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由成都知名專欄作家、主持人寧遠帶來的游記和以往慣常印象里的游記,這一篇風格太不一樣,不只是走馬觀花地用眼睛去擁抱風景,而是用心去體會風景背后的深意。讓我們跟著她的視角,了解不一樣的新加坡。
上個月,帶著四歲的女兒去了新加坡。
在新加坡,我和孩子穿上棉麻布衣大袍子走在高樓林立的鬧市區(qū),沒有絲毫的不適,我能感覺到某種這城市獨有的“自然的接納”,我的穿著頂多會顯得“有趣”,而不是奇怪。
和之前的想象有很大的出入,在新加坡這樣一座“年輕的城市”,樹木們卻都不是年輕的樣子,都長成了郁郁蔥蔥的“原住民”。它們高大,自然,和周圍的建筑相得益彰,在迎風招展的搖曳身姿里,每一棵樹都呈現(xiàn)出自由而有尊嚴的生命感。它不再只是城市里街道的點綴,它就是樹,它和建筑,人,車,所有你能看到的事物產(chǎn)生交響,混合出這座城市特有的旋律和氣息。
新加坡當?shù)嘏笥言S先生告訴我們,新加坡的每一顆樹都有編號,“這就像中國人的戶口本”。
“如果建筑用地上有一大棵樹,要讓樹悄無聲息地擋住建筑?!苯ㄖ煱蔡僦倚壅f。在新加坡,你能很確切地感受到這一點。新加坡的植物是以人數(shù)來計算的,一個人的空間綠地0.8公頃,這在全世界的城市里都是少有的,偏又是在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
建筑是公物,公共空間,不管你愛不愛它,它總會出現(xiàn)在你的生活里。王寅在一篇文章里寫一些成都人面對“全球最大單體建筑”新世紀環(huán)球中心的無可奈何,“他們可以繞著走,卻不可能把它從視野里抹去?!?/p>
新加坡全城布滿了各種摩天大樓現(xiàn)代建筑,但卻不會有蒙帕納斯這樣現(xiàn)代式的粗暴,拿手機隨便一拍,都是好的景致。回看圖片,吸引你的是畫面里那種高低錯落,差別中的有機統(tǒng)一,樹與建筑的相得益彰。
看著照片我會感嘆,原來“現(xiàn)代化”也沒那么可怕,原來,“繁華”可以有不一樣的呈現(xiàn)方式,原來“科技”也是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