敬佩。其實,86版的西游記帶給章老先生的不光光是明星的光芒,而是將章老先生的整個身心,就連靈魂也融入到了西游記這部名作里面。
在結束了西游記的拍攝之后,章老先生建立了“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并將自己家中的300多件珍品貢獻出來,供世人欣賞。他奔波于全球各地,演講傳播中華的猴文化。他投資辦學校,但凡是虛心求教猴戲文化與演繹,不論膚色與年齡,他一律照教不誤。他自己掏腰包打造了第一部3D電視劇《吳承恩與西游記》來解釋他對西游記的理解與感悟,讓更多的人被中華猴魂所感染。孫悟空是勇敢與智慧的象征,他代表著執(zhí)著與抱不平的精神,而章老先生正是在用自己的努力去弘揚這樣的文化。但可悲的是,在86版西游記上映之后,又有很多人從四面八方涌來打算翻拍西游記,再創(chuàng)神話。但不曾想,編劇為圖票房,肆意改變原著,更有甚,將西游記翻拍成一部愛情故事。章老先生多次站出來為西游記辯解,他說:“從董永七仙女鵲橋之戀到許仙白娘子的人妖之緣,中華民族有很多可歌可頌的美好愛情故事,不缺西游記這一個,所以請大家不要再給孫悟空找‘女朋友了?!?/p>
我喜愛孫悟空的形象,更敬重章老先生為藝術的獻身。我曾在學校的聯歡晚會上看到過一部舞臺劇,名叫《荊軻刺秦王》,不過是用街舞的形式演繹出來的。劇中沒有對白,有的只是炫目的街舞動作。光打在他們身上,他們卻留在我的心里。有人說這是一場討人開心的表演罷了,非也,在我心中,這是藝術的萌生?!肚G軻刺秦》是歷史的經典,但街舞確是現代的產物。兩者看似毫無關系,但卻被舞臺上的同學巧妙的結合起來。現代生活中,幾乎每一個人都身懷絕技,從小就學習舞蹈或者音樂。高科技是一代比一代強,但藝術不是的。我真心的希望,有人能站出來,以現代的高科技為畫筆,去更完美的創(chuàng)作出那些可以彌補老版的不足的經典,以此來讓文化傳播下去。章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我看到的舞臺上的同學也是其中之一。
不光是西游記中的六小齡童,其實有很多人像章金萊一樣用生命來歌頌一個角色。相比今日,90后00后在盲目的沉寂于“高富帥”的明星身上,這些真正值得敬仰的演員正在一點點的被遺忘。我希望,有更多的歌手,演員,抑或是沉浸于其他事業(yè)上的人站出來,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去打造、磨煉出值得流傳與垂青的事物,將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