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發(fā)暉+++李東
在枝江市顧家店鎮(zhèn),40多公里堤防沒有等級、沒有混凝土路面、沒有國家補助經(jīng)費,但這段堤防卻一直是全省堤防管理的先進。說到這,不得不提到65歲的老段長薛傳根。
1988年,薛傳根擔任堤防管理段段長時,大堤上護坡草皮稀稀拉拉,防護林木東倒西歪,護堤地與農田連在一起,任由村民耕種。顧家店堤防保護著5個民垸,防洪保安得不到保證。
面對眼前的情形,薛傳根沒有退縮,他給自己下了個死任務:一定要在3年內徹底改變堤防管理面貌。為時刻提醒自己、警示他人,他請人在大院的門柱上寫下“情系江河寫春秋,心歸民眾利子孫”的座右銘。
上任伊始,薛傳根大膽改革,建立崗位責任制和管理考核制度,將43公里堤段責任到人,自己負責最遠的一段堤;堤防管養(yǎng)員實行掛牌管理,績效掛鉤;泵站剅閘實施合同管理。對管理情況一周一安排、一月一檢查、年終考核兌現(xiàn)。這一改,打破了管理上的大鍋飯,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堤防面貌和職工的精神狀態(tài)都有了翻天覆地地變化。2006年鄉(xiāng)鎮(zhèn)機構改革時,這個本該精簡的管理段,因其提前改革和出色的工作,不僅沒有減下去,還將其納入鄉(xiāng)鎮(zhèn)財政預算,在枝江市鄉(xiāng)鎮(zhèn)改革中成為特例。
如今漫步大堤,防浪林成行、草皮如毯、堤田分家溝直暢,堤防防洪有保障。經(jīng)過20多年的努力,17萬多株防護林和100多萬平方米的草皮在大堤上“繪織”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發(fā)揮出巨大的生態(tài)、經(jīng)濟、社會和防洪效益。
2008年夏,枝江市發(fā)生暴雨,一小時內降雨量達到114毫米,顧家店鎮(zhèn)山洪暴發(fā),沿江山洪堤水位迅速升高,很快就漫到堤頂。這時,有人告訴薛傳根,長嶺崗山洪堤快要潰口了。他立即趕到現(xiàn)場搶險,發(fā)現(xiàn)缺口正在被洪水快速撕大,如果任其發(fā)展,就會發(fā)生潰堤,眼看著垸子內2000多畝已豐收在望的農作物將要毀之一旦,村民們辛苦半年種植的糧食、棉花就會化為烏有,薛傳根來不及多想,跳入水流湍急的洪水中,打樁,擋門板,壘土袋。許多村民見已是花甲之年的薛傳根都豁出去了,也紛紛跳到水中搶險。經(jīng)過半個小時的奮戰(zhàn),終于控制了險情,保住了村民們即將收獲的勞動果實。事后有人說他不要命了。他說:“關鍵時刻,我不上誰上?”
防汛抗洪的關鍵是排除險情。每年汛前,薛傳根都要組織堤管員拉網(wǎng)式巡查大堤,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除險。1995年春,他在巡堤時發(fā)現(xiàn)同勤垸外灘突發(fā)嚴重崩岸險情,崩岸陡高達20米,離堤腳最近不到10米。迅即向上級電話匯報險情,并奮不顧身地跳進寒冷的激流中,探查水下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緊接著在專家指導下,組織勞力采取削坡減載、拋石鎮(zhèn)腳、編織袋護坡等應急措施進行排險。由于這項除險工程需要6萬條編織袋,薛傳根白天指揮整險,晚上頂風冒雨,翻山越嶺籌集編織袋,連續(xù)3天3夜,他跑遍所有鎮(zhèn)直單位、學校和村莊,步行100多里,湊足了所需編織袋。在這次搶險中,他的腳板打泡了,人也筋疲力盡了。但是,險情終于排除了,薛傳根心里踏實了。就是憑著這種干勁和責任,薛傳根多次被評為省、市河道堤防管理先進個人。
老薛的家與單位只隔1公里多路,但老薛始終堅持以管理段為家。那年,薛傳根正在羅家河堤段組織抗洪搶險,妻子請人帶信,說父親病情加重,要他迅速趕回去??伤€要研究護坡方案,組織勞力、車輛突擊搶險,整整4天沒有離開工地。等到整險結束準備趕回家守護父親時,天降暴雨,他又不得不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奔向各個泵站,查看機組運轉情況。再三叮囑機務人員之后,顧不得連日的辛勞,他又趕往山洪溝查看險情,及時組織搶險。暴雨持續(xù)了兩天兩夜,薛傳根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也沒讓垸子里的農田受淹一分一畝。但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再趕回家時,父親已經(jīng)帶著沒能與兒子訣別的遺憾,永遠離開了人世。
“護堤人的責任重于泰山”?;字暄鞲@樣闡釋著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