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務及檔案管理制度
檔案保管工作是整個檔案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基本任務有:一是維護檔案實體的秩序狀態(tài),使檔案在存放和使用中始終有序;二是保護檔案實體的理化狀態(tài),使其在存放和使用中不受或少受人為的或自然因素的損害,并盡量延長其物質形體的“自然壽命”。這兩條任務同時也是檔案保管工作的兩項基本內容。檔案管理制度有:一是檔案管理人員對接收進館的檔案要進行系統(tǒng)地、有規(guī)律地調整和加工,合理排放。二是檔案館(室)對收集來的零散文件,要作系統(tǒng)地、全面地整理,按立檔單位劃分全宗,在每個全宗內分類、整理、裝訂、排列案卷、編制案卷目錄和檔號等。三是按照檔案整理的原則保持文件之間的歷史聯(lián)系,便于管理和利用。四是根據機構的不斷變化,適當調整全宗。五是案卷的排列要以全宗為單位,根據檔案的不同門類、載體和保管期限分別排列。
檔案庫房管理工作“八防”要求及具體措施
檔案庫房“八防”的要求是:防火、防盜、防潮、防光、防鼠、防蟲、防塵、防污染。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做到:一、檔案庫房周圍滅絕火源跡象,庫內嚴禁吸煙,庫房電器線路禁用明線。在日常保管中要放置滅火器,檔案人員要了解其性能并能熟練使用。二、檔案庫房應有防盜措施,一般庫房要加設防盜門窗。三、濕度較大的庫房應配備去濕機及放置吸潮劑,并安裝空調。四、檔案庫房窗戶要配掛窗簾,防止陽光直接射入庫內,同時庫房照明裝置應以使用白熾燈為宜,避免日光燈中紫外線對檔案紙張的破壞。五、為防止檔案庫房發(fā)生鼠害,庫房應定期檢查并投放滅鼠藥。六、檔案柜架應經常放置滅蟲藥,以防檔案害蟲破壞檔案。七、為防止灰塵對檔案損害,庫房最好加雙層窗,同時利用吸塵器及時吸除檔案柜架上的灰塵。八、密閉檔案門窗和庫房設置過渡間,是避免檔案遭受有害氣體侵害的最實際的辦法。
檔案庫房對溫濕度的要求標準
通常情況下,檔案庫房的溫濕度要求是:溫度為14-24℃,相對濕度為45-60%。庫房溫度過高(超過30℃)或濕度過大(超過70%),都會給檔案保護帶來不利影響,使紙張變黃、變脆,字跡褪色、擴散,也會加速檔案害蟲的各種霉菌的繁殖速度,降低紙張強度,影響檔案的壽命,同時,如果庫房濕度過低(干燥),也會使紙張失去正常的含水量,使紙張老化。因此,及時調節(jié)檔案庫房不適宜的溫濕度,使庫房始終保持較適宜的溫濕度,是檔案保管的一項重要工作。
檔案法規(guī)對檔案的開放時間是如何規(guī)定的
檔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檔案的作用,便于社會各方面的利用。 那么國家檔案法規(guī)對開放時間又是如何規(guī)定的呢?《檔案法》第19條規(guī)定:國家檔案館保管的檔案,一般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向社會開放?!稒n案法實施辦法》第20條規(guī)定,各級國家檔案館保管的檔案向社會開放的起始時間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檔案(包括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檔案,民國時期的檔案和革命歷史檔案),自本辦法實施之日(1990年11月19日)起向社會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形成的檔案,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向社會開放;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等類檔案,可以隨時向社會開放。
檔案館類型介紹
檔案館是收集、保管檔案的機構。負責接收、征集、管理檔案和開展檔案利用等。中國周代的天府,漢代的石渠閣,唐代的甲庫,宋元的架閣庫,明清的皇史等,都是歷代保管檔案的機構。建國后,從
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檔案館。
當前劃分檔案館類型的一般標準:一是中央級檔案館和地方級檔案館;二是國家的檔案館和非國家的檔案館;三是綜合性檔案館和專業(yè)性檔案館;四是黨政檔案館、軍事檔案館、高校檔案館和企業(yè)檔案館;五是永久性檔案館和過渡性檔案館;六是古代檔案館、近代檔案館、現代檔案館;七是紙質檔案館、電子檔案館、數字檔案館、虛擬檔案館。當然檔案館的基本類型,也可以從多種角度去區(qū)分,比如從級別上分:有中央檔案館和地方檔案館;從規(guī)模上分,有大型檔案館、中型檔案館和小型檔案館;從來源上分,有公共檔案館、部門檔案館;從載體上分有,影片檔案館、照片檔案館等等。
目前我國已建設的檔案館有:一是各級人民政府領導的,有省檔案館、市檔案館、縣(區(qū))檔案館;二是專業(yè)系統(tǒng)內設立的檔案館,有城建檔案館、氣象檔案館等,如河北省氣象檔案館、河北省測繪資料檔案館、石家莊城建檔案館等;三是一些機關、事業(yè)單位、大型企業(yè)內部設立的檔案館,如外交部檔案館、安全部檔案館、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上海石油化工總廠檔案館、開灤集團公司檔案館、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河北大學檔案館等;四是以檔案某制成材料為根據建立的檔案館,如中國照片檔案館;五是以檔案某一特定的形成時期為依據建立的檔案館,如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檔案管理處曹立朝提供201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