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為新秀那年時,拉里·伯德23歲。在DraftExpress網站最后一期2014年模擬選秀中,直到第10順位,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年滿22歲的新秀。在這份模擬選秀的名單之中,DraftExpress讓第10順位的76人隊選中了克雷頓大學的道格·麥克德莫特(事實上,他是今年的第11號新秀)。作為一名教練的孩子,麥克德莫特在大學打滿了4年,在他之前的前9位,我們看到的全是18或19歲的青年。前9位模擬新秀中只有一個稱得上爺爺級的人物,那就是馬庫斯·斯瑪特。去年他決定在俄克拉荷馬州大打完大二再參加選秀,這個決定給他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杉幢闳绱耍宫斕亟衲暌仓挥?0歲。
這當然不算新聞。有意思的是,“一年準備期(打一年大學就進 NBA)”既是頂級新秀們要遵守的法則,也是新任NBA總裁亞當·蕭華要改革的目標。蕭華表示,對于頂級新秀們來說,“一年準備期”堪稱災難,他準備實施新規(guī)定,要求任何進入NBA的新球員必須在大學至少打完兩年。蕭華說“我們相信多一年的成熟會很有意義”,他還說“我一直不太理解球員們?yōu)槭裁捶磳Γㄟ@種改變)”。
如果反對的原因不明確,我希望蕭華總裁能允許我詳細向他說明。在NBA,任何球員在新秀合同期間真的掙不到錢,球員在第二份合同里才能拿到符合自己身份的薪水。球員和經紀人的普遍觀點是,越早開始第二份合同,球員職業(yè)生涯掙到的總體薪水就會越多,也就能在經濟水平下滑前,盡可能地成為自由球員,這也是大學球員選擇“一年準備期”的唯一原因。
在球探和媒體眼中,球員在大學呆的時間越長,那些評判的人就越有機會分析他們的能力,從而降低球員的價值。相反,如果一個總經理選下了一個半成品,他的飯碗也會更保險。因為他可以對球隊老板和球迷們說,自己的新秀需要時間才能成長。
但引起更大爭議的是,有誰愿意不拿工資白干兩年?在我們分析完各種利弊后,這才是蕭華對下一代球員真正的要求。他讓球員們?yōu)榻叹毢蛯W校管理層賺取百萬美元,自己卻分文不得。他要求球員們給球迷簽名、幫球隊賣隊服,自己一分不到。如果有人敢私下收錢,他將在公眾面前受到最大的羞辱。如果球員發(fā)展成熟了,那么等到他們進入NBA,蕭華得到的將是成熟的品牌。
從商業(yè)角度考慮,這種做法當然有道理?!隘偪袢隆蹦切┦烀婵状碳ぶ蛎缘钠诖?,也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氛圍,而這種氛圍自1993年克里斯·韋伯成為狀元后,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做法可以理解,但缺乏正當性。這種做法不對,因為在球員變成商品或者品牌前,他們首先是真實的人。他們有著真實的家庭,有著真實的擔憂,他們想在自己的職業(yè)領域,成為全世界收入最高的那1%是真實的欲望。
我想給蕭華提個建議,他可以稱之為“戴夫·齊林計劃”。高中球員可以直接進入職業(yè)聯賽,如果他們沒有被選中,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要么進入大學,要么進發(fā)展聯盟。
任何進大學的球員,在學校呆上幾年,他們的新秀合同時間就相應減少幾年。舉個例子,假如賈巴里·帕克在杜克打完大三,作為首輪新秀,他的新秀合同就該只有兩年。大學里的籃球運動員應該和棒球運動員一樣,可以聘請經紀人、顧問、律師,或者任何他們覺得能夠幫助自己的人。
我還是謙虛一點好了,蕭華可以隨意給“戴夫·齊林計劃”改名。如果實施這個計劃,我敢保證,會有更多球員愿意在大學打更長的時間。當然加內特們、勒布朗們或者德懷特們除外,這種球員的變態(tài)身體天賦給了他們掙大錢的理由。
現在輪到蕭華抉擇了,你可以選擇不做斯特恩2.0。這是蕭華的機會,他可以證明,如果真想做出改變,他不會以球員利益受損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