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丕烈,清中后期著名的藏書家、目錄學家、??睂W家。本文從黃丕烈少歲讀書、科場失意;寄情書海、愛書成癡;淡泊一生、晚景凄涼三個方面說開去,大量結合黃丕烈現(xiàn)存題跋、??庇浀鹊谝皇仲Y料,解讀黃丕烈的人生志趣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黃丕烈(1763-1825),字紹武、又字紹甫、少甫。號蕘圃、棘人、蕘夫、復翁等。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福建莆田。他出生的年代,正處于我國封建社會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末期,蘇州一帶的文化與學術等正處于一個極度繁盛時期。其時有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學者聚集蘇州。黃丕烈生于蘇州,自幼承庭訓,家學淵源,可謂學問精純。幼年曾就讀于同郡楊家的倚樹吟軒,他晚年還曾作跋追憶這段求學歲月:“倚樹吟軒楊氏,余幼時讀書處也。其主人延名師課諸子。有伯子,才而夭。余就讀時,與仲氏偕時同筆硯,情意殊投合也?!送L微,睹此贈物,益增傷感?!疫读加阎洠镆匀酥?,而人又以物重也(《蕘圃藏書題識·跋〈周禮鄭氏注〉二卷,殘蜀大字本》)?!睋?jù)黃丕烈的表兄石韞玉在其身后所著《獨學廬四稿·秋清居士家傳》言:“少歲讀書,務為精純。”
黃丕烈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自身又才華橫溢,所以他在十九歲那年就一舉得中秀才,位列第十九名,入長洲縣庠。二十六歲那年,又以第三名的好成績得中舉人。一時之間,無論是親朋友好,還是當時的主考官胡高望,都對他充滿的希冀,甚至以高中狀元期許。誰知道在今后十多年的科考之路上,黃丕烈卻屢次落第,不但沒有高中狀元,連進士都未考取。在他三十九歲那年,適逢舉人大挑,所謂“大挑”,是清廷為了給舉人們一個晉身的機會,三科(乾隆時為四科,嘉慶時改為三科)不中的舉人,由吏部挑選并劃分等級,一等以知縣任用,二等以教職任用。但所“挑”之處,多在于應對形貌,即口齒清楚、體貌端正為要。所以大挑出身入仕,多為人視為不是正途。在此次大挑中,黃丕烈位列一等,被任用知縣,簽發(fā)直隸。但他卻不愿上任,遂納資議敘,即上交一定的銀兩,換一個職位,于是得六部主事,但這只是虛銜,并無實際官職,于是很快就回到了家鄉(xiāng)。在此之后,黃丕烈再次離鄉(xiāng)赴京趕考,再度落第。此次即是他生平最后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十多年的科舉之路,漸漸磨滅了黃丕烈少年時的雄心壯志、入世之心,徹底斷絕了他的仕途經(jīng)濟之想,黃丕烈從此隱入書海,“二十余年未嘗做仕宦想 (石韞玉《獨學廬四稿·秋清居士家傳》)?!?/p>
黃丕烈家中本屬富戶,但乾隆六十年時黃家一場大火,使黃家家道中落,而黃丕烈又仕途受挫,一生安居家中,隨著家中人口的增加,開銷加大,黃家時有經(jīng)濟拮據(jù)、窘迫的情況發(fā)生。但黃丕烈認為:“錢物可得,書不可得(《蕘圃藏書題識·跋〈三謝詩〉一卷》)?!泵棵坑龅胶脮偸遣贿z余力購買下來。黃家雖然家道中落,但家中田產(chǎn)房產(chǎn)不少,仍可算富戶,只有這樣,他才有足夠的力量遍尋古籍珍品,重金求購。據(jù)粗略統(tǒng)計,黃丕烈現(xiàn)存題跋八百余篇,即為八百余種古籍善本作過跋。八百余種古籍善本,按照當時的價值,折合白銀兩萬余兩。此僅據(jù)現(xiàn)存黃跋統(tǒng)計,加上散佚的黃跋、以及未曾作跋的藏書,如此算來,黃氏藏書數(shù)量、藏書價值簡直驚人。尤興有詩,說他:“家有藏書三萬軸”,未必就是夸張溢美之詞。黃丕烈不但購書花費重金,更是為貯藏圖書,筑有“百宋一廛”、“陶陶室”、“學耕堂”、“士禮居”、“讀未見書齋”、“求古居”、“學山海居”、“養(yǎng)恬書屋”、“紅椒山館”等多處書齋及藏書處。據(jù)黃丕烈道光二年跋舊鈔二卷本 《紹興內(nèi)府古器評》(見《蕘圃刻書題識》)云,至其晚年:“百宋一廛堆積如山?!秉S家平時常年養(yǎng)有門客、鈔胥隨侍,如清代著名的??睂W家、藏書家、目錄學家顧廣圻就曾是其入幕之賓、座上門客。連黃家的守門閽人亦可鈔書。如嘉慶八年(1803)二月八日,曾命閽人張?zhí)┦肘n《得月樓書目》、《傳是樓宋本書目》,后其跋《傳是樓宋本書目》曰:“(張?zhí)┳舟E頗不惡《蕘圃刻書題識·跋〈傳是樓宋本書目〉》)?!被ㄙM不可謂不巨。
