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yè)成
晚清的腐敗已到極致,比宋末、明末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朝廷的公信力完全喪失,貪贓枉法已公開化。當(dāng)腐敗已成為公開的秘密,許多典型貪官就留下了很多“貪喻”。
李鴻章便是著名貪官。所謂“宰相合肥天下瘦”,說的就是李鴻章。李鴻章是合肥人,也叫李合肥。李鴻章的腐敗在于任人唯親,但凡安徽老家的親屬大都給個官做。他的哥哥李瀚章初任知縣,后做到“封疆大吏”——兩廣總督。李瀚章比弟弟還貪,他任兩廣總督時,一個屬下送他20萬兩銀子作為生日大禮。李瀚章收了銀子,隨后用四個字對這位下屬做了“考評”,這四個字是:廉、正、勤、能。有人曾考據(jù)歷史典籍得出結(jié)論:自古至今,字價最高的也沒有超過每字千金的,這“廉、正、勤、能”每一個字值5萬兩白銀,沒有“大口袋”是裝不下的。因此,有人把李瀚章的口袋稱為“賊布袋”。
畢沅是著名學(xué)者。他任兩湖總督時,福寧任巡撫,陳淮任藩司,“三人朋比為奸,皆不以公事為務(wù)”。畢沅生性迂緩;福寧天性陰險刻毒;陳淮則“摘人瑕疵,務(wù)使下屬傾囊解橐,然后免”。他們的索賄方式就是先抓住下屬的小毛病,然后捏干下屬的錢袋子。因此,時人給他們?nèi)齻€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畢不管,福死要,陳倒包。說畢沅像蝙蝠,身子不動,掠食過往蟲蟻就能吃得肚子滾圓;福寧像虎狼,只要是人,皆逃不脫他的血盆大口;陳淮則像鼠蠧,專事打洞囤積、蛀廈敗國之能。這三大“公仆”皆為民賊。
當(dāng)時,還有一個普遍性的“貪喻”是“知縣是掃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叉袋口,都好將去京里抖”。這說的是官場腐敗之風(fēng),即知縣為官一任,把地皮掃得一干二凈,太守拿著畚斗、布政撐開大口袋往里裝,這搜刮來的財物都是去孝敬京官的。而像畢沅、福寧、陳淮這樣的“封疆大吏”更是毫不客氣。
無獨有偶,當(dāng)下一些貪官也被世人贈予“貪喻”或“雅號”。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被民間稱為“許三多”:錢多、房多、女人多。湖北省天門市委原書記張二江因“吹(政績)、賣(官)、嫖、賭、貪”樣樣俱全,被稱為“五毒書記”。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共有十多個綽號,其中被叫得最多的是“王壞種”。在王懷忠倒臺的前五年,阜陽就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只要反腐不放松,早晚抓住王懷忠?!?/p>
毋庸贅言,“貪喻”大多來自民間??梢?,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然而,對于反腐而言,僅靠民眾的眼睛雪亮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