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漏洞不是段子
記者用小米3手機進行嘗試,將銀行卡放在手機背面,手機立即響起“嘟”的一聲提示音,隨后手機自動進入支付寶界面,并顯示出銀行卡的卡號、電子現金余額、銀行卡使用次數,以及最近10筆交易記錄。隨后,記者又嘗試用該手機讀取他人的銀行卡,發(fā)現同樣可以顯示出以上信息,有時甚至還能顯示出身份證號首末2個數字,過程中都不用輸入密碼,但只能顯示不能交易。
“2014年6月11日10時53分07秒提款/現金付款500元”“2014年5月26日17時20分27秒商品或服務196元”……把銀行卡放到手機背面輕輕一貼,不用輸入銀行卡密碼,手機竟讀出銀行卡號和最近10次交易記錄。
以上內容并非聳人聽聞的“網絡段子”,而是已被記者證實的“漏洞”:包括小米、三星在內具有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功能的手機,并且安裝“支付寶錢包”等第三方支付的手機應用軟件,均可讀取IC芯片銀行卡的交易記錄等信息。一位市民在體驗后驚呼,“高科技好可怕!銀行卡交易記錄,手機比我老婆更清楚!”
記者向多位用戶求證發(fā)現,多家銀行的芯片卡都可被帶NFC功能的手機讀取交易記錄。記者總結出手機“偷看”銀行卡交易記錄的3個條件:一是,手機要具備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功能,目前,市場上的三星Galaxy系列、諾基亞Lumia系列以及國內小米手機3、魅族等部分手機滿足這一條件;二是,只有芯片卡可以被讀出卡內信息,普通磁條卡則不能;三是,手機上還必須裝有相應的應用軟件,如支付寶錢包等。
誰該為信息安全負責
為什么手機能讀銀行卡信息?記者致電手機廠商客服了解到,NFC作為一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在10厘米內交換數據。目前這種技術被一些手機廠商應用,用以發(fā)展移動支付。
手機能夠輕易地讀取任何人的銀行卡信息,銀行、手機廠商你們都知道嗎?
記者致電多家銀行客服,工作人員提醒,手機能讀取的信息相對有限,不包括芯片內的核心信息,對銀行卡安全影響不大;但持卡人一定要在公共場所保管好銀行卡,防止不必要的信息泄露。
此外,記者致電某手機廠商客服,工作人員解釋說,NFC是手機自帶的功能,“如果您覺得不安全,可以在設置中關閉NFC功能?!钡牵浾卟唤l(fā)出疑問,如果不法分子想拿著手機讀取別人銀行卡信息,他會主動把這功能關了嗎?
銀行卡還安全嗎
“銀行卡的交易信息是不應該公開的!”通信業(yè)觀察員項立剛表示,賬號交易記錄被輕易讀取的情況,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銀行卡系統(tǒng)中有個NFC的標簽,把“交易記錄”寫到標簽里,就能在具有NFC功能的手機中讀出來;從技術層面來說,解決這一問題并不難,但難在銀行卡和手機分屬兩個不同的監(jiān)管部門。
目前,NFC近場支付也正在一些小額快速消費場景中普及,然而,這樣的“漏洞”被記者證實后,讓人不禁擔心,缺少了監(jiān)管部門對“安全”的協(xié)同作戰(zhàn),NFC技術邁出的這一步,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
(據《人民日報》)
□本欄編輯/屈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