黃丕烈的一生,可算是為書癡迷的一生,這體現(xiàn)的很多方面。筆者通過對黃跋的詳讀,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黃丕烈四十二歲那年,即嘉慶九年的二月七日,其長子黃玉堂去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又是長子,這對一個父親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考其題跋,在其子去世前六日,即二月朔,辛酉日(二月初一),黃丕烈從袁廷梼處借得揚州秦太史藏《春秋繁露》鈔本,校讎并做校讎記:“鈔本為影宋,遇宋諱間有缺者,字畫斬方,一筆不茍,信屬宋刻精本?!裘骺虅t有毫厘千里之分矣(《蕘圃藏書題識·跋〈春秋繁露〉十七卷》,校本)。”在其子去世后七日,即二月望日(二月十五),以白金三兩,購得陸貽典所校宋本 《易林》,跋之:“同人爭相傳校,究以未得陸校原本為恨(《蕘圃藏書題識·跋〈易林〉十六卷》,陸敕先校本)?!睈圩硬∥浟?、剛剛夭亡之際,仍不忘訪書購書,并一絲不茍地校讎,興致勃勃地題跋,說他為書癡狂也好,以書解憂也罷,的的確確稱得上“書癡”二字。
宋版書以??本珜彾Q。黃丕烈為書而癡還體現(xiàn)在他的“佞宋”上,不但筑有藏書閣“百宋一廛”,且“佞宋”二字屢屢見諸筆端,如:“我之嗜好,有佞宋癖,蘊輝頗知之?!鋵W誠不可以書估視之矣 (《蕘圃藏書題識·跋〈韓山人詩集〉不分卷》,舊刻本)。”“余之惜書而不惜錢,其真佞宋耶 (《蕘圃藏書題識·跋〈史載之方〉二卷》,宋本)? ”“佳處間有,雖殘本亦可珍,……書之經(jīng)部,日少一日,余故收之,幸毋誚我佞宋之癖 (《蕘圃藏書題識·跋〈禮記鄭注〉二十卷》,校宋本)?!薄皡^(qū)區(qū)佞宋之心,苦為分明。雖為竹垞復生,宜有以諒我耳 (《蕘圃藏書題識·跋〈輿地廣記〉三十八卷》,校影宋本)。”等等,不勝枚舉。但黃丕烈的佞宋,與當時很多藏書家不同,他的佞宋,是其“求古、求真”學術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是在長期的收藏、??钡葘W術活動中對宋版書的長處有了清醒的認識,而非盲目崇拜或是為了收藏而收藏。
黃丕烈少年得中秀才,青年中舉,可謂是年少有成??呻S后的十余年間,他在科場屢屢落第,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漸漸磨滅了他原本的雄心壯志,濟世之心。在黃丕烈三十九歲那年最后一次科舉落第之后,便終生再也沒有參加科考,開始了一生安居家中、耽于書海的人生。仕途經(jīng)濟之路的斷絕,使他覺得:“世事都淡,惟此幾本破書,尚有不能釋然(《蕘圃藏書題識·跋〈戴石屏詩集〉十卷》,明刻本)?!笨梢妼γ吹?。黃丕烈的淡泊名利還可以在許多方面中看出,他寫題跋,不故作清高,不避言金錢利益;他交朋友,不分三教九流,無論士大夫還是書賈鈔胥,均有其引為知己者;他做學問,不恥下問,多方求教。是個特立獨行、開通豁達、頗具風范的儒者。
黃丕烈一生居于市井,又隱于市井,雖安居在家,淡泊名利,卻又不甘碌碌無為、無所事事,黃丕烈晚年刻《狀元會唱和詩集》,自作“小引”中說:“國家功令所在,凡入仕必科第。人不學舉業(yè)則已,如學焉,誰不思為狀元者?”可見他雖淡泊名利、盡人事而知天命,卻依舊以科舉為正途,雖寧靜卻以致遠。黃丕烈喜好藏書,藏書既是他的愛好,亦是他的事業(yè),這項事業(yè)遠遠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樣瀟灑,而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舉凡訪書、購書、校書、刻書、貯藏等等,均是非常耗費精力、財力和物力的活動,黃丕烈在題跋中說:“世之講古書者鮮矣。有一二好古者,非貧、老、病、死,則其好終不能堅。豈書之福勝者,他福即因以折耶?掩卷嘆息,余將搔首問天已(《蕘圃藏書題識再續(xù)錄·跋〈新刊古今歲時雜詠〉四十六卷,明鈔校本》)。”而他自己就是這克服種種艱辛,“終堅其好”者。無疑,黃丕烈作為一個藏書家,是影響深遠、學林、青史永留其名的成功者。
黃丕烈家中曾是江浙一帶有名的富戶,但是乾隆六十年時家中不慎失火,從此家道開始中落,加上家中人口增加,開銷加大,藏書活動又需要大量資金的開支,所以到了晚年,黃家景況已經(jīng)非常拮據(jù)。黃丕烈平生“佞宋”,視宋版書如至寶,但是在嘉慶二十二年,也就是他五十五歲那年,不得已將“百宋一廛”中的藏書出售。在嘉慶二十四年,黃丕烈跋《劉子》(《蕘圃藏書題識》)中云:“惜年來力絀,宋元舊刻散失殆盡,而區(qū)區(qū)舊刻又復思置之。且賣書買書,牽補殊艱,自笑兼自愧也。”可見到了黃丕烈晚年,“買書賣書”,藏書旋聚旋散,流失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后人繆荃孫、王欣夫輯刻黃跋之時,抄自數(shù)十藏家,可見黃氏藏書早已流落四方,再無重聚之可能。
黃丕烈不但藏書豐富,更以其獨到的版本學、??睂W、目錄學思想與見解,對后世影響深遠;獨特的人格魅力為后世學者所津津樂道。他的表兄石韞玉在其所著黃丕烈生平小傳《秋清居士家傳》中給予他極高的評價:“君生有至性,克承家范,謹以持己,直以待人。……與朋友交,然諾必信,有善必贊,有過必歸,多聞、直、諒,三者兼之。”他的人生志趣,就像他的學識思想一樣,在學林書海中留下了雋永的一筆。
(保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