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如何破解傳統模式下遠程教育面臨的站點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黨員群眾反饋需求渠道不暢的問題?陜西省富平縣通過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建立“遠教通”手機平臺,借助短、平、快的信息傳播手段,為基層站點和廣大黨員群眾搭建起便捷的技術服務和交流指導平臺。
遠程協助解難點
“遠程協助”這一常見于電腦領域的名詞如今放在“遠教通”手機平臺上也一樣適用。由于富平縣的站點分布較廣,最遠的站點離縣城有幾百公里,這樣一來對偏遠站點的故障排查和日常指導就成了老大難問題。“遠教通”平臺啟用后,基層站點管理員通過手機登錄,就可以在預置的模塊上發(fā)送問題,縣遠程辦接收后會安排專人進行回復,實現了對站點故障的“遠程問診”。
老廟鎮(zhèn)站點管理員唐文琴就是“遠教通”的受益者。小唐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距離縣城四十多公里,2013年她剛接手遠程教育工作時,最怕的就是設備出故障。一旦出了故障要等縣里來解決,縣里遠,人來得就慢,自己翻書找原因吧,可能還要耽誤時間,最后往往影響了播放活動。自從有了“遠教通”平臺,小唐的困難迎刃而解。平時她通過手機定期接收縣里發(fā)送的站點管理技術常識,積極自學。遇到突發(fā)問題,自己拿不準,她就到平臺上求助,很快就能得到詳細的指導,一點兒也不誤事。小唐感慨地說:“比起電腦的‘遠程協助,手機要更方便快捷。‘遠教通真是我工作上的好幫手!”
實時互動掃盲點
過去縣級遠教部門很難在第一時間掌握基層的學用需求,如今利用“遠教通”平臺,基層黨員群眾可以直接將課件培訓和技術指導方面的需求反饋給縣遠程辦。同時,縣遠程辦通過群發(fā)短信,就能向基層傳遞第一手的培訓信息和農情提示,實現了上下互動無盲點。
富平縣是傳統的農業(yè)大縣。今年春耕前夕,全縣農民都收到了這樣一條手機信息:“近期將集中播放春耕生產系列知識講座,具體時間請留意當地站點通知?!睆垬蜴?zhèn)原馬村村民張軍良收到信息后,趕緊到村部宣傳欄前查看播出通知。沒想到這里早已聚集了一群人,大家都是收到短信提醒后才過來的。張軍良說:“以前站點組織播放活動,不是通知不到就是忙活忘了,現在縣里隔三岔五就發(fā)個信息告訴要放啥內容了,貼心得很?!?/p>
為了擴大“遠教通”平臺的受益面,縣遠程辦還針對偏遠山區(qū)群眾提出的學習需求,通過刻錄光盤的方式送教上門,確保遠教服務無死角。全縣最偏遠的薛鎮(zhèn)新豐村今年收到了五十余張縣遠程辦專門提供的技術講座光盤,村民們紛紛表示沒想到縣里的動作這么快,這手機信息真不白發(fā)。
跟蹤服務抓重點
隨著“遠教通”手機平臺的廣泛應用,縣遠程辦在保持平臺“即時收發(fā)信息,及時做出反饋”這一突出特點的基礎上,又積極探索拓展平臺的其他服務性功能。為進一步破解學用轉化難題,縣遠程辦將“遠教通”手機平臺與遠教專家服務團工作結合起來,整理專家的聯系方式、專業(yè)特長等相關資料,上傳到“遠教通”平臺,方便群眾咨詢求助。同時,還增設了跟蹤回訪功能,對農民反映的生產難題,協調相關專家上門指導,并對解決情況進行短信回訪,確保“有問必答、有難必助,答要細致、助要徹底”。
前些日子,淡村鎮(zhèn)農民曹振興種植的圣女果突然出現頂端葉片萎蔫下垂、病株凋萎死亡的癥狀。他趕緊向“遠教通”平臺發(fā)出了求助信息。當天下午,縣里就為他找來農技專家馮安榮登門“問診”。在大棚里,馮安榮查看了圣女果病株,確定是圣女果青枯病,當即就開出了藥方,并提醒曹振興掌握好用藥配比和噴灑劑量。一連三天,馮安榮每天都要到曹振興的圣女果棚里指導一番,染病的圣女果在二人的精心救治下漸漸恢復如常。一周后,縣遠程辦通過“遠教通”平臺給曹振興發(fā)來了回訪短信,曹振興樂滋滋地回復道:“多虧馮技術員為我救了急!有遠教保駕護航,我這圣女果今年還能豐產。”
(作者系陜西省富平縣委組織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