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借口,有時候?qū)儆跈?quán)力技術(shù),指東打西,指南打北,虛晃一槍,待發(fā)現(xiàn)時,血窟窿已經(jīng)在了。但有時候,借口僅僅是為自己的行為開脫,蓋上一層紗布,薄薄地遮上點就得,因為旁邊的人就是看見了也不敢說什么。
歷史最有名的借口故事發(fā)生在唐朝“名相”婁師德身上。此人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他在朝中做宰相,兄弟做地方官。臨別送行,他勸弟弟謹慎行事,別惹麻煩。弟弟也知趣,回答說,人家把唾沫啐在我的臉上,我也不生氣,拿手抹去就是。婁師德說,不行,你拿手抹去,啐你的人能高興嗎?正確的做法是等著唾沫自己干。就這樣,成語“唾面自干”便誕生了。
婁大人對自家兄弟高標(biāo)準(zhǔn)嚴要求,處理政務(wù)也特別通情達理。他所處的是一個女皇帝當(dāng)政的年月,主子特難伺候。武則天一改李家王朝崇尚道教的傳統(tǒng),死活喜歡上了佛教,不僅大修佛寺、廣印釋典,最后還干脆愛屋及烏,把清俊的小和尚拉進宮來做自己的面首。小和尚的色戒開了,可對殺戒卻還堅持著,不僅自家堅持著,還哀求女皇帝在全國禁止屠宰。禁屠令一出,舉國嘩然:要中國人不殺豬宰羊,怎么吃肉?不過,皇帝的命令還得執(zhí)行,只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上上下下所行與所說多了些周折。
其間,婁師德下去視察工作。宰相出行,盡管地方官聽說婁師德脾氣好,但也不敢怠慢,好酒好菜必須上。賓主坐好,管弦奏樂。第一道菜上來了,是烤全羊。廚子出來說明,這個羊不是我們殺的,是豺咬死的。于是,大家放心開吃。過了一會兒,第二道菜上來了,是紅燒魚。廚子又出來說明,這魚也是豺咬死的。婁師德說,不是吧,應(yīng)該是水獺咬死的。大家一片歡呼,還是領(lǐng)導(dǎo)高明。于是,魚也下肚了。魚也好,羊也好,當(dāng)然都是地方官讓廚子準(zhǔn)備的,肯定不會趕得那么巧,豺?qū)iT趕來咬死羊和魚,自己不吃留著給婁大人。
借口就是借口,雖然當(dāng)事人心知肚明,卻一般沒有人會如此不識趣,出來說破。只是,借口必須能說得通,因為最后大家要一起騙皇帝,應(yīng)付檢查。所以說,魚是水獺咬死的,而不應(yīng)該是豺。
現(xiàn)在某些地方的官場也大凡如此??上?,有些借口出現(xiàn)得過于頻繁,以至于誰都不相信,只是跟當(dāng)年的借口一樣,操作者只要把上級糊弄住了就行。其實,上級也不一定就真被糊弄住了。可怕的是,他們明知是借口,卻順?biāo)浦邸獔?zhí)意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