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言
蔣百里,本名蔣方震,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從未率領(lǐng)過一兵一卒上戰(zhàn)場,卻孕育中國將星上百,更以杰出的軍事才能被稱為“東方第一軍事家”。外交上能以三寸之舌折服墨索里尼,學術(shù)上又是西方美術(shù)史專家。他的副官是蔣緯國,女婿叫錢學森,就連被蔣介石關(guān)進監(jiān)獄也有大詩人徐志摩來主動陪他坐牢……短短57年的人生,堪稱一部極盡民國風流的傳奇。
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這位終身以抗日為己任的名將,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娶了一位日本夫人。
從此之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規(guī)定中國留學生必須與日本學生分開授課
蔣百里出生書香門第,16歲就考中了秀才。當時正逢中日甲午之戰(zhàn)爆發(fā),慘痛的國恥深深刺激了這個文弱少年。據(jù)親屬回憶,那時的他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901年,賞識蔣百里才華的幾位官員共同出資,送他東渡日本留學。讓他們深感意外的是,這個書生竟然投筆從戎,報考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四年后,蔣百里畢業(yè)了。
在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yè)典禮上,有一項最重要的的儀式——把天皇的御賜寶刀贈與當屆的以第一名成績畢業(yè)的學生。
這一年擔任畢業(yè)發(fā)布官的是天皇的親戚伏見宮親王。他打開名冊,宣讀出第一個名字,念完后自己都震驚了:蔣百里,第一名竟然是個中國人?要知道,這第九期步兵科共有日本學生三百余名,中國學生四名,泰國和其他各國留學生數(shù)名。日本學生不僅人數(shù)多,而且人才濟濟,歷史也將證明這些學生里有若干未來日本的陸軍精英:荒木貞夫(日本陸軍大將、陸相)、真崎甚三郎(未來臺灣總督、陸軍大將)、小磯國昭(陸軍大將、總理大臣)、本莊繁(陸軍大將)……有這些出色的日本學生在,天皇御刀竟要被一個中國學生帶回中國?不少日本人當場就深感屈辱。
伏見宮親王鎮(zhèn)定了一下,繼續(xù)宣讀第二名——蔡鍔(未來的護國名將),又是一個中國人!
他又看了看第三名——張孝淮(未來南京臨時政府軍務廳廳長),竟然還是中國人!
從此之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規(guī)定中國留學生必須與日本學生分開授課。
1937年抗戰(zhàn)前夕,蔣百里一直密切注視日本的侵華陰謀,研析日本軍部動向。早在1933年,他就呈請最高當局加快設防備戰(zhàn),并把多年研究心血寫成這本書,詳盡闡述了對日戰(zhàn)略,并在首頁上寫下一句名言:“千言萬語,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盡管一年后蔣百里因病早逝廣西,并沒有真正領(lǐng)兵抗日,然而長達八年的中日戰(zhàn)爭卻恰恰按照他的預料一步步進行發(fā)展,最終也如他預料的那樣,勝利屬于中國人!
恰如“死諸葛氣死司馬”,八年中,不少抗日名將都把蔣百里的亡靈奉為榜樣,更以他的戰(zhàn)略為指導思想。勝利后更有人戲稱:“且看八年抗戰(zhàn),日軍好似按照蔣將軍的指揮,老老實實地自東向西,前進到湖南,而后陷入中國泥沼式的持久戰(zhàn)中不能自拔,直到戰(zhàn)敗”。這種對兩國實力與戰(zhàn)略態(tài)勢的準確把握讓世人驚嘆不已。
“世上已沒有佐藤屋登,只有蔣佐梅”
1913年的6月19日,保定城悶熱難當,風雨欲來。
不知為何,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門外戒備森嚴,校門外馬路上部署了一大批持槍軍警,整座學校都籠罩在某種沉重壓抑的氣氛里。在老百姓好奇的目光中,一輛黑色的馬車朝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疾馳而來。站崗的士兵看了眼馬車,一個立正就讓它直接駛?cè)雽W校停在校長辦公樓前。車門打開了,一個身著旅行裝的年輕女子走下車來,這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成立以來第一次有女子出現(xiàn)。
