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絲
『諾獎』得主也打架
◎ 青 絲
許多得過諾貝爾文學(xué)獎(以下簡稱“諾獎”)的作家都打過架。就拿馬爾克斯來說,他憑借《百年孤獨》獲得巨大名聲后,秘魯作家略薩也乘時崛起,與之并肩而立。略薩1971年獲得西班牙馬德里大學(xué)的博士學(xué)位,論文就是對馬爾克斯作品的研究,馬爾克斯認為這是踩著自己的肩膀往上爬,非常不滿。1976年的一天,兩人于墨西哥的一家影院里相遇,隨即廝打在一起。
令人驚奇的是,經(jīng)過這一次斗毆,略薩于2010年也獲得了“諾獎”。莫言獲獎時,我聽聞許多人專程到他的老家朝圣,為了沾一沾靈氣,連他家地里的蘿卜都全部拔光。我便有些為他擔心,生怕這個消息泄露了出去,會有無數(shù)人約他決斗。
薩特早年接受波伏娃的專訪,在腎上腺素激增的狀態(tài)下,幾次談到與人打架的經(jīng)歷。尤其是他在巴黎就讀期間,鼻子經(jīng)常是流著血的。像波伏娃這樣聰明的女性,當然知道這是一個偉大作家才有的癲狂氣質(zhì),那些豐沛而怪誕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來的能量無處消耗,就只能借打架來排解。
海明威也是這一理論的踐行者。他不但在現(xiàn)實里與麥克斯·伊斯特曼打過架,還在臆想里與巴爾扎克、屠格涅夫、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逐一過招。他還推演出了結(jié)果:前兩位根本不是他的敵手,后兩位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纏斗,最終也會敗下陣來,只有托爾斯泰能夠擊敗他。
用打架與“諾獎”形成熱切互動的還有大江健三郎。他年輕時到酒吧,遇到政見不同的知識分子,幾杯清酒下肚,他就故意尋釁挑事,和對方打一架。當然他也得挑對手,如果對方是三島由紀夫這樣的狠角色,還是假裝沒看見算了。
1949 年的“諾獎”得主福克納因為個子小,力有不逮,就很有自知之明,輕易不去惹事。他有一個同樣不會打架的朋友,此人寫小說總是喜歡創(chuàng)作高大威猛的人物。??思{對此很理解,知道這是缺什么寫什么,是用一個虛構(gòu)的打架能手來護衛(wèi)虛弱的內(nèi)心。
大概是洞悉了打架所具有的自我增值功能,泰森不久前也出了一本書,曝出了許多昔日的猛料。我乍聽聞這個消息,心頭一驚,難道下一個“諾獎”得主就是他?(摘自《牛城晚報》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