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這一古代的“高考”,綿延千余年,當中可謂無奇不有。
避諱這事兒,本來是可有可無的事,信則有,不信則無??傻搅颂瞥?,對這事兒管得越來越嚴,不僅同字得避,就算是音近也得避。唐代大詩人李賀,就因此碰上了倒霉事兒。李賀寫的詩頂呱呱,和李白、李商隱并稱“三李”。李白是“詩仙”,杜甫為“詩圣”,李賀則被稱為“詩鬼”??蛇@么一個天才,在高考這事上,卻是個倒霉孩子。
李賀本人的名字,倒沒怎么著,可若要參加高考,自己名字清白是必須的,而且祖宗的名字也得有講究。李賀的爹叫“晉肅”,那年頭普通話普遍都不好,“晉肅”這名字一念,要是再加上點福建腔或廣東腔,還真和“進士”有點一樣了。這么一來,李賀的爹名字取得不好,連累兒子也觸了霉頭。
普通話不好,真是害死人!若是早點推廣普通話,大家都來一口字正腔圓的京片子,這“晉肅”怎么也不至于和“進士”扯上關(guān)系!可既然扯上了關(guān)系,想脫身就沒那么容易了。李賀就因為老爹叫了這么個倒霉名字,次次都被“高考”拒之門外。
換了誰,碰上這倒霉事兒,心里肯定窩火了。李賀也不例外,喝涼水塞牙,都比這事兒幸運!空有一肚子墨水,卻因此不能參加“高考”,李賀可真比竇娥還冤!大文豪韓愈也看不下去了,替李賀說話,可避諱這事兒,領(lǐng)導查得嚴,誰說話也不好使!最后,李賀這咸魚,硬是沒能翻身。
盡管因韓愈的推薦,李賀當了個比芝麻官還小的官兒,但總算能糊口。碰上這事兒。倒霉程度可謂空前絕后,也難怪李賀一肚子郁悶!不過,有句話說得好,苦悶是藝術(shù)的源泉。生活滋潤的,有幾個能寫出好詩好詞?多虧了這倒霉事兒,李賀無緣“高考”,但考場失意,詩壇得意,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好詩,流芳千古,也可謂塞翁失馬了。
李賀若能玩得動穿越,肯定會將雍正皇帝視為知己。盡管兩人隔了近千年,但雍正卻干了件事兒,足以彌補李賀的遺憾。
雍正設(shè)立了“正音書館”,推行當時的“普通話”。那年頭的“普通話”,就是北京官話。雍正還規(guī)定,聽不懂或說不來“普通話”的,一律不準參加科舉。這下,舉國震動。特別是閩粵之地,平常“偶”來“偶”去的習慣了,一下子要說標準的京片子,當真是難如登天。可老板有令,誰敢不從?畢竟。“普通話”說得好一點,也可以杜絕像李賀那樣的烏龍事件,未嘗不是件好事!于是,就開了舉國推廣“普通話”的熱潮了。
要不怎么有“生不逢時”一說!若李賀能和雍正生在同一個年代,肯定就會有共同語言了??磥硌剑胀ㄔ捄貌缓?,還真是事關(guān)前程的大事,古今皆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