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平
近日發(fā)生的馬航事件讓空難話題成為社會的焦點。毫無疑問,如果飛機在空中遇到險情,機長處置危機的能力將決定上百人的生死。近年來航空界發(fā)生的幾起成功迫降案例都表明,機長臨危不亂、靈活處置才是化解危機的關鍵。
最著名的成功水上迫降案例,恐怕要數(shù)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在紐約哈德遜河上的迫降了。
2009年1月15日下午3時30分左右,全美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車A320客機在起飛后不久墜入紐約哈德遜河中,機上150名乘客以及5名機組人員全部獲救。這個事件被稱為“哈德遜河奇跡”。
這架飛機于下午15時26分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前往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不料剛起飛就遭遇密集鳥群,來不及躲避,兩臺發(fā)動機因吸入飛鳥而損失動力,飛機似乎已無力爬升,客艙內(nèi)滿是焦糊味道,而附近是大片居民區(qū)……
機長薩倫伯格向機場塔臺報告。塔臺隨即指示1549號班機立即折返機場,但機長發(fā)現(xiàn)不能掉頭折返,于是準備安排客機飛往新澤西的泰特伯勒機場做緊急降落;但其后機長又發(fā)現(xiàn)當時飛機的高度及下降速率,無法讓客機安全降落于泰特伯勒機場。于是,機長決定避開人煙稠密地區(qū),冒險讓客機緊急降落在貫穿紐約市的哈德遜河上。
飛機飛進哈德遜河河道上空,并以滑翔方式緩緩下降。飛機機尾首先觸水,其后以機腹接觸水面滑行,飛機左側(cè)的一號引擎于水面滑行期間脫落沉入河底。最后,飛機于曼克頓附近停止滑行,機身大致保持完整。
機長憑著過硬的駕駛技術和心理素質(zhì),硬是把剛起飛3分鐘的寬體客機平穩(wěn)迫降在狹窄水面上,創(chuàng)造了飛機迫降的“奇跡”。疏散和救援期間,機長雖已受傷,仍從容地兩次巡視機艙,自己最后一個撤退。
除了飛行員表現(xiàn)出的個人素質(zhì)外,航班的機組人員及全體乘客也展示了良好的集體素質(zhì)。飛機迫降后,機上所有人都停留在機翼及緊急充氣逃生滑梯上等待救援。原本素不相識的乘客,能服從機組引導,先婦孺、后男子,有序撤離。
最終,150多名乘客、機組人員無一遇難,堪稱奇跡。飛行員、機組人員和乘客的表現(xiàn),把注定的悲情之旅演繹為一個幸運的結(jié)局,被全球輿論廣泛傳頌。
技術人員稱,操縱客機在河面降落絕非易事,角度稍有偏差便會令機翼折斷、機身扎入河底。飛行員薩倫伯格不但保住了大家的生命,而且為后續(xù)調(diào)查保留了證據(jù),他的出色舉動感動全美,被生還者及美國民眾(特別是紐約市民)推崇為英雄。
薩倫伯格機長1980年加入全美航空,曾有在美國空軍駕駛F-4戰(zhàn)機的經(jīng)驗。他亦曾多次參與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協(xié)助調(diào)查飛機失事事故,并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研究災難危機管理。因此一般認為,機長豐富的經(jīng)驗及擁有危機處理的理念,是他可以令客機安全迫降河面的原因。
其實,在“哈德遜河奇跡”之前,也發(fā)生過一起轟動世界的水上迫降,那是1996年11月23日發(fā)生的埃塞俄比亞航空961航班空難事件。
在這次事件中,175名乘客和機組成員,有125人死亡,包括3名劫機者。機長里爾和副機長約納斯死里逃生。事后調(diào)查顯示,正副機長應對正確,才令部分乘員得以生還。這次事件也是少數(shù)大型客機在海上降落的例子,機長里爾和副機長約納斯都獲得飛行家協(xié)會授予的“光榮勛章”,以獎勵他們“大無畏地挽救人類生命”的行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