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四川)
“在醫(yī)院已經半年多了,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今天邀請大家來,主要是想交代一下我的后事。”2013年12月24日下午,老人平靜地躺在床上,面色蠟黃,但雙眼透出的光,讓人感受到她的堅強。她就是省級勞動模范、區(qū)一醫(yī)院退休職工李玉仙。
“說心里話,我還是很想活下去,但這幾天我感到比前段時間更嚴重些了。”老人說, “我并不怕死,只是心愿未了?,F在中央提倡生態(tài)安葬,作為黨員,我要以身作則,我想把自己的遺體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p>
剛開始,李玉仙向家人提出這一想法,兒媳很反對,在兒媳看來, “生前已遭受了病痛折磨,死后更應 ‘體面’地離開”。然而,家人的反對并沒有改變老人的初衷。老人邀請醫(yī)院黨辦主任、退休支部書記、人事科主任當見證人,明確提出死后捐獻遺體器官,子女不得干涉。
李玉仙,女,1930年1月3日出生,中共黨員。1951年3月參加工作,先后在成都市光華街婦幼保健站、成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文興縣富安中心衛(wèi)生院及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從事護理工作。在工作期間,她多次被評為省市區(qū)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護士。
“我是閑不下來的人,習慣了!”
這是生前李玉仙經常掛在嘴邊的話。1992年,李玉仙退休后便加入區(qū)老年科協(xié),由于表現優(yōu)秀,后被推薦為醫(yī)學組組長。
在退休后的日子里,她每天像上班一樣經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經常帶領區(qū)老科協(xié)組成的醫(yī)療隊,深入災區(qū)、山區(qū)、農村為群眾提供健康和物理檢查,協(xié)助龍泉驛仁愛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社區(qū),為慢性病人監(jiān)測血壓、血糖,進行健康指導。
一位退休的醫(yī)院職工一邊回憶,一邊揉著泛紅的眼睛說: “我們和李玉仙一起工作了30余年,幾十年里,她無私奉獻,將仁愛之心交給同事,將奉獻之心交給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p>
每當回憶起李玉仙,老科協(xié)同志總會提起在學校義診的事: “李玉仙很喜歡孩子,她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龍泉明天的希望?!?/p>
2013年5月,李玉仙像往常一樣,和老科協(xié)、醫(yī)院的志愿者來到龍泉十三小,認真記錄義診學生的體檢情況,形成健康成長檔案,方便下次體檢對比。5月的龍泉,天氣已經比較熱,但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位經常來為他們體檢的老奶奶還穿著毛衣,誰也沒有注意到她其實身體已很虛弱了。
或許有人覺得李玉仙有點傻,沒有一點報酬,還要把退休清閑的日子給搭上,把自己搞得如此之累。然而更多的人則是在慶幸,慶幸在龍泉驛區(qū)有這么一位無私奉獻的醫(yī)務人員,為龍泉驛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其實在2012年年初,她就感覺到身體有些不對勁,那時候她總說很忙,過一段時間再去檢查,就這樣一拖再拖,如果當時她對自己好一點點,或許……”兒媳一邊說,一邊抹淚。
“反復多次的化療,使她的胳膊及手指功能受到影響。為了恢復體力,她每天堅持晨練,把剩余的時間全部投入到組織生活和公益活動中去了?!蓖诵萃抡f。
病中的李玉仙還堅持參加黨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繼續(xù)擔任義務宣傳員。
“知道得了癌癥,心里反而更坦然了,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生死規(guī)律,在剩下的日子里我還想為組織多做點什么?!?/p>
她帶病多次深入退休黨員、職工家中,積極送學上門,耐心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她的教育影響下,不少人轉變了認識,紛紛表示將積極參加黨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在去世的前一個月,病床上的李玉仙拉著黨辦主任唐峰鈴的手: “以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等我有錢了,要為黨組織捐一次款,回報黨的恩情,但我們家的實際情況你也知道……”老人頓了頓, “據我所知,在我去世后,會有一些安葬費,我已經和兒媳商量好了,就把一部分交給黨組織,算是我最后一次交的黨費吧?!崩钣裣蓵r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堅持不懈地帶動、影響著身邊的人,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
2014年2月16日,天氣格外的冷。四川省紅十字會遺體捐贈接受站來到區(qū)第一醫(yī)院腫瘤科,接收醫(yī)院老黨員李玉仙的眼角膜。當天,難掩傷悲的醫(yī)院領導、退休支部書記及生前一起工作的老協(xié)同志來到李玉仙病房,為她送上最后一程。
病痛雖然奪去了天使的生命,但留下的是生命帶來的精彩!她把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留給了我們,留給了后輩,讓我們記住這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李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