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祥
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與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有密切的關(guān)系。另有許多資料表明血液黏滯度也是造成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闡明高脂血癥的血液流變學改變對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預后判斷有必要意義。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①正常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0~72歲,平均56歲;總膽固醇(mmol/L)2.30~5.84,平均4.65。甘油三酯(mmol/L)0.41~2.20,平均1.87。②高脂血癥組80例,男56例,女26例。年齡37~72歲,平均56歲。總膽固醇(mmol/L)6.02~9.84,平均8.89。甘油三酯(mmol/L)2.15~4.67,平均4.03。注:本院參考正常值:總膽固醇(mmol/L)2.26~5.17,甘油三酯(mmol/L)0.33~1.72。
方法:均在清晨空腹時正中靜脈采血肝素鈉管5ml,生化管3ml,血凝管2ml,分別在重慶麥迪克MDK3200全自動血流變儀、邁瑞B(yǎng)S8200全自動生化儀、北京普利生C2000A高性能血凝儀檢測。生化試劑由邁瑞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測試中采用雙份標本進行測試法取平均值,以保證實驗結(jié)果的可靠性,全部數(shù)據(jù)以( ±s)表示,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t檢驗。
結(jié)果
高脂血癥組的血漿黏度、血沉、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而全血黏度、全血還原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等指標兩組對照,有極顯著差異。見表1。
討論
高黏滯血癥是引起心腦血管急癥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癥的血液流變學的研究近幾年發(fā)展迅速,高脂血癥可引起紅細胞的剛性增強,使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同時高脂血癥患者往往血清和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使血漿黏度增高,本文觀察的結(jié)果更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翁維良.血液流變學研究方法及應(yīng)用.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9:33-168.
[2]嚴宗毅,魏茂元,等.血液流變學.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3:21-218.
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與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有密切的關(guān)系。另有許多資料表明血液黏滯度也是造成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闡明高脂血癥的血液流變學改變對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預后判斷有必要意義。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①正常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0~72歲,平均56歲;總膽固醇(mmol/L)2.30~5.84,平均4.65。甘油三酯(mmol/L)0.41~2.20,平均1.87。②高脂血癥組80例,男56例,女26例。年齡37~72歲,平均56歲??偰懝檀迹╩mol/L)6.02~9.84,平均8.89。甘油三酯(mmol/L)2.15~4.67,平均4.03。注:本院參考正常值:總膽固醇(mmol/L)2.26~5.17,甘油三酯(mmol/L)0.33~1.72。
方法:均在清晨空腹時正中靜脈采血肝素鈉管5ml,生化管3ml,血凝管2ml,分別在重慶麥迪克MDK3200全自動血流變儀、邁瑞B(yǎng)S8200全自動生化儀、北京普利生C2000A高性能血凝儀檢測。生化試劑由邁瑞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測試中采用雙份標本進行測試法取平均值,以保證實驗結(jié)果的可靠性,全部數(shù)據(jù)以( ±s)表示,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t檢驗。
結(jié)果
高脂血癥組的血漿黏度、血沉、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而全血黏度、全血還原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等指標兩組對照,有極顯著差異。見表1。
討論
高黏滯血癥是引起心腦血管急癥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癥的血液流變學的研究近幾年發(fā)展迅速,高脂血癥可引起紅細胞的剛性增強,使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同時高脂血癥患者往往血清和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使血漿黏度增高,本文觀察的結(jié)果更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翁維良.血液流變學研究方法及應(yīng)用.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9:33-168.
[2]嚴宗毅,魏茂元,等.血液流變學.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3:21-218.
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與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有密切的關(guān)系。另有許多資料表明血液黏滯度也是造成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闡明高脂血癥的血液流變學改變對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預后判斷有必要意義。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①正常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0~72歲,平均56歲;總膽固醇(mmol/L)2.30~5.84,平均4.65。甘油三酯(mmol/L)0.41~2.20,平均1.87。②高脂血癥組80例,男56例,女26例。年齡37~72歲,平均56歲。總膽固醇(mmol/L)6.02~9.84,平均8.89。甘油三酯(mmol/L)2.15~4.67,平均4.03。注:本院參考正常值:總膽固醇(mmol/L)2.26~5.17,甘油三酯(mmol/L)0.33~1.72。
方法:均在清晨空腹時正中靜脈采血肝素鈉管5ml,生化管3ml,血凝管2ml,分別在重慶麥迪克MDK3200全自動血流變儀、邁瑞B(yǎng)S8200全自動生化儀、北京普利生C2000A高性能血凝儀檢測。生化試劑由邁瑞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測試中采用雙份標本進行測試法取平均值,以保證實驗結(jié)果的可靠性,全部數(shù)據(jù)以( ±s)表示,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t檢驗。
結(jié)果
高脂血癥組的血漿黏度、血沉、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而全血黏度、全血還原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等指標兩組對照,有極顯著差異。見表1。
討論
高黏滯血癥是引起心腦血管急癥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癥的血液流變學的研究近幾年發(fā)展迅速,高脂血癥可引起紅細胞的剛性增強,使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同時高脂血癥患者往往血清和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使血漿黏度增高,本文觀察的結(jié)果更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翁維良.血液流變學研究方法及應(yīng)用.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9:33-168.
[2]嚴宗毅,魏茂元,等.血液流變學.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3: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