女子手中提著醫(yī)藥箱,跟在她身后從馬車走出的是日本軍醫(yī)平戶,而女子正是他的助手——日本駐華公使館的護士長佐藤屋登。他們是應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袁世凱請求,由日本公使伊集院派來保定進行搶救手術(shù)的。搶救的對象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長——年輕的上校蔣百里。
就在前一天的凌晨5點,天剛蒙蒙亮,蔣百里突然召集全校全校兩千余名師生緊急訓話。像平常一樣,他身穿黃呢軍服,腰掛長柄佩刀,腳上一雙德國式馬靴擦得锃亮,臉上卻罕見地布滿了陰云。站在尚武堂石階上,他沉聲發(fā)表了那篇著名的講話:“初到本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xiàn)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
說完,蔣百里掏出配槍,朝自己左胸扣下扳機。
前途大好的蔣百里為何自戕?他不相信“國家終于貧弱,我們的軍隊終不如人”,胸懷壯志要把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建設成最完整之軍校,讓學生成為最優(yōu)秀的軍官。他嘔心瀝血整頓學校,培育出大量人才,其中許多未來的將星,如唐生智、陳銘樞、孫震、萬耀煌等人,終生以做蔣百里弟子為榮。然而他的才華和努力卻讓段祺瑞為首的舊派軍人對此極為仇視,他們設置種種障礙,千方百計阻止蔣百里,甚至不給學校撥款。蔣百里親自進京交涉未果反倒受了一肚子氣,要辭職又不被批準,驕傲如他,深感愧對全校師生,決意自盡以謝罪。萬幸的是,就在那性命攸關(guān)的瞬間,站在他身邊的勤務兵眼疾手快,沖上去撞了一下他握槍的手,才讓子彈險險擦過心臟。
蔣百里自殺的消息震驚全國,在袁世凱的請求下,日本公使派出駐在北平公使館的優(yōu)秀醫(yī)護人員連夜坐火車趕來保定。槍傷易治、心病難醫(yī)。躺在病床上的蔣百里并沒有為自己大難不死而慶幸,反倒一直面有郁色,心存死志。
佐藤屋登是日本北海道人,畢業(yè)于日本護士助生專門學校,又在帝國大學產(chǎn)科學習過5年,年紀輕輕就被派到日本駐華公使館擔任護士長。她很清楚:這位年輕軍人雖然已經(jīng)脫離險情,但需要長期休養(yǎng),而且精神慰藉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于是,在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余,她也時常陪蔣百里聊天,說下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報紙上的趣聞軼事。面對一直抑郁不振的蔣百里,有一天她終于忍不住正色規(guī)勸道:“忍耐,忍是大勇者的精神支柱。如果不能忍耐,將來如何能立大功業(yè)呢?”
一句話驚醒夢中人。情不自禁之下,他對佐藤屋登袒露心聲: “我聽你的話,不再輕生了??梢院笥龅缴狸P(guān)頭,沒有像你這樣的姑娘在我身邊提醒,誰來鼓勵我的勇氣呢?”一個中國人、一個日本人要結(jié)成異國情緣,佐藤屋登的父母就不會同意。等到蔣百里痊愈后,佐藤屋登毅然回國。寫信告訴蔣百里:“日本女子嫁給中國人有很多困難,而我必得父母之命,因此難上加難。我已向父母請示過,父母認為日本不是沒有好青年,何必嫁給一個身帶暗傷的中國人??磥泶耸聼o望,你就死了這心吧!”
半個月后接到蔣百里的回信:
“我因你而生,你現(xiàn)在又想置我死地,好,我馬上就到日本來,要死也死在你面前?!彪S信他還附上一把匕首,信中說:“假使你不回來,那你可把那刀寄回來……”1914年,佐藤屋登坐輪船來到天津,隨后就與蔣百里舉行了婚禮。從此她再也沒有返回日本。平生最愛梅花的蔣百里,給妻子改了一個中國名字:佐梅。
蔣百里并沒有因為日本妻子改變自己的原則立場,佐梅夫人也逐漸融入了中國生活。女兒蔣英回憶說:“她說國語,穿的衣服都是中國衣服,你看不出來她是個外國人?!?/p>
1938年,蔣百里突然病逝。值中日交戰(zhàn)之際,出身日本的佐梅夫人自然成了懷疑對象。蔣百里的好友馮玉祥將軍激動之下,竟然寫文稱佐梅夫人用毒針殺害了將軍,一時輿論嘩然。在懷疑和誤解中,堅強的佐梅夫人很快就用自己的行為贏得了中國人的信任與愛戴:她帶著五個孩子加入抗戰(zhàn)行列;拔下發(fā)簪捐助抗戰(zhàn)事業(yè);親自上前線為中國傷兵裹傷治療……1978年,佐梅夫人病逝,與蔣百里的靈柩一起合葬在杭州南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