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立
(信陽農林學院動物科學系,河南 信陽 464000)
近年來,肉雞腹水綜合征在我市時有發(fā)生,以明顯的腹水、右心擴張、肺充血水腫,以及肝臟病變?yōu)樘卣鳎o當?shù)仞B(yǎng)雞生產者造成了很大經濟損失。筆者先后對9 群發(fā)病雞群共14 000 余只(其中已發(fā)病1 860 只),以及24 群健康雞群50 000 余只,進行了調查,臨床診療與預防控制,防制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發(fā)病初期,大多數(shù)病雞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生長停滯,食欲減退或廢絕,皮膚發(fā)紺,個別病雞排出白色糞便。隨后(一般1 d 左右)腹部增大下垂,俗稱“大肚子”,觸之有明顯波動感,軟如水袋狀;不能維持身體的正常平衡狀態(tài),站立困難,呆立不動,常以腹部著地呈“企鵝狀”;行走困難,只能兩翅上下扇動,或呈仰臥姿勢。急性死亡的病雞外觀營養(yǎng)良好,往往突然撲扇兩翅倒地死亡。
剝離胸腹部皮膚后,可見腹腔顯著膨大,腹腔內蓄積大量淡黃色以至淡紅色膠凍樣液體。一般10 日齡左右死雞的腹水量在100~200 mL,同時卵黃吸收不全如軟肥皂狀;15 日齡以上死雞的腹水量在400 mL 以上,多者可達500 mL。有時混有紅棗到核桃大小的淡黃色、半透明膠凍樣物質,表面覆有一層淡黃色纖維蛋白薄膜。
整個腹腔漿膜充血。肝臟高度腫大,呈紫紅色或藍紫色,表面常有一層淡黃色膠凍樣的纖維素性假膜,撕開假膜可見肝臟有大小不一的點狀或片狀白色壞死灶。有時病雞肝臟發(fā)生萎縮硬化,表面凸凹不平。肺淤血水腫。脾常萎縮變小。心臟擴張,以右心室更為明顯,心肌變薄和弛緩;心臟表面有白色點狀小病灶,心腔內有凝固良好的血凝塊;心包液增加,并有淡黃色膠凍樣滲出物。
3.1 細菌培養(yǎng) 無菌操作采取病雞的心包液,接種于普通肉湯及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中,置培養(yǎng)箱內于37 ℃培養(yǎng)24 h,未見細菌生長。
3.2 病毒分離鑒定 準備10 日齡雞胚15 只。取病雞心包液1 mL,用生理鹽水作5 倍稀釋,于尿囊腔接種雞胚10 只,每只是0.1 mL,另外5 只雞胚作對照。置37.5 ℃孵化箱中繼續(xù)孵化7~10 d,全部胚胎發(fā)育正常,剖檢未發(fā)現(xiàn)異常表現(xiàn)。
因此,根據(jù)以上病雞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以及實驗室檢驗結果,綜合診斷為肉雞腹水綜合征。
引起肉雞腹水綜合征的原因比較復雜,根據(jù)筆者的調查分析及參閱有關資料,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1 遺傳因素 肉雞對能量和氧的消耗量較多,尤其在4~6 周齡肉用仔雞的快速生長期,易造成紅細胞不能在肺毛細血管內通暢流動,影響肺部的血液灌注,導致肺動脈高壓及其后的右心衰竭。
4.2 缺乏維生素E 及硒(Se),維生E 和Se 均具有抗氧化性,能防止脂肪過氧化物對細胞膜的損害,從而維持細胞膜和微血管壁的正常機能。缺乏維生E 及Se 時,細胞膜和微血管壁易受脂肪過氧化物的損害,造成腹膜及腹腔器官的細胞膜和微血管壁的體液滲出增多,從而形成腹水。
4.3 缺乏維生C此時細胞間質中膠原纖維和基質成分粘多糖減少或消失,血管通透性增加,脆性增高,容易出血,因而腹膜及腹腔器官的毛細血管滲出液增多,形成腹水。
4.4 慢性缺氧 高海拔地區(qū)空氣稀薄,氧分壓較低;寒冷季節(jié)門窗關閉,通風不良,飼養(yǎng)密度過大,相對濕度增加,CO2、NH3、塵埃濃度升高,導致O2減少。缺氧時促細胞生成素增加,紅細胞數(shù)量增多,使血液黏度增加,繼而使肺動脈壓升高;缺氧時可繼發(fā)鈉水潴留,使循環(huán)血量增加,肺動脈壓升高;缺氧時肺血管收縮,使肺動脈升高。肺動脈高壓,右心負荷加重,造成右心肥大而發(fā)生心力衰竭,此時后腔靜脈回流受阻,發(fā)生漿液滲出而形成腹水。此外,天氣寒冷時肉雞代謝率升高,耗氧量加大。腹水綜合征的死亡率可明顯增高。
4.5 飼喂高能日糧或顆粒料 在高海拔地區(qū),飼喂高能日糧(12.96 MJ/kg)的0~7 周齡肉雞,其腹水綜合征的發(fā)病率要比飼喂低能日糧(11.91 MJ/kg)肉雞的高4 倍。飼喂顆粒料,使肉雞采食量增加,可導致能量消耗和氧需求增加而發(fā)病。
4.6 繼發(fā)因素 某些營養(yǎng)物質(如鈉鹽)過剩,環(huán)境消毒劑用量不當,雞舍內有害氣體(特別是NH3)濃度過高,某些藥物(如呋喃唑酮、莫能菌素等)投服過量以及飼料中真菌毒素或某些物質(如煤酚、煤焦油等)中毒等,均可引起肉雞腹水綜合征的發(fā)生。
5.1 加強雞舍衛(wèi)生 雞舍平時既要注意防寒保暖,也要注意通風換氣,飼養(yǎng)密度不宜過大,雞糞要及時清理,以減少NH3刺激。
5.2 使用優(yōu)質全價飼料 飼喂粉料,飼料中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要充足,同時防止食鹽及各種藥物過量。禁止使用發(fā)霉變質的飼料,不喂高能飼料。將日糧的能量控制在11.7~12.1MJ/kg,粗蛋白控制在18%~19%,可以降低腹水綜合征的發(fā)病率。
5.3 限制飼喂 主要是限制采食量,1~7日齡自由采食,第8日齡開始采用每日限料法,每天喂給正常日采食量的94%~95%左右,將規(guī)定的飼料在早上1次投給。限飼的程度要保證肉雞的最佳生長率,要控制每天飼料的分配量。根據(jù)品種生長速度標準,每周觀測肉雞的體重變化來增減飼料的分配量。同時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把應激降低到最低程度。
5.4 適當添加礦物元素與維生素 日糧中應提供足夠的磷,可用碳酸氫鈉代替部分食鹽。同時每公斤飼料中添加0.1 mg 亞硒酸鈉、1 mg 維生素E 和200 mg 維生素C,可有效預防本病發(fā)生,并可大大降低本病死亡率。
5.5 及時調整飼養(yǎng)管理方案 雞群一旦發(fā)病,應適當進行疏散,保持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加強舍內通風換氣,保持舍內良好衛(wèi)生,按說明書添加電解多維進行飲水,連飲3~5 d,可有效控制發(fā)病和繼發(fā)感染。
5.6 采取早期治療措施 治療原則是保肝護腎、利尿解毒??蓱脧娦睦蛩幬?,以調整體內鈉、鉀離子平衡,有一定療效。對于早期病雞每只灌服半片雙氫克尿噻和10 mg維生素C;對于雞群可用100 mg雙氫克尿噻和125 g葡萄糖,加水20 kg,每日2次,連飲3 d;對于嚴重病雞,無治療價值,應及早淘汰。