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菲菲
(吉林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130022)
全球化的發(fā)展使得社會對具有英語應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強調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到工作,實際生活中成為國內外學者們研究的一個焦點問題。英語寫作能力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英語能力的客觀評價。然而,英語寫作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英語教學都是一個弱項。學生害怕寫作,教師也找不到有效的方法進行寫作教學。大學英語教學往往強調閱讀理解技能和詞匯的學習,讀與寫完全脫節(jié),學生的英語知識無法轉換成英語寫作能力。
體裁教學法幫助學習者從語言運用的宏觀環(huán)境角度分析文章,了解語篇體裁的社會文化屬性,并重視體裁結構成分對整體交際目的的貢獻,從而保證有效地完成說話者的交際意圖或目的。在此教學法指導下進行英語寫作教學會有效提高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使學生能夠把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需要中。在此背景下,本文作者對體裁教學法對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進行探究,以期對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些許啟示。
在我國英語寫作領域,成果教學法一直處于壟斷地位,針對成果教學法的不足70年代出現(xiàn)了過程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的不足使得學者進行新的探索,發(fā)現(xiàn)了體裁教學法。
成果教學法強調詞匯、句法和銜接手段的正確使用,認為寫作與語言知識相關(Pincas 1982)。寫作步驟包括熟悉范文、控制性訓練、指導性寫作和自由寫作。通過以上學習和訓練,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使用所學寫作技能進行故事寫作或寫信。其優(yōu)點在于強調學生需要關于所寫文章的語言知識和強調模仿是學習的途徑之一。而缺點是對寫作計劃等技巧重視不夠和學生本身已有的知識得不到重視。
過程教學法注重諸如從構思、資料收集、寫作、修改到定稿等所有寫作活動(Tribble 1996:37)。過程教學法把重點放在制訂計劃、尋找素材、撰寫草稿、審校等寫作過程和技能上,而不再放在諸如語法、篇章結構等語言知識的獲得上。T ribble(1996)的四階段教學模式包括:寫前準備、寫作階段、修改階段和編輯階段。按照過程教學法的要求,老師在寫作過程中主要起輔助作用,重在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其優(yōu)點在于注重寫作技巧和認為寫作過程中學生課前準備對寫作能力提高有很大作用。缺點則是各類文章都采用同一套過程,不關注文章的體裁類別且語言輸入遠遠不夠。
“體裁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體裁和體裁分析基礎上的教學方法,近年來被廣泛運用于英語教學中。體裁研究與體裁教學方面已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以Martin為代表的 “澳大利亞學派”(Australian School);以Swales和Bhatia為代表的ESP(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 EAP(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學派;以Miller為代表的“新修辭學派”(New Rhetoric School)。各個流派在定義“體裁”這個概念時都強調交際目的決定了體裁的存在。Swales認為體裁就是“具有共同交際目的的一組交際事件”。Ventola則認為“可識別的、分步驟的交際過程構成了語篇的體裁”。Miller認為體裁功能在英語寫作指導中應處于中心地位。他還認為在按照某種體裁形式進行寫作時,也就是完成了某種社會交際目的。
“體裁分析”既涉及文體分析,語域分析又涉及語篇結構分析。文體分析從語音、語調特色、詞匯選擇、語法結構特點以及語篇的內在結構等方面,分析某一語篇的準確性、合適性、生動性和鮮明性。語域分析,以語篇的話語范圍(field)、話語基調(tenor)、話語方式(mode)三大要素為起點,探討語篇的語言形式與作者或說話人、社會情景語境、讀者或受話人之間的關系。語篇的結構與功能分析,則從語篇的宏觀組織結構和微觀組織模式角度,來解析段落展開的方法、組段成篇的銜接與連貫手段等,從而把握不同體裁語篇的認知結構,以及各結構成分的交際功能。從以上體裁分析中可以看出,體裁分析是語言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產物,其根本目的在于研究文章的交際目的和語言使用策略從而為語篇的實際應用和現(xiàn)實目的服務,增強交際的成功。
體裁教學法的寫作教學模式大體可分為范文學習、師生協(xié)商、獨立寫作三個階段。這雖然看上去和成果教學法比較接近,但體裁教學法認為寫作隨社會語境的不同而變化,因而格外強調所選范文能夠代表一定的社會語境。在范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不僅要學習其詞匯、語法的使用,更要剖析文章的社會語境,了解怎樣寫作才能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
Cope和Kalantzis(1993:11)等澳大利亞體裁研究者設計了“輪式體裁教學模式”。“輪式體裁教學模式”把寫作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示范分析(modelling)、共同協(xié)商(joint negotiat ion of t ext)、獨立寫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ext)。在示范階段,老師通過范文介紹某一體裁,講解其語言特點、體裁結構和功能等。共同協(xié)商階段,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一起創(chuàng)作一篇文章,包括觀察、調查、討論等,教師充當抄寫員的角色,把學生的觀察、調查、討論的結果寫成特定體裁的文章,以使學生了解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在第三階段,學生選擇一個題目,獨立創(chuàng)作一篇特定體裁的文章。
體裁教學法強調寫作活動受特定社會情景制約,并為特定目的服務。它認為學生可以通過有意識的模仿和分析范文提高寫作能力。但是體裁教學法也存在對寫作技巧重視不夠,學生顯得被動的缺陷。
[1]何曉嘉,紀匯楠.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9(1).
[2]魏艷.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綜述[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2).
[3]Bhatia 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
[4]韓